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论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词汇在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双音节化的趋势。推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是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对词汇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是词汇以单音节为主的状况存在着两大严重弊端;第三是华夏民族的“喜双”心理使得人们在词汇选择上会倾向于偶数的音节形式。  相似文献   

2.
当人们沉迷于罗尔斯倡导的以“分配正义”为主要特征的多功能国家理想时,诺齐克却以《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一书与罗尔斯对抗,给人们描绘了一个“最弱意义上的国家”(a minimal state),“即一种仅限于防止暴力、偷窃、欺骗和强制履行契约等较有限功能的国家;而任何功能更多的国家(extensive state)都将因其侵犯到个人不能被强迫做某些事的权利而得不到证明;最弱意义上的国家是正确的,同样也是有吸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感情的直接产物.《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因此,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而感情伴随着人类的始终,人类是永远不会同诗歌告别的.如雪莱所说,“人是诗的动物,自有人类便有诗”:(《为诗辩护》),苏舜钦所说,“诗之作与人生偕者也,人怀欢愉悲郁之气,必舒于言”(《石曼卿诗集序》)不但诗人们需要用诗歌来舒“欢愉悲郁”之气,读者们也都需要从诗歌中寻求思想感情的共鸣.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也正道出了这个意思.“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 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感情才使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经》流传至今.一个女子思念情人,优心忡忡.及至与情人相会而得到满足.幸福和喜悦的感情使她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的概念、作用及研究方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1、文化的概念与特征对“文化”一词有多种解释,其中《辞海》定义道:“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精神财富的观点我们比较赞同,但把文化也说成是物质财富的观点我们不支持。我们认为文化就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价值观的总和,是控制人们思维和行为的内核,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产物。物质财富是人们精神财富的物质化,是精神财富的外在的表现。把物质财富直接说成是文化的观点是欠妥当的。比如,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创造了一种物质财富,但我们并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镇龙方言双音节词后字的特殊变调入手,经过考察论证,指出这种与原有的单字调阴平、阳平合流的特殊音变实际上就是镇龙方言的轻声音变,从而突破了四川方言没有轻声的观点。并据此指出汉语轻声的语音表现并不都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短而轻,轻声现象并非都是“省力”的产物,而是一些方言中的“老资格的口语词”在进一步音便和顺口的目的下的超常发展。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其意是说:言语(即“辞”)只要能达意就可以了;换言之,言语只是为了达意。他这么说,为的是强调“达”的重要性,并没有否定言语的其他要求(如“文彩”之类)的意思。正因为如此,他同时又说过“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春秋左  相似文献   

7.
<正> 一、当你感到自己工作忙不过来的时候,反思一下:“是不是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情?”二、当你感到别人事事等你表态时,反思一下:“是不是揽了自己不该揽的权力?”三、当你感到别人有话不愿意说的时候,反思一下:“是不是有了自己不该有的作风?”  相似文献   

8.
沈约文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三易”说.《颜氏家训·文章篇》云:“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二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读,三也.”“三易”说涉及到诗歌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声律、对仗、用事和用语.沈约用一“易”字作了统一的规定,表明了他要求诗风由雅向俗转化的用意.  相似文献   

9.
“敬”,在中国伦理史上,是出现较早的德目之一。在古代文献中,“敬”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对“人”的态度,即恭敬、尊敬;二是指一种对“事”的态度。《说文》中说:“敬,肃也。”“肃,持事振敬也。”孔子说:“居处恭,执事敬。”(《论语·子路》)这里的“敬”作为一种道德标准,指的就是对“事”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一、当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的时候,我们正在迈向新世纪的门槛之前.从当年“五四”时期那些先进的中国人对“德先生”(Democracy)和“塞先生”(sciences)的崇仰和呼唤,到我们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积极迎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中国人大踏步的前进.人们深深体验到本世纪中国已经并正在发生巨变.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和跟上这个前进的节拍.  相似文献   

11.
(一) 采访魏绍芬,是我个人采访经历中约请最快,然而历时最长的一位。魏绍芬是前年换届后从人大到政协的,对她的情况我原本并不熟悉,但她名字前面的那一连串头衔牢牢吸引了我,我想,她一定是位有“故事” 的人物。当我电话约请她时,魏绍芬十分富有个性,当即  相似文献   

12.
论人才价值的特征及人才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人才价值理论是人才学的基础理论.当前,这恰恰是人才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人才价值问题,是人们尤其是年青人的热门话题,研究人才价值理论,有助于深入了解人才的本质;充分认识人才的特殊作用,有助于当代跨世纪的青年人找到“如何实现人才价值”、“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正确答案.因此,笔者想对人才价值的有关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人才价值的特征(一)人才及其价值的形成.人才和人才价值都有其形成的过程.1、劳动创造了人才及其价值.人才被喻为“无价之宝”,不能说人才价值是自身固有的.对人才和人才价值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后天的劳动(实践).正如一般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是社会的一般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一样,人才价值也是劳动创造的,  相似文献   

13.
一、胡应麟“格以代降”、“兴象”说(一 )胡应麟论“格以代降”,认为不同时代各有不同的风格 ,如“离骚、九章 ,怆恻浓至 ;东西二京 ,神奇浑璞 ;……唐人律调 ,清圆秀朗 ,此声之各擅也。”不同诗体具有不同的美学品格 ,如“古诗之妙 ,专求意象 ;……绝句之构 ,独主风神 ,此结撰之殊途也。”然而他具体的评论中还认为时代风格与美学品格后不如前 ,仍然以古为尚 ,他说 :“其文日变而盛 ,而古意日衰也 ;其格日变而新 ,而前规日远也”。他在“体格日卑”的基础上 ,崇尚汉诗 ,认为汉诗格高 ,“汉多主格”、“直写胸臆”、“浑然天成 ,绝无痕迹”…  相似文献   

14.
浅谈“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语中 ,“儿”字是一个特殊的汉字。它既可以自成音节 ,作单音词、词根、词缀 ,又可以不自成音节 ,造成“儿化”。其中儿缀与儿化是极易混淆的现象 ,需要严格区分看待  相似文献   

15.
朱华泽、刘升平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几个问题》(《法学研究》1987年第一期,以下简称《文章》)中认为,“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科学表述是:规范化、条文化了人民意志,或简称为人民意志的体现”。《文章》也承认社会主义法“还是带有阶级性的”,并且说“阶段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一种进步”。但又认为,“分析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时,我们所强调的就不应是阶级性而是人民性,人民性应是社会主义法律最根本的属性,或者说是本质属性中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惜春切勿误春时”。要珍惜时间、珍惜青春,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所谓时间观念,是人们对时间的价值、时间的运筹和利用的总的看法。但丁说:“谁哀叹时间的流逝,谁就是绝顶聪明的人”。其实,青年对时间的珍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一门新兴学科。当人们提到写作,一般指的是基础写作。它通常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文体理论(知识)两类内容。至于“文学写作”、“新闻写作”、“应用写作”等其它诸多名目,不过是写作的下位概念,它们和写作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以视为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问题成了社会生活的主流问题,学者开始了经济(法)诉讼问题的理论研究,其主要的理论包括:一是“经济诉讼属于民事诉讼”的观点,即“民事诉讼”说;二是“经济诉讼属于行政诉讼”的观点,即“行政诉讼”说;三是“经济诉讼是独立的”的观点,即“独立经济诉讼”说;四是应当将“经济诉讼”正名为“经济法诉讼”的观点,即“经济法诉讼”说;五是“经济诉讼属于公益诉讼”的观点,即“公益诉讼”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些语言,有时不太容易搞懂它的意思,像“官”与不像“官”就是一例。一个党员干部党风不正,工作失职,人们就会说;“这哪像个共产党的干部?”这似乎是说,当干部就要像干部,做“官”就要像“官”。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群众又会表扬那些像老百姓的干部说:“他呀,当官不像官,行!”如果把上面的两种情况时照起来,就不大清楚,当官究竟应该像“官”,还是应该不像“官”?  相似文献   

20.
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什么?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至今尚未取得共识。说“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民主(制)者有之;说“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集中(制)”者有之;说“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辩证统一”者亦有之;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