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在以往声技术对绵羊经络循行线研究的基础上,又在10只绵羊、2只狗、152头次动物体用低电阻法对14条经络循行线进行了检测。根据11298个点检得低电阻点结果,分别将这些低阻点连成线,即为动物十四条低阻线。基本与声技术测得的动物十四条经络循行线相吻合,而且声信号测得的87个穴点,有79个穴点分别落在了低阻循经线上。  相似文献   

2.
于仔猪后海穴注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疫苗,观察了三窝仔猪督脉经百会穴,任脉经中脘穴,膀胱经肾俞穴及非穴点低阻抗的变化。结果,督脉经百会穴在注苗后0~3小时间与注苗前生理值比较呈显著下降变化,而中脘、肾俞、非穴点却无显著变化,三窝猪所测各穴低阻抗在注苗后24小时又已基本恢复到注苗前的生理水平。证明后海穴注苗能增强所在经穴阻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经国内外长期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绝大多数学者都确认,人(动物)的经穴具有相对低电阻的特性,并且这种低电阻电学特性的变化与相应内脏机能状态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内脏的病变,并已用于针灸的临床诊断治疗,我们使用自己组装的经穴探测仪,在实验室条件下,对18只绵羊作了部分相关经穴电阻变化与子宫机能状态的关系的初步观察,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奶牛早期妊娠与经穴皮温变化相关性初探黄庆洲,唐宜昭,张隆山,李世平,朱光旭(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与奶牛发情、妊娠密切相关的生殖激素变化信息,能否在经穴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反应?与特定穴位皮肤温度(以下简称穴温)变化是否相关?我们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5头绵羊共计939穴次的循经声信息特性的声发射检测研究,其本经穴位声信息本底频率为3.4次/秒,激发频率为4.7次/秒;本底幅值为1170μV,激发幅值为2190μV。其声发射检测阳性率及其频率幅值激发前后增加百分率本经穴位均大于对照穴点,其中幅值增加百分率本经穴位与对照穴点、本经穴位与非本经穴位及非本经穴位与非穴对照点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了绵羊循经声信息具有循经、双向传导及重复出现率高,经络、穴位的客观存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其循经声信息的传导速度为6.67cm/秒。左右侧本经穴位声信息特性是基本对称的。  相似文献   

6.
针灸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考证,古今中外学者很重视经穴的研究,较系统的探讨了经穴的位置、循行路线及其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上的作用;并对经穴的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就古人对经穴的认识和现代经穴研究简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穴位 直接注入痛点。若痛点不明显时,可根据跛行情况选穴注射。 注射 常用10%葡萄糖溶液,用量根据痛点或穴位部位肌肉的深浅和取点(穴位) 的多少而定,选用2~3个痛点或穴位时,每点注入40~60毫升为宜。注射后局部常有轻度肿胀、疼痛反应,个别病例出现发烧,但经一天左右可自行消失,故最好隔两天注射一次。  相似文献   

8.
心绞痛的发病主要是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严重时可诱发心肌梗死。由于本病猝死率极高,故而常让人谈虎色变。对此应如何重视和加以预防呢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现介绍保健按摩八法,请君不妨一试:一点按“内关”穴:该穴在前臂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先用右手拇指点按左前臂内侧的“内关”穴,再用左手拇指点按右前臂内侧的“内关穴”,双侧每回点按不少于20次,多则更好。二揉按“膻中”穴:该穴位于两乳房之间,用大拇指点按在穴位上,先顺时针方向轻轻揉按,再逆时针方向揉按,每次30下,动作要缓慢均匀有力。三…  相似文献   

9.
(一)穴位的定位及操作1.主穴:肺俞穴。位于倒数第六肋间与髋关节水平线相交处,左右侧各一穴。在临床上,因猪的皮下脂肪比较肥厚,肋间不易摸准。故以最后肋骨后缘至肩关节的中点引垂线与髋关节的水平线相交处作为进针点。采用左侧和右侧横卧保定。  相似文献   

10.
宋楠 《亚非纵横》2014,(6):114-124
中美关系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而且这种关系越来越超出双边的范畴而具有世界影响。考察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既与两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又与两国各自的内生因素与双边互动紧密相连。本文梳理出影响中美关系的30多种因素,其中有能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因素,也有一般性因素,有相对稳定的常态因素,也有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关关系在本质上很难精准定位,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同时存在着共同利益和冲突性利益,双方既可能是文化上的朋友,经济上的伙伴,又可能是政治和战略上的对手,军事和安全上的敌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兽医界对激光临床应用研究较多,并取得一定成效。经临床外科学者试验,认为夹脊穴组为激光手术期前麻醉最佳穴组,但对该穴组的局部解剖结构罕见报道。为探讨夹脊穴组的麻醉原理与经络关系,进一步阐明临床应用该穴组的依据,特对夹脊穴组的解剖位置、结构、神经来源及其分布等作了观察,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2.
以纯化的牛分枝杆菌重组MPT83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牛分枝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确定了间接ELISA各组分的最适反应条件:抗原包被浓度为1μg/mL,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1600,血清稀释度为1∶60,抗原和血清、血清和二抗均在37℃反应30 min,底物在37℃显色15 min,D655 nm阴性、阳性临界值为0.5。经阻断试验、交叉试验、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用该方法对18份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牛血清和36份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牛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血清的符合率为27.8%,阴性血清的符合率为91.7%。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家畜针刺麻醉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马、牛、猪的电针麻醉都有较多报道。我们从1972年开始进行水牛针刺麻醉的研究。1974年在全国针麻会议上交流了我们所选择的穴组以及105例手术效果观察。1978年总结了217例手术综合报告。在这些试验中,我们发现针麻的效果与穴组选择、电刺激参数(电流强度、频率、波型)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为了摸索腹腔手术的针麻穴位处方及效果最好的电流强度、频率、波型,我们从1979年4月至11月进行了此项研究,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设计统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及其对外交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影响外交决策。中国文化的四个关键元素——环境性、互系性、互补性和可变性,使中国人重视势、关系、和、变。这些因素作用在外交决策上,表现为中国重视对世界大趋势的判断,主张顺势而为;注重关系治理,致力营造良好的气氛并经营好关系网络;调和冲突,坚持不设定假想敌;顺势而变,主动改变行为甚至身份。  相似文献   

15.
智利在20世纪70年代末创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智利模式"住房补贴政策,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纷纷效仿。从实践上看,"智利模式"住房补贴政策有效地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数量赤字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住房金融市场的发展。但是,"智利模式"在一些国家也遇到了困难,包括无法有效解决住房质量赤字、住房补贴政策"瞄准度"低以及助长低收入家庭聚居和社会分离等问题。这些问题和拉美地区的实践经验向我们提出了几点启示,包括坚持需求导向型住房补贴政策、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发挥政府培育市场环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牛新孢子虫病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一种快捷、灵敏的牛新孢子虫病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新孢子虫NcSAG1基因(AF132217)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特异引物,建立了检测牛新孢子虫病的LAMP技术,并优化了LAMP的各反应条件,进行了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LAMP方法扩增牛新孢子虫的电泳产物呈特征性梯状条带,显色反应呈现绿色荧光,酶切鉴定出现目的条带,LAMP方法检测的敏感性为5×10~5 copies/μL;特异性试验显示,新孢子虫检测管显色后呈阳性,而瑟氏泰勒虫、弓形虫和附红细胞体等对照组均呈阴性.表明,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快速等优点,适合于牛新孢子虫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提取了A型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的染色体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回收获得了1条242bp的特异性片段,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pUC19中,并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JM109中;经氨苄青霉素(Amp)抗药性和显色反应筛选及重组质粒酶切分析、PCR鉴定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表明该重组质粒是产气荚膜梭菌α 毒素基因的克隆。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开展生猪新针疗法治疗病猪过程中,普遍碰到的困难就是背、腰中线上和胸壁两侧穴位的取穴。因为这些部位肌肉丰厚、无法通过触摸关节及肋骨来取定。起初,我们曾经采用量度的方法和应用屈(横)指定穴。解决了部分穴位的定穴困难。但胸壁两侧的穴位仍按历来沿用的固定尺寸定穴。在实践中因猪有大有小,有肥有瘦,各人的手指长短大小不  相似文献   

19.
许多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在试管中对鼻疽杆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土霉素和金霉素对治疗豚鼠和田鼠实验性鼻疽效果明显。金霉素的疗效略高于土霉素,但动物有因发生中毒而死亡的情况。土霉素对开放性马鼻疽有良好的效果,但疗程长,不易坚持,且局部反应严重。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上述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一)应激的概念 1936年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Hans Selye博士提出应激学说,他发现有许多完全不同的致病因子,如感染、中毒、创伤、高温、低温、电离辐射、精神刺激以及过度疲劳等,在机体的特异反应当中均可找出相同的非特异性反应来。应激即是功能活动与致病因子引起的全部非特异变化的综合,其中包括恢复和重建正常生理状态所必需的生理现象,这些导致应激的因素则称为应激原。Selye借用的应激(stress)一词,在物理学上用来表示作用力与抵抗力的综合关系的“应力”,我国刘士豪教授为了使其更适合于生物学特征,译为“应激”。应激反应以增强垂体—肾上腺反应而促进体内环境恢复为特征,并常常造成某些有害的后果,如胃溃疡、免疫功能改变、生长与生殖停滞,甚至引起代偿机能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