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赵玫 《党课》2011,(20):108-109
我和女儿在空旷的草地上走着。我们漫无目标,只想向着某种深处。是绿色的深处?还是文化的深处?我们不知道。但只是向前走,大概是有什么在冥冥中指引着我们。  相似文献   

2.
周海波 《理论学刊》2005,1(12):111-114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其思想感情和文学写作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矛盾之中,对妇女解放、男女平等问题存在的诸多差异性的理解,构成了双重的文化矛盾, 同时,倾向中国古典式的审美风格还是西方现代性的审美风格,也是不同作家的不同审美追求.由此,形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文化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马立新 《理论学刊》2007,(3):118-121
“现代性”改造问题是现代中国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核心,由此造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三大突出问题:第一,现代中国文学这一称谓并没有名副其实;第二,文学主体的现代思想与现代意识的欠缺是造成文学客体现代质素稀薄的根源,而文学主体现代性意识的构建又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第三,在当下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现代性意识形态相对薄弱,由此造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巨大困境。当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包括自由、竞争、民主、平等、人本等现代质素的日益培育成长,这些条件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复兴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王彦敏 《理论学刊》2004,1(1):113-116
英国、法国、德国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国家民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的不同“选择”,形成了三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不同的现代化的模式。英国模式虽然发展缓慢,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比较顺利;法国在政治上反反复复,经济发展速度既慢且起伏不定;德国在工业化上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政治现代化严重滞后,直至靠外力才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人民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三种现代化模式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可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姜振昌  邢光 《理论学刊》2002,11(5):119-120
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 ,使严复、梁启超、鲁迅等一代先躯者普遍认识到 ,中国现代化的出路在于人之觉醒和人的素质的提高。这种以“立人”和强国之梦为内驱力的追求 ,促使中国文学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并制约和决定了其基本趋向 :改造国民性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深沉的悲剧感和悲凉色彩、语言形式的通俗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情感及其产生原因,认为中国传统农民的政治情感是一种依附型的政治情感,主要围绕统治集团中的明君、贤相和清官展开,这种情感包括包括对皇权的崇拜,以及期盼“明君”、“贤相”和“清官”的情感。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政治情感同样需要实现现代转化,以建立农民自身的主体意识,以及政治制度与法治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环境革命、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等催生了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具有时代性、创新性,更加追求精神消费、共生性、个体性、多样性等特点。要从营造消费文化、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优美的生活环境、全面完善生活方式内容等方面创造现代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要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邢薇薇 《世纪桥》2006,(6):27-28
俄国文学(俄语)这一概念在广义上指所有俄语国家的文学,不仅包括俄罗斯,也包括前苏联诸加盟共和国的文学。在苏联解体后,这一概念的范围缩小,仅指俄罗斯一国的文学。由于俄罗斯的文化疆界在历史上的多变和不确定性、俄语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政治因素,“俄国文学”这一概念的界定仍存在很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文学大致经历了由社会政治意识、文化意识到生存意识的发展过程。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文学充满了强烈的社会政治意识,以启蒙主义的立场契合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实践。80年代初开始,文学中的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扬弃和对传统审美经验的重视,促使文学产生了质的飞跃。80年代末,社会生活由政治化向市俗化方向发展,文学亦从文化层次逐渐向生存意识层次推进。新时期文学的这一发展演进是符合社会历史运行逻辑的。  相似文献   

10.
赵纪萍 《理论学刊》2012,(8):122-126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是在清末民初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三次翻译高潮。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过程中,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观念和文学精神的整合重塑至关重要,并在文体格局及艺术表现形式上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革。清末民初翻译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前奏。  相似文献   

11.
我的指导员     
郑凯 《党课》2013,(10):75-77
人行渐老,很多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情总是自然而然地浮现在眼前。我跨人社会,遇到的第一个领导、也是我的领路人,是我的指导员。  相似文献   

12.
政治认同对政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政治认同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引导民众对本国民主政治体系的普遍认同,是德国政府提高政治合法性的主要途径。德国政治认同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扬弃传统政治文化 构建中国现代政治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是80年代开始形成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从现代西方政治学说引入“政治文化”概念,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种成熟的、有渗透力的传统文化,是从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中生长出来的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的总沉淀,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理论、观念的集结。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月10日,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之际,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在柏林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这个纪念碑在经过17年的辩论、设计和建设以后,正式向公众开放。纪念碑位于柏林市中心地带,距柏林的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仅一箭之遥。在这块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地方,纪念碑设计师、美国的彼得·艾森曼安放了2711块深灰色的中空水泥块。每块宽0.95米,长2.38米,高低不等,最高的超过4米,最低的与地面持平。从稍高的地方望去,这个纪念碑形同一片由棺椁组成的波浪。置身在水泥块之间,踏在同样是波浪般起伏的地面上,无论是向天空望去,还是环顾前…  相似文献   

15.
空降兵的手     
《军队党的生活》2014,(4):21-21
把手张开,是一朵鲜花,人生注定完美挥洒;把手合拢,是一枚果实,收藏天地之精华。在无数个美丽梦想的背后,空降兵们把手张开,用灵巧的双手为自己打造着翱翔蓝天的翅膀,把责任与安全装进每一具伞包,稳稳拖住属于自已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孙书敏 《实践》2010,(10):50-51
<正>草原文化是以草原为区域,以游牧生活为主要生活方式,以蒙古族精神为主要精神特征的文化形式。草原文化产生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状态中。历史随着时间流逝,文化形态也生生不息地沉淀和更新,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才会出现文化形态的定格。流动的草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物质文化作为历史遗留了下来,而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流动的文化则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作为特定的历史流传物,文学作品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记忆,它以完全的经验体验的方式,记忆下了草原文化在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中的产生和发展。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草原文学以文字符号的形式记忆下了一个完整的草原文化。因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20世纪末期,由于计算机的诞生,网络不但代表着科技文明,而且在逐步侵蚀着文学领地。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书写和阅读手段与习惯,而且网络所带给人们的新鲜感和奇特感,使文学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宋佳 《世纪桥》2014,(10):73-73
德国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存在诸多不同,德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许多我国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本文就德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阐述,对德国教育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蓝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现代传统"从"古代传统"中脱颖而出,从萌芽到形成标示出三个历史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文化的交汇时代、世纪之交的新旧"过渡时代"、"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成长的"轴心时代"。其演变结果,是构建了中国文学现代传统谱系的"结构图"。现代民族国家诉求与人的解放诉求是这一谱系的"精神本源",由此展开而形成了"思想-文化传统"与"艺术-美学传统"两大系统。前者包括启蒙-教化传统、个性解放传统、大众化传统、继承-借鉴传统;后者主要是现实主义传统、浪漫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传统。研究中国文学现代传统形成的路径及其理论的有机构成,意在从根本上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精神运动轨迹"与"精神结构图"。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德国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政府和议会十分重视政治教育工作,有一支职业化队伍和专门的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和设在各州的分部、学校政治教育、校外政治教育场所、社会舆论和各种社会运作的手段。德国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政府管理,议会监督和广泛协作的社会运行相结合。在这样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下,德国的政治教育工作对战后德国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