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强化干部的理论学习,中组部提出了“领导干部述职时要‘述学’,评议干部时要‘评学’,考核干部时要‘考学’,并把干部理论学习的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可以肯定地说,这既是增强干部学习理论积极性,提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把理论学习由“虚”变“实”,将“软指标”变成“硬任务”。要做好这一工作,使之更好地发挥促学功能和作用,必须注意“四个防止”:一、要防止形式主义。学习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比较“虚”的,它有较强的内在性和隐蔽性。一个干部学得怎么样,学识素质高不高,往往不像干…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干部制度改革指出:“要把群众公认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上来。”明确把“实绩突出”作为了选拔任用干部的条件之一。这就要求在考核选拔任用干部中必须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一、注重实绩原则的基本依据 实绩,是指实际工作成绩和贡献的大小,是干部在其任期、任职范围的社会实践中,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施展为人民服务的才能取得的实际成果。它包  相似文献   

3.
进之  苏北 《先锋队》2011,(2):45-4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越来越鲜明,关于干部德行考核评价的要求越来越具体,我国正在积极探索新时期新的干部考评体制.干部德行考核开始走向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政绩,是干部的综合素质如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中共中共《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干部的政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标准,坚决刹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追名逐利的歪风。”这对在新形势下考核选拔干部提出了具体的更高的要求。正确认识和评价干部的政绩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在干部考核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运用实践观点考核和评价干部的政绩,首先必须确立起实践标准。即一方…  相似文献   

5.
党建简讯     
“五项制度”改革现行选任方式 集安市委通过建立健全“五项制度”,完善了选拔任用干部机制。一是推荐干部实行署名制,建立推荐领导干部的责任制,规范推荐程序,明确界定推荐责任主体及内涵。二是考核干部实行预告制,适当扩大民主测评的范围,既让考核对象所在单位的人员参加,又要使被考核部门的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以适当的方式参加测评、评议和谈话。三是决定干部实行票决制,在召开常委会决定干部时,以投票的形式决定干部的任用与否。四是任命干部实行公示制,在任命干部的前一周,将干部的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布,听取群众对考核对象…  相似文献   

6.
选拔任用干部上的腐败,其具体表现是:有的不顾党的原则,搞权钱交易,受贿卖官;有的不坚持用人标准,不搞五湖四海,“以人划线”或“以地域划线”,凭个人好恶、恩怨、亲疏、关系取人;有的为了小团体的利益,置干部政策规定于不顾,因人设事,因人设职;有的不按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办事,推荐干部不走群众路线,仓促委任或搞“临时动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考核、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不仅要看领导物质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而且要看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这要作为对干部使用和奖惩的基本依据。”这一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指导方针的必然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他指出:“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考核、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不仅要看领导物质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而且要看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这要作为对干部使用和奖惩的基本依据。”这一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原...  相似文献   

9.
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搞好干部的考核工作,对于准确识别和正确使用干部,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干部考核也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努力加以克服。误区之一:德才相分离德与才,是互...  相似文献   

10.
罗国亮  赵铮 《求贤》2009,(8):39-41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干部的考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称呼.建国之后叫“考察”和“鉴定”(有时也叫“考核”).直到1983年才统一为“考核”。干部考核是指考核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干部的思想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及其业绩所进行的考察与评价.并将其作为干部任用、培训、奖惩、晋升等环节的依据。“干部”一词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含义.既包括党政机关干部.也包括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不同领域的干部其考核标准也不相同。本文所说的干部考核专指党政机关干部的考核.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2008年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他进一步指出:“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这就实际上将“以德为先”与选好干部的关系明确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这样的一幅对联颇为流行:上联为“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下联为“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为“无可奈何”。且不说写这幅对联的人如何,但是从这里面多多少少看出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判断一个干部的好坏全凭个人的主观印象,在干部的使用上个人说了算等。于是一些善于观言察色、投机钻营、迎合领导口味的人被提拔了上来,可过不了多久,这些人就在金钱、美色面前倒了下去,群众反映强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出台,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为选拔任用德才…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9,(4):128-128
实际工作中,往往见到说是公开选拔干部,但面试时却不“当场亮分”,不但被选拔的干部不知自己的考核分数或得票情况,就连参加公选的考官也未必清楚最终的考核结果(得票数)。这种若明若暗、对关键程序不公开的做法,即便确实公平公正,也难免给人一种“暗箱操作”的感觉,难怪有人形容这是“犹抱琵琶半遮脸”,是“选择性公开”。  相似文献   

14.
做官先做人,从政先立德。重视立德,不仅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精神瑰宝、前辈先贤的优秀传统,而且是我们党任用干部的基本标准、教育干部的基本内容、考核干部的基本依据。立德既要崇学,又要躬行。培根说:"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杂草,学习好比修剪和移栽。"学习是一  相似文献   

15.
四化建设需要成千上万的优秀干部,这就要求干部管理制度和方法走向科学化、现代化,能大面积地、及时准确地选拔干部,开发人才资源。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主要采取静态考核、选拔干部方法,影响了对干部的考核、选拔,在一定程度上埋没了优秀人才。所以,应该采取动态考核与静态考核相结合,并以动态考核为主的方式来发现、任用干部。所谓静态考核,是指凭靠档案材料、各级秀才写的材料及少数领导意图选用、提拔干部的方式。静态考核干部方式的弊端是:①重历史、档案材料,轻现实表现;②重上  相似文献   

16.
在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扩大民主程度,变过去的“暗箱操作”为“阳光运作”,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最基础的工作。为此,本文就选用干部坚持群众公认原则谈一点肤浅的见解。一、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干部工作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按照“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好用好干部,这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败的大事,而坚持群众公认原则选用干部,正是保证干部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群众公认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党政领导干部的考察、考核、选拔、任用、调整、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群众公认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更不能作为唯一条件。有些基层单位把群众公认原则作简单化的理解和处理,在考察、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干部时,回避矛盾,唯票是瞻,以票取人,导致了干部使用上的一些偏差。在这种导向下,有的干部不敢得罪人,不敢开拓局面,不敢主持公道,以赢得“群众公认”的好结果;有的违反政治原则,拿原则做交易,用透消息、说软话、搞许诺,来获取“群众公认”的票数;有的不把精力用在工作上,而是热衷于牺牲集体利益,用小恩小惠去“关心体贴群众”;有的慷国家之慨,乱发奖金、补贴、福利,甚至私分公款,以取得“群众公认”的好感;更有甚者,拉山头,搞宗派,拉帮结派,以猎取“群众公认”的多数。这些人就像李瑞环同志讲的  相似文献   

18.
陆高峰 《党课》2010,(1):126-126
干部考核是评价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考核结果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但是,在考核具体实施上却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封闭,自己人评价自己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凭实绩用干部”,是党的十五大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提出的选拔任用干部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考察、准确评价和正确选拔干部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它在很大程度上使干部的德才标准找到了新的载体和尺度。同时,也使“说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用人弊端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有的地方在执行这一原则时,却产生了偏差,把“凭实绩”引入了误区,给改革开放事业带来损失。正确认识和把握“凭实绩用干部”的基本原则,克服和防止思想上、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偏差和失误,对于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标准,重点看政绩。如同考试是教育学生的“指挥棒”一样,政绩考核也能起到影响干部行为的“指挥棒”作用。面对新世纪组织工作的任务,如何寻找和挥动新的“指挥棒”,对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显得十分重要。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干部不择手段地虚报浮夸,搞虚假政绩,出现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不正常现象,群众对此非常反感。联想起大跃进时的浮夸风,这样的教训太沉重了。究其原因,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追名逐利,欺上瞒下,上报的情况和数字都有很大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