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母亲的叮咛     
黄冬松 《江淮法治》2008,(12):21-21
春暖花开的时节,把母亲接到这座江南小城。母亲今年已经70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原本想让她在这里多住几日.可母亲总惦念着家里的农活,急着要回家。临走前的那天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和我谈心。她说不指望我要当什么官.只希望我平平安安。母亲还告诫我:“在法院里工作,路路节节要小心,手脚一定要干净。要对得起自己良心。”母亲不识字,但是所说的话都很在理,我一边听着。一边为母亲的深明大义而感动。我对她老人家承诺:“妈,您放心,您的话我会记住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一位新疆读者打通了我的电话,她是一名中学老师,也是一个200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的母亲。她在电话里的语气和任何一个亲眼目睹孩子遭遇不公的母亲一样,焦灼、无奈,后来,她传真来自己写的一份举报材料。从这份材料中,我了解到,她的女儿因为有可能存在的招生“潜规则”,失去了考取第一志愿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女性起诉者:英格丽·莎提娅奥这个名叫英格丽·莎提娅奥的女性,49岁,比利时国籍。据说,这位比利时女性活了四十多岁始终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她的母亲也从未告诉过她。她走上维权之路完全是偶然,也是其母亲的一次口误,导致了她作出了一定要了解真相、讨个说法的举动。  相似文献   

4.
倩兮 《法治纵横》2014,(9):13-16
乔治·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传说:“每一位母亲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上帝不能亲自到每家,所以他创造了母亲”;网络说:“母亲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她赋予了孩子生命,母亲的伟大在于她对生命的培育与呵护”  相似文献   

5.
她一直对母亲把一颗心都掏出来给父亲的活法,颇有微辞的。 她不怎么喜欢父亲,过半百的人了,还像个孩子似的任性顽固。脾气暴躁不说,对母亲讨好他做的一切事,向来都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地发几句评论。每每母亲都温顺地站在一旁,洗耳恭听着,眼里,竟是含着笑的。  相似文献   

6.
御景嫣 《政府法制》2010,(22):27-27
英国一名现年33岁的母亲带着孩子住在肯特郡的斯旺利。去年下半年,这名母亲受朋友邀请,开始上网玩一款名为《小世界》的电脑游戏。起初,她每天只玩一个小时,但从去年8月开始,她逐渐沉迷其中。为玩游戏,她每晚只睡两个小时,有时甚至不眠不休。对于自己3个年龄分别为13岁、10岁和9岁的孩子,也疏于照顾。孩子们都处在长身体的年龄,但母亲只给他们吃冰冷的罐装豆子,而且经常连热一下都懒得做。  相似文献   

7.
作为母亲,儿子的死让她痛不欲生;作为奶奶,孙子的降生让她为媳说媒;作为继母,继子的负义让她走上法庭。  相似文献   

8.
王红 《天津检察》2007,(3):67-67
从事公诉工作多年,我接触到很多位被告人的母亲,每一位母亲的脸上都写着相似的表情:伤心、焦虑、无助。我相信,如果她们的孩子认真地阅读母亲脸上的表情,有多少悲剧将不会上演。记得曾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哭泣时那悲哀、绝望的神情,现在回忆起来依然令人心碎。  相似文献   

9.
相颖 《法律与生活》2010,(23):42-43
她曾经是丈夫的贤内助,一双儿女的母亲。因为丈夫的外遇,她选择了离婚。如今,为了当初的约定,她又成了我正在审理的案件原告。  相似文献   

10.
《江淮法治》2013,(20):55-55
上月,徐某母亲旧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事后徐某栏理母亲物品时发现一个记账本,上面写有她在某银行存款21万元。  相似文献   

11.
《江淮法治》2009,(18):34-35
一天凌晨,侦探韦伯的电话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电话里传来了一个女人哭泣的声音:“我叫海伦,韦伯先生,请你快来,有人杀害了我的丈夫!”韦伯记下了海伦的地址。这时候,窗外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韦伯穿上大衣,围上围巾,顶着风雪冲出房门。40分钟后,他来到了海伦夫人的家。  相似文献   

12.
百年历史,百年沧桑。香港这个祖国两域的海岛,将从今年的七自一日起,续写中华民族国魂篇章。刻下百江的浮雕,托起东方的“明珠”,献给巨人般屹立的中华大厦。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完美统一,如乐方旭日,放射出万丈的光芒。香港出是祖国的儿女。昨天,她带着忧伤,被迫离开母亲,开始了整整一百年的出游,伴着辛酸耻辱,儿女流泪、母亲心伤。今天,她怀着游子盼归的心情,载着东方的文明,西方的富裕,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明天,她将同母亲朝夕与共,兴建共和国的墓业,用结结实实的脚步,迎接前方辉煌。香港回归,国人百近的宿愿。七月一日…  相似文献   

13.
《法庭内外》2011,(3):58-59
法官: 自2006年我的父亲去世后,我和哥哥商量,属于父亲所有的两间老房子和9000元存款我们两个谁也不继承,都由母亲来继承,待母亲百年后我们兄妹再继承母亲的。由于母亲的身体也越来越差,我的哥哥多次和母亲商量要她到城里的哥哥家去,但母亲坚持住在农村。这样,我们兄弟俩拟订一个协议,即我母亲在有生之年日常生活的照料由我负责,  相似文献   

14.
江山 《检察风云》2013,(1):62-63
李艳(化名)是个不幸的人。她是个私生女,从小就跟舅妈住在一起。后来,父亲和母亲离婚,离婚后母亲改嫁给当地的一名医生。  相似文献   

15.
浮世随想     
余辉 《江淮法治》2014,(4):58-59
妹妹四岁时,母亲准备把她送人。  相似文献   

16.
小洁 《江淮法治》2013,(12):44-45
得知母亲背叛父亲,本来温文尔雅的女子决心替父报仇。通过精心设计,她抢走了母亲的情人,让母亲的情人妻离子散,让她的父母离婚……母亲有情人纯洁的天空乌云压来  相似文献   

17.
崔鹤同 《政府法制》2012,(23):47-47
她是一个黑人女孩。在她3岁、手指还够不到钢琴键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开始教她古典钢琴课。当她还不能完整地说一句话时,就已经能够识谱并开始在大钢琴上演练巴赫、莫扎特和柴可夫斯基的曲目了。她5岁那年,为了表示对一位新老师的敬意,举行了首场音乐会。  相似文献   

18.
孙慧丽 《法庭内外》2008,(10):18-23
她是一名来自河北农村的母亲,却在自己的儿子被扎了10多刀惨死后,在法庭上为凶手向法官求情;他是一名22岁的杀人嫌犯,法庭上本来百般狡辩推卸责任,却在听了死者母亲的一番话后,为她鞠躬下厨茜瞌响头,表示愿意卖血“还债”。  相似文献   

19.
贫困女网店卖歌 惠珊是在台湾南部出生、到北部求学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在她念小学时,母亲就因父亲有外遇而与之离异。依父母离婚协议,惠珊归母亲扶养。  相似文献   

20.
她被人称做“孔大小姐”,是孔氏家族最后的守望者。无论是父亲孔祥熙,母亲宋霭玲,小姨宋美龄,还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她都一一护送着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如今,她的人生也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