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沈定昌 《当代韩国》2015,(3):92-105
朴槿惠执政后相继出台"朝鲜半岛信任进程""德累斯顿构想"等对朝政策,对朝鲜采取了"施压·对话"双轨并行的策略,试图通过对话、人道主义支援,与朝鲜重新建立互信。这期间尽管朝韩双方均有改善关系的愿望,恢复了部分交流、经贸合作有所改善,但南北关系时紧时松,基本上处于"紧张状态"。朝鲜半岛问题错综复杂,半岛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南北关系的好坏,必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美国因素、朝核问题、"天安舰事件"与"5·24措施"、人权问题等则是这一时期影响南北关系的主要因素。在朝鲜半岛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影响南北关系的走向。尽管朝鲜半岛涉及众多国家利益,需要多国努力共同解决,但最重要的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要有和解的意愿和改善关系的诚意。也就是说,朝鲜半岛形势变化的关键取决于两个当事国——朝鲜和韩国。2015年是朝鲜半岛光复70周年,也是朝鲜半岛分裂70周年,又恰逢《6·15共同宣言》发表15周年。朝韩双方在纪念《共同宣言》发表15周年的时候,均呼吁对方要履行达成的协议,进行对话、交流,为改善关系创造有利环境。既然朝韩双方均有交流合作的愿望,那么只要有诚意,南北关系就有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韩国的核不扩散政策包括不进行纵向扩散和防止横向扩散两个方面,具有下述特点:承担不制造和拥有核武器的国际义务;努力实现朝鲜半岛无核武器化;重视通过六方会谈解决朝核问题.但韩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仍面临严峻考验.现在如何阻止朝鲜拥有核武器是韩国的最大难题之一.冷战结束以来,美韩联盟正处于深刻的转型之中:在政治上,美韩联盟正由主从型向伙伴型转变;在军事指挥上,由美军主导向韩军自主转变;在作战协同上,将由以美军为主、韩军辅助向以韩军为主、美军辅助转变.美韩联盟向更平等伙伴方向转型有利于朝鲜半岛稳定和南北关系发展,韩国希望与朝鲜达成和平协定的愿望增强.重新部署驻韩美军将加强其作战和机动能力,不排除驻韩美军用于朝鲜半岛以外地区的可能性.美韩联盟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中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扬 《美国研究》2007,21(4):151-15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东亚地区局势正在发生变化。作为东亚区域外的美国,对东亚的战略也在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与东亚的关系也将在一定程度发生微妙的变化。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东亚合作论坛围绕“变化中的东亚和美国”这一主题于2007年11月10至1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蒙古等国近9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就“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日本的亚洲外交与日美关系”、“朝鲜半岛形势新变化与韩(朝)美关系”和“东亚区域一体化与美国”四大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吴海 《新民周刊》2012,(25):42-43
只要美国对朝鲜敌视政策继续,朝鲜就可能将进一步加强自卫的核遏制力。6月中旬以来,韩美双方一口气合作了三场军事演习。6月21日至22日,韩美日三国在济州岛以南公海上举行联合军演。22日当天,韩国陆军又与驻韩美军在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附近上演了"最大规模的联合火力演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代朝鲜的核危机爆发后,朝鲜、韩国、美国的三角关系,随着朝鲜“接近美国封锁韩国”的政策与美国直接进行核管理政策的吻合,形成了朝美间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框架。这样一来,韩国自然处于第三者的位置,在朝鲜、韩国与美国的三角关系中反而成了局外人。韩国  相似文献   

6.
正本书探讨了一直困扰韩国的后朝鲜战争问题,特别是该如何制定外交政策、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始终存在的、关于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的困境。本书引入多种国际关系理论,不仅从历史的角度总体论述了韩国外交政策的发展经过、特点及存在的各种问题,还总结了美国与联合国在朝鲜半岛扮演的角色、朝鲜的安全政策与军事战略、实现南北统一的诸多理论与条件,以及韩国对朝鲜的政策方向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地缘政治及国家安全等角度针对当前美国政府对待"朝核问题"采取的政策给予分析解读,从美国国内政党政治及美国的东亚战略等多方面加以论述,阐述美国反对朝鲜研发核武器的原因;并对未来美国应对"朝核问题"的政策选择进行分析和展望;提出推进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建设,需要美朝两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美朝这两个直接当事方能良性互动,互相拿出能让对方感到更为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尹锡悦执政以来,韩国联盟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这将对韩国的对外政策和美韩联盟产生重要影响。尹锡悦政府为推动美韩联盟由区域向全球范围转变,对美国战略政策追随更加明显,不仅实现了日韩关系的缓和,还与北约开启了多层次合作。本文通过梳理尹锡悦政府的联盟政策,并分析其联盟政策调整动因,认为尹锡悦政府受到中美战略竞争加剧、韩国保守势力崛起、美国战略拉拢以及朝鲜半岛局势动荡等多重因素影响,倾向于采取更激进的联盟政策。展望未来,美韩联盟加强并向全球化转型的可能性增加,但由于尹锡悦联盟政策的激进性、理想化和矛盾性,美韩联盟的转型又不得不受制于朝鲜半岛局势、韩国战略选择空间缩小以及国内政治斗争等多重因素,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2012年9月,日本非法将钓鱼岛"国有化",中日钓鱼岛争端全面升级。本文回顾了自二战以来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的几次变化,揭示了美国依据其国家利益和在东亚的战略需要最初制造了钓鱼岛争端,随后在不同时期又利用钓鱼岛争端牵制、平衡中日两国。文章为中国应对美国的钓鱼岛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即分别从宣誓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板垣退助晚年的对韩认识和态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对未能早日实现"征韩论"表示遗憾;其次是对近代日本在半岛上实行的帝国主义政策进行维护和辩解;再者则是为统治朝鲜半岛积极出谋划策。他从地缘和历史的角度视朝鲜半岛为日本国家安全保障的外廓,辩称日本在半岛上实行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和平",绝非侵略,甚至认为日本吞并朝鲜是"出于迫不得已"。他既对日本吞并朝鲜欢欣鼓舞,也为"征韩论"未能早日实现表示遗憾。其实质,可以说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权而完全忽视他国的国权,这是其思想的最大局限和最为人批评之处。  相似文献   

11.
王琛 《东南亚研究》2020,(1):69-88,156
战略文化对一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印尼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深受印度教和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这其中就包含"曼陀罗思想"的影响。"曼陀罗"是指一种同心圆的结构,由核心与边缘组成,其变化由核心决定,并延伸具备了一种战略文化的内涵。本文对印尼自建国至今历经的外交政策进行整体分析,认为其外交政策变化深受"曼陀罗"这一战略文化影响,在其历经的苏加诺、苏哈托、后苏哈托等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曼陀罗"结构,并且由于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核心不同,其边缘也发生了变化和延展。从战略文化视角对"曼陀罗思想"等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不仅有利于理解印尼的外交政策,而且能够为中国对印尼政策提供相关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朝鲜试射导弹和第三次核试验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国际关系进入新的"朝鲜半岛拥核和核威胁"时代,朝核问题成为韩国新政府面临的首个重大课题。朝鲜半岛局势动荡相对削弱了韩国对朝的战略优势,为其对朝传统政策带来诸多挑战。朴槿惠政府被迫更新政策,采取包括提升对朝一揽子"抑制力"与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并行的"均衡政策"战略,推动朝鲜半岛"信任政治"进程。目前,朴槿惠政府扩大对朝拥核的国际抑制力是迫于朝核危机形势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不会偏离信任进程的基本框架。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制约,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安全、繁荣和统一的长期目标来看,朴槿惠政府采取对朝新政及与国际社会一道构建与朝互信是明智而"有希望"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侨务服从外交"一直是中国处理对外侨务的指导原则。在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双边关系中,中国为了建立包括印尼在内的国际反帝统一战线,在侨务政策上作出让步,以换取印尼在中国对外战略上的支持。随着冷战后两极体制的终结,以及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中国实施侨务政策的大环境发生变化,侨务政策也因此出现调整的空间,但中国侨务政策调整的限度和可能性依然受制于一系列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印尼外交政策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印尼外交政策研究应遵循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15.
韩国国会议员的社会背景是其政策决策的社会源流。韩国的内外政策从宏观看存在着左右分野,而从微观看则明显带有个人的影响。韩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社会标签与网络决定了个人的情绪与政策喜好。在对议员社会背景的分析中,性别与血型、血缘与地域、教育经历、职业生涯、特别经历等因素决定了议员本人的活动与价值观,从而决定了政策的基本走向。这些基本的社会背景因素对国会议员的议政活动和议会政治发展产生了种种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战后美日关系的变动,始终是影响东亚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重心经历了从改造到扶持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经历了曲折的转变过程,转变的直接结果奠定了之后的美日关系,且至今仍对东亚地区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存在着重要影响。战后初期影响美国转变对日政策的诸因素,并非先前中外学者所分析的平行并重,而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诸因素形成一个逻辑因果链,最终导致"旧金山体制"形成。在美国转变对日政策过程中,意识形态分歧和美苏大国间国家利益的博弈互为表里,时而契合,时而背离,但最终依归是各自的国家利益。所有这些对于预判目前东亚地区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和趋势、对于确立处理该地区国际事务的基调和对策是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王箫轲 《当代韩国》2013,(2):96-108
建交以来中国对韩国经济—经营研究发展迅速,这成为中国韩国学研究的重要部分。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当中可以发现,韩国经济—经营研究是中国学界较为关注的国别研究之一,其关注重点随着中韩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1992~1997年,相关研究对韩国经济的制度层面和大企业集团的关注很多,重点是对韩国经济发展经验的引进和借鉴。1998~2008年,中国学界对韩国经济—经营领域的研究进入全面深入发展阶段,对韩国工业经济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对韩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进行了更加详实的考察和分析。2009年以来,能源问题、文化产业问题、FTA问题、农业问题、宏观经济管理当中的公共政策问题等成为中国学界的关注重点。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中国学界对韩国经济—经营领域的研究存在基础研究不足、跟踪研究滞后和具体产业研究不深入等问题。目前,韩国在经济—经营方面依然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中韩经济关系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中国学界对韩国经济—经营领域的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与课题。  相似文献   

18.
韦宗友 《东南亚研究》2006,(2):35-41,87
本文详细考察了1954-1960年间美国与东南亚小国柬埔寨之间的关系演变历程。独立后的柬埔寨,一度对美国怀有好感,希望通过获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来发展本国经济、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独立。美国虽愿意对柬埔寨进行援助,但是其根本目的却是要将柬埔寨融入到美国在东南亚编织的反共体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在美援根本目标上的分歧与矛盾逐渐显露并激化。美国无法容忍柬埔寨独立、自主的中立路线,试图通过削减美援、甚至策划政变的方式改变柬埔寨的外交政策。然而,美国并未达到目标,相反使一度对美国怀有好感的柬埔寨走向自己的对立面。美柬关系的演变对研究这一时期美国与其他新兴独立的中小国家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投资规模、目的、领域和区域分布等方面分析韩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变迁过程及其特点。近年来,韩El企业在对华投资目的上越来越倾向于开拓中国市场。对华投资的行业类别上,虽然投资产业集中在制造业的格局没有改变,但是在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等非制造业领域也呈现增长趋势。今后,在强化技术开发和零部件采购本地化的基础上,开发建立适应中国消费市场变化的产品与销售体制,积极拓展内陆地区以及二、三级城市市场将是韩日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鉴于日本对华公共外交因中日两国间的历史问题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而逐步凸显出相应的实施困境,长期以来日本对华公共外交处于持续低迷的状态。日本对华公共外交的实施困境表现为内外制约性、迟滞性、顽固性与整体失调性。随着日本对华公共外交实施困境的长期延续,其在对华政策与中日关系方面的作用随之显现,并伴有扩散效应。对于实现日本对华公共外交的破解,日本需要积极改善对华政策中的相关节点,为中日关系真正的发展做出必要的准备与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