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哈尼族是云南省古老的山地少数民族之一,共约九十八万人口,集中分布在滇南红河与澜沧江之间哀牢山和无量山广阔地带,其语言系属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哈尼族内部形成若干繁杂的支系,自称他称和互称有哈尼、爱尼、豪尼、和尼、雅尼、碧约、卡多、叶车、白宏、罗比、腊米、罗美、各和等三十余种,其中以自称哈尼的人数最多。史籍记载的哈尼族名称有阿泥、窝泥、斡泥、  相似文献   

2.
哀牢山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思茅地区镇源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者东乡哀牢山一带,与彝、汉、哈尼族杂居。解放前,哀牢山的拉祜族自称“戈搓”拉祜族,在清代的一些地方志中,拉祜族被称为“果葱”、“苦葱”、“苦宗”和“小古宗”。时至今日,镇源县者东乡的拉祜族仍然自称“戈搓”。由于长期与彝、汉、哈尼等民族杂居,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相互交流,加之地理环境的因素,今天哀牢山的拉祜族在语言、服装、建筑、宗教等方面都极大地受到其它民族的影响,汉化、彝化程度较深,他们几乎丧失了本民族的语言、服饰以及传统的建筑。所…  相似文献   

3.
卢鹏 《今日民族》2011,(7):21-23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最为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红河下游与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即哀牢山和蒙乐山的中间地区。在当地哈尼村寨,村落不只是自然的聚落,更是能够给村民提供安全保障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与山     
10多年前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颁奖晚会上,节目主持人要刚获得文学新人奖的一个从哀牢山走出去的哈尼族作家表演节目。这位作家生性不爱唱歌跳舞被逼无奈走上台去,学着山谷里的哈尼族孩子从半坡的茅屋跨出门坎对着迎面的大山喊:“阿妈,回来吃饭罗!”他在喊声中把头渐渐低下,屁股冲天,让吼声从地上弹起来。想不到这一喊,竟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一位教授冲上去握住作家的手说:“谢谢你!把我带到了哀牢山哈尼人的高山峡谷中。”这位作家用发生在哈尼山村中最平常最常见的小事,把哈尼人与山唇齿相依的关系活生生地…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简介     
哈尼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25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哀牢山、无量山的红河、思茅等地州。墨江是哈尼族主要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全县哈尼族人口21万人,占全省哈尼族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学者研究认为,哈尼族与彝、拉祜族等同源于我国西北古代的氐羌游牧部落,学术界还有“土著”和“东来”两种观点,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自己的文字,流传在人们口头的民间文学,是哈尼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57年创制了一套本民族文字方案,目前在红河等地…  相似文献   

6.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中就已记载了包括哈尼先民在内的“和夷”分布在自雅砻江流域以南的广大西南地区。至迟到唐代,哈尼先民已进入红河地区。红河南岸哀牢山腹地的地理阻隔作用,以及梯田内封闭的农耕生产体系,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使得红河哈尼族社会中保留了大量原始文化遗存。造型文化即是这一原始文化的形态之一。哈尼族造型文化由原始工艺美术、器用文化、建筑艺术(环境文化)组成。在这种造型文化中,实用原则、宗教内涵大于审美的形式法则,审美的形式法则较为初始、朴稚。在形式因素、造型特征之下呈现为隐层的  相似文献   

7.
芦鹏 《今日民族》2009,(7):37-38
哈尼族传统民居蘑菇房极具民族特色,大多为砖石结构,因其房屋上都有一个形似蘑菇的茅草房顶而得名。蘑菇房通常有两层,第一层主要用来关牲畜和家禽,平时也放置农具,第二层是生活和休息的空间。为了防盗,窗户开口通常比较小,因此屋内显得很是昏暗。茅草房顶被称为蘑菇顶,它往往不大,没有将整个房子都罩住。蘑菇顶下则用来保存粮食及一些杂物。在蘑菇顶的一边,  相似文献   

8.
在风光旖旎的西双版纳州动海县城东部27公里处,有个哈尼族聚居的山乡———格朗和哈尼族乡。去年秋末冬初,我先后6次踏进格朗和乡调查,所见所闻,深感格朗和这地方正如自己的名字一样,是个幸福、吉祥的哈尼山乡。一哈尼族自古住山上/过去搞刀耕火种/种一山收一箩/哈尼族吃也吃不饱/穿也穿不暖/哈尼族今天还住山上/现在实行科学种田/粮食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仓里,堆满了金灿灿的谷物/罐里,盛满了白花花的油——哈尼歌谣节录这歌,唱出了哈尼族往昔的辛酸;这歌,唱出了哈尼族今天的幸福与欢乐。格朗和是我的故乡。传说古代这个…  相似文献   

9.
正元阳的哈尼梯田在2013年被列为世界遗产,遗产区范围很大,有82个村寨。这么大的遗产,如何保护,是多方面临的问题。在该遗产保护中,森林、水系、村寨、梯田是最基础的四个要素,而村寨保护又是其中难点,尤其是当地民居——蘑菇房的保护非常困难。2015年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良文深入元阳地区,对当地村寨中的蘑菇房进行内部改造实验,这种在原有房屋建筑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一) 哈尼族是祖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之一,共有九十二万四千余人,集中分布在云南省红河与澜沧江间的哀牢山区和无量山区,以元江、墨江、江城、红河、绿春、金平、西双版纳、澜沧等地最为集中。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僾尼”、“豪尼”、“碧约”、“白宏”等六个自称单位人数为多。哈尼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哈尼族过去没有文字,所以哈尼族文学是流传在口头上的民间文学。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关怀下,创造了一套拼音文字方案,为哈尼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元江县羊街乡地处哀牢山中段,元江南岸,距县城47公里,是一个以哈尼族为主的乡,全乡共有16478人,其中哈尼族1467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9%。为改变全乡哈尼族女孩不上学念书的局面,羊街乡党委、政府从当地实际出发,于1984年在坝木小学办志了寄宿制哈尼女子班,由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逐村逐户动员适龄女孩40多名上学念书。为巩固女子班,乡党委、政府及学校领导采取了以下措施:——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一个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和意义。在办学中,玉溪地区民委领导先后五次亲临坝木女子班进行帮助指导,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相似文献   

12.
哈尼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几千年来,勤劳朴实的哈尼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祖居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祖居地考朱文旭李泽然一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记西南民族有“和夷”,当时的“和夷”虽然不能专指今天的哈尼族,但无疑包括着“哈尼”的先民。哈尼族主要分布在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主要聚居于哀牢山脉和蒙乐山...  相似文献   

14.
在上千年的定居--迁徙--定居的发展过程中,哈尼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式文化,其中,哈尼妇女的服饰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哈尼迁徙史.在此,笔者仅以哈尼族支系碧约妇女服饰为例,作一些解读,读者就能领略到哈尼服饰所传承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在上千年的定居——迁徙——定居的发展过程中,哈尼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式文化,其中,哈尼妇女的服饰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哈尼迁徙史。在此,笔者仅以哈尼族支系碧约妇女服饰为例,作一些解读,读  相似文献   

16.
哈尼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140多万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但由于哈尼族历史上没有文字,许多宝贵的哈尼族文化没有得到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散佚。值得庆幸的是,哈尼族利用民歌这种形式,使哈尼族文化得以传承,丰富了中国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7.
简崇军,云南哈尼山寨的儿子,自小耳濡目染祖辈、父辈们的制茶传统和工艺,以及哈尼族独有的茶文化。如同每一个哈尼人一样,简崇军被哈尼茶香熏腾长大,他的气质里散发着茶味,他对茶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8.
红河流域哈尼族神话与梯田稻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哈尼族先民本来是游牧、迁徙民族。至今,哈尼族仍为山地民族。但是,在哈尼族文化中心区红河流域的哈尼族神话中,却显示出一种似乎与山地氛围相悖的文化现象:水及水族均在各类神话中占有主导地位,水族创世成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在哈尼族的宗教民俗中,水神占有特殊地位,鱼、贝、螺等水族佩饰物成了重要的民俗信仰。在世界许多民族的原始观念及神话中,都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水。然而象哈尼族这样反映得如此集中且历久不衰者,却不多见。那末,我们如何解释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呢?  相似文献   

19.
<正>哈尼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与彝族、拉祜族等民族同源于古代的羌族。哈尼族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记述,哈尼族祖先曾经在宽阔富饶的"诺玛阿美"过着幸福的游牧生活:"诺玛阿美又平  相似文献   

20.
2012年6月中旬至2013年1月28日,以孟连县芒信镇海东村芒旧新寨为核心的哈尼群众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努力完成了一次对他们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移风易俗活动。蹼趾男婴降生哈尼"庇玛"家庭2012年6月4日,孟连县的一个哈尼家庭诞生了一名男婴,其父叫李克(哈尼族),其母叫李建红(拉祜族),两人都是受过初中教育的80后。男婴的爷爷叫李爬,是芒信镇海东村芒旧新寨的"庇玛",可以说是哈尼族中的"神职人员"。哈尼族有句俗语:"没有庇玛不行,没有铁匠也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