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纠纷案件日益增多,也日趋复杂。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从20世纪80年代建立起来的,在立法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体制,但现实中劳动争议案件却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劳动者的权利没有根本的保障。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同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也突显出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机制的现状,针对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肖竹 《政法论丛》2009,(2):55-5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构建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在适用过程中落实劳动争议调解多元化、社会化的立法意图,完善劳动争议裁审体制的分类处理机制,提高劳动争议仲裁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理顺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实践的发展,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学界和实务界近年来纷纷撰文,对现行体制提出批评及改革、完善意见。本文在对国内学者赞同单轨制和赞同双轨制两类主要观点进行介绍、评析的基础上,主张改革存在明显缺陷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构建"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双轨制,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由于所属的法系不同,司法体系存在很大差异,致使两地对劳动争议的处理体制大相径庭。我国内地新出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内地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本文以内地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视角,对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进行了比较,以期对今后内地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论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外出打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劳动争议事件逐年上升,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各国为解决此类事件不断更新法律机制,然而现实中仍显不足。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呈现个体化、集体争议分散化、自发化的特点。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也存在很多问题,完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以达到有效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6.
劳动争议的二元结构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祝君 《法学》2012,(1):94-103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下的争议处理机制的弊端集中表现为机构重叠、程式冗长、多头管、重叠审,无法达到"公正、及时"的立法目的。我国应接受国际通行的劳动争议属性的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二元结构区分理论,并以"双轨制"的复线方式为争议处理路径。对权利争议,以社会、民间机构调解或仲裁为先。调解成立的,可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调解不成立的,可提起诉讼,一审终局。仲裁"一裁终局",不搞司法续尾。对利益争议,由劳动争议三方协商机制管辖和处理,该机制应具有处理终结权。申言之,应以二元结构理论为基础,以复线处理方式为路径,重构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艳 《行政与法》2003,(4):58-59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在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劳动关系复杂化,劳动争议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亟需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刘湘琛 《时代法学》2011,9(4):41-49
当前,中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问题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全球“强资本、弱劳工”的整体性劳资格局,加剧了中国劳动者的弱势地位;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强资本消解了主权国家对资本的中立性及国家对资本的有效约束能力,构成了对国家的主体性侵害。由此决定了我国原有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立法初衷无法实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标志着国家为应对全球化挑战而在劳动争议领域实现了调整策略的的自我转变——由国家主导劳动争议解决的“统治型”(government)向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治理型”(governance)转变。  相似文献   

9.
刍议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惠  袁江 《法学杂志》2006,27(5):10-12
依照《劳动法》以及相关规定,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可以概括为“一调一裁两审”。然而实践表明这样的处理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并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选择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于劳动争议的处理,对此进行探讨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刘洋 《法制与社会》2013,(30):58-59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弊端不断显现,对该机制的分析与完善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稳定劳资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本文立足于国情对如何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和劳动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劳动关系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的、稳定的行政化劳动关系逐渐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多样化、复杂化的劳动关系。与之相适应,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日益增加,案件类型越来越复杂,纠纷主体日益多元化、群体化。这些劳动争议案件往往蕴含着尖锐矛盾,极难调处,给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12.
葛岩 《行政与法》2004,(12):111-112
“一调一裁两审”是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企业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入,在司法实践中,诸如:解决劳动争议的周期长、成本高,劳动争议委员会法律地位不明确,仲裁机构本身具有局限性,弱化了仲裁高效率的职能,损害了劳动仲裁的权威性,仲裁与审判之间缺乏协调等问题越显突出。实行“或裁或审,裁审分轨”“两裁终决”,完善“三方机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劳动法院,实行“两审终审”制等措施建立并完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使之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也与国际劳动争议体制相接轨。  相似文献   

13.
一、案件事实及审理结果 王某在D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庭审中,王某主张其1998年2月30日开始在D公司工作。D公司以公司于2003年才成立为由不认可王某的主张。2005年12月31日,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止。  相似文献   

14.
林超 《江淮法治》2011,(19):53-54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广大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民主和权利,切实维护劳动切身权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传统的固定用工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多种用工形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劳动法》第 79条、第 83条 ),这就是所谓的单轨体制。该体制的主要优点是,既能发挥劳动部门熟悉的劳动法规的优势,又能有…  相似文献   

16.
裴红艳 《中国律师》2003,(10):56-57
在纷繁复杂、形态各异的大量民事纠纷中,劳动争议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类(为便于区分,本文将除劳动争议之外的其他民事纠纷统称为“一般民事纠纷”)。由于劳动争议与一般民事纠纷具有不少相似之处,所以,二者之间难以区分的情况时有发生。然而,在产生纠纷的主体、案件的基础法律关系、管辖机关及向管辖机关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时间限制、纠纷的处理程序和法律适用等诸多方面两者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如何对两者加以界定与区分,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笔者代理的一起《劳动手册》纠纷案为切入点,谈谈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案情简…  相似文献   

17.
张益玮 《法制与社会》2012,(24):243-24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模式经历了各种完善后,也发挥了相当的积极作用,然而伴随争议不断多元化,目前的处理机制也日益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对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稳定和谐劳动关系颇为不利.本文围绕我国当前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发现和探讨了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进行相关制度的局部性重构,以期能为指导实践提供某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对劳动法制建设十分重视,在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新的法律制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劳动法制水平还不高。且目前我国的劳资关系理论尚不成熟,相关的包括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内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和机制尚不完善,政府处理劳资矛盾的经验不足,措施不够,使得劳动搞关系的调整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以比较研究为视角分析英德日三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内容和共性经验总结,以期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不同于一般民事纠纷,劳动者或其代表在与雇用者的交易对价中不只是交易的成功与失败问题,而是与其雇用者的定向争执。争议处理的程序是一个有机系统。劳动争议分个人争议与集体争议、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法律争议和事实争议)。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意识到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的不同,并有相应的程序规定,但总体来讲,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仍是混沌的,突出地表现在仲裁与诉讼程序的关系上。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劳动争议及其相关程序,并对最高人民法院所作司法解释进行评析,以期劳动争议当事人权利救济程序的顺畅。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地方司法机关以司法指导意见的形式,放松了劳动法的实施力度。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因为劳动者工资水平增长缓慢而造成的内需不足。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更应当积极贯彻实施包括《劳动合同法》在内的各项劳动立法。当前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司法能动主义带有地方化的色彩,很容易造成劳动标准方面的“探底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