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产业集群促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等等。因此,产业集群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还在起步阶段,通过产业集群来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2.
热词出处:我们全面实施产业优先发展,启动以制糖为主的食品产业、以铝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以系列中型轿车为重点的汽车产业、以炼油为主的石化产业、以钢铁为主的冶金产业、以工程机械为主的机械产业、以电源建设为主的电力产业等七大干亿元产业建设,加快发展建材、造纸、电子信息、造船、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加工、医药制造等七个产业。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与创意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在我国还刚起步,特别是在过分注重扩大规模的思维模式诱导下,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缺少对园区企业竞争力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关注和培育,这已成为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当前对于创意产业园区的组织形式、竞争力、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学术界仍处于探索阶段。我国的现状是在文化产业发展尚不充分的背景下又面临着世界范围内新兴创意产业浪潮的冲击,因此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经济规律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在总结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创意产业地理集中的规律和产业集聚发展的内在机理,讨论如何把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一个有序的、自组织的耗散结构,以推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许海建 《小康》2005,(6):16-16
深具商业意识的人明白,中国的健康产业市场将是一块非常巨大的蛋糕。每天早晨,公园里总是聚集了数不清的市民,他们在进行早锻炼:年轻人跑步;中年人打羽毛球,跳舞;老年人打太极,做操——追求生命小康,是每个人的天性和梦想。在美国《财富》杂志推出的2004年度“全球500强”中,前50强的大公司有7家主业做的是人寿保险或者保健品——围绕生命小康,也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随着中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加上老龄化社会结构的提前到来,以及难以阻挡的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人们的身心似乎更显得格外脆弱和娇嫩。据统计,未来若干年内,中国总人口将达…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产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产业生态化的基本内涵,阐述了产业生态化发展相对于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势,强调把产业活动纳入到地球生态系统的大循环中,以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并据此提出符合基于产业生态化原则的产业发展规划对策及其思路。  相似文献   

6.
陈菁  黄英 《当代广西》2008,(21):8-11
9月11日,自治区党委公布了《关于广西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决定》要求,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着力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产业新体系。要优先发展重点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集中力量培育发展食品、有色金属、汽车、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力等年销售收入均超1000亿元的七大产业。  相似文献   

7.
《江西政报》2007,(23):35-42
前言 造纸产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造纸产业具有资金技术密集、规模效益显著的特点,其产业关联度强,市场容量大,是拉动林业、农业、化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造纸产业以木材、竹、芦苇等原生植物纤维和废纸等再生纤维为原料,可部分替代塑料、钢铁、有色金属等不可再生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8.
萧禺 《群众》2010,(3):49-49
<正>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和特殊功能;或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一般认为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属于新材料的范畴。"新材料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具体涵盖  相似文献   

9.
徐占品 《前沿》2013,(4):78-79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发展机制的制约,河北省影视生产虽然形成了题材特色,但是仍然存在生产能力弱、制作单位发展失衡、获奖作品不多等问题。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不均衡、游客满意度不高、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不够,主要是因为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协同机制不健全和旅游宣传不到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科学引导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选取江西省37个工业部门为分析对象,并以中部各省为参照,引入产业梯度系数,分析得出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选择,主要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草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然而,产业梯度系数所反映的江西省应该承接的产业与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承接的产业存在一定出入,因此,江西省政府应科学规划产业承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产业转移与武汉城市圈产业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产业转移为武汉城市圈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武汉城市圈内城市应通过重构新形势下政府职能;编制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加强园区建设;构建接受产业转移的通道;圈内城市实施差别化策略等措施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军伟  曹春霞 《长江论坛》2002,(4):18-20,40
在新世纪,正确选择既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又能适应武汉城市发展方向的战略产业,是关系到武汉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战略产业的正确选择是建立在对多重因素的综合分析基础之上的,比如所选产业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持续增长的潜力,是支持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产业关联效应显著,能够带动和影响其它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能够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和特点.本文立足于武汉现实产业基础,力图把光电子产业作为武汉市一种战略产业选择.  相似文献   

13.
彭芳梅 《岭南学刊》2014,(4):113-117
世界城市是全球化经济的空间结点,经济发展成熟、产业结构高端化,是全球城市的制高点。对其发展历程的规律总结能够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世界城市的产业演变规律的总结以及对产业内部各行业空间聚集和扩散机制的探讨。研究发现:以金融服务业的全球化扩张为核心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以东京为代表的国际大都市的内涵发生质的变化,尤其表现为生产、服务、市场和创新的形态更新。产业服务化成为这一趋势的核心,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比重迅速增加。对此,深圳需要进行产业功能选择与疏解和产业功能疏解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4.
在产业集群迅速发展、产业工会和劳动者力量逐渐增强的新形势下,我国现存劳动关系状况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所面临的问题,都离不开产业工会的构建,而且产业集群区域内的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发展产业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需要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归纳、分析了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传统产业转移理论及新经济地理学阐释的产业转移理论,并对国内产业转移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述评。  相似文献   

16.
张天平  刘友金 《求索》2011,(9):79-80,217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后能否达到此目的的关键是转移后的产业能否融合当地的传统产业,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转移后产业供应链能否与当地产业供应链实现无缝连接,如果成功就能实现产业升级。本文主要研究转移后产业实现产业供应链的现实必要性,从供应链资源共享和适宜产业方面研究了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的路径,并提出了承接地的产业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17.
《劳动保障世界》2009,(12):28-29
上个世纪末,有人预言环保产业将和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一同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如今事实为这个预言作出了证明。  相似文献   

18.
烟草产业集中度研究——基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以来,我国烟草产业正逐渐由地方割据的分散竞争向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过渡.基于产业经济学的不同研究范式对烟草产业的集中度进行测度,提出烟草产业如何提高运行效率的建议,对我国烟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波  冯达 《求索》2013,(2):39-41,80
产业转移是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人造板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因素,分析了当前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变化对人造板产业转移的三大作用机制.并对产业转移过程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人造板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郑曦 《前沿》2012,(24)
中国动漫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各地动漫产业发展模式趋向同质化,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盲目跟风、资源浪费等问题.本文立足国情,提出以卡通形象为支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运用传统产业的盈利反哺动漫产业全面发展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实现动漫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共赢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