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年前,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零反对的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标志着我国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有法可依的新阶段。《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和实施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一部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法律,采取非和平方式是在和平统一的努力完全无效  相似文献   

2.
潘晋明  刘红 《台湾研究》2006,(3):1-5,29
面对“台独”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面对两岸关系提出的新的要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以“四点意见”和《反分裂国家法》为核心的对台工作新思维,重点是开展反对“台独”斗争,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对台工作新思维作为对台大政方针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纲领,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14日,胡锦涛主席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4号主席令,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正式生效。《反分裂国家法》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出发,把国家有关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化,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对台政策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是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4.
1995年6月7日至12日,李登辉到美国活动,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跨出了危险的一步,严重威胁正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两岸关系,大陆被迫发动了“文批台独,武制分裂”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两反斗争”已经过去10年余.但是它对两岸关系继续产生着特殊的影响。尤其是在“台独”已经成为危害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情况下,“两反斗争”则成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5.
2005年3月14日,中国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以零票反对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它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统一的坚强决心,同时也使我们今后反"独"促统有法可依。☆《反分裂国家法》出台背景2003年末,台湾岛内备党选战正酣,民进党借机推出"公投绑选票"的选举策略。这一招看似选举手法,实际上意味着"台独时间表"的出台。李登辉在2000年就策划"公投、制宪、改国号"的"台独"三部曲,陈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国内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大大加快,中国的国际责任意识日益增强,中国已经成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及国际社会稳定的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承担与国家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符合当代国际体系转型的实际和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当今国际社会,国际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与日俱增。这就要求作为正在和平崛起的世界大国的中国不仅要全面参与国际制度,在现有的国际制度框架内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而且要力争在构建国际制度时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这不仅是维护中国日益全球化的国家利益的需求,也是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历史责任所在。本文旨在从国际制度的构建机制入手,阐述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所应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苏娟 《当代世界》2013,(9):75-78
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日益紧密的交流,中国文化正在逐渐被世界认以和认同,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渐提高。国际文化话语权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主导权,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能力。国际文化话语权已经成为表达、维护和实现国家文化权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2005年3月14日,众所翘盼的《反分裂国家法》终于由全国人大胜利完成立法程序。这部法律以宪法为依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紧紧围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这个主题,充分体现祖国大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同时表明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对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的现状从战略层面进行战略再审视。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体现的最基本物质空间,国家主权因为其以领土为物质基础才具有现实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国家领土主权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和限制,但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国家主权,仍旧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仍是现代国际法的最重要原则。就此而言,今天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目标,仍然是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统一、完整与安全。从战略层面审视,就目前而言,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和安全都尚未实现,其作为中国的基本国情应予以正视并给予充分的战略考量。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和抓住国内环境和国际大环境变化中的"战略天窗期",着眼于战略大局,着眼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以和平的、外交的方式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纠纷,有效地维护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与安全。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2005年3月14日,在中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令国际社会瞩目的<反分裂国家法>以2896张赞成票和没有反对票的投票结果高票通过,并随即由胡锦涛主席签署国家主席令予以颁布实施.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始其大陆八天七夜的"和平之旅";5月5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开启其八天九夜大陆之行.连宋的大陆之行,谱写了两岸关系历史的新篇章.那么,台湾问题的由来是什么?台湾问题为何迟迟得不到解决?为什么"一国两制"的香港、澳门模式在台湾问题上很难施行?<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作用?连宋的大陆之行是否有助于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台港澳与世界事务研究所所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李义虎教授.  相似文献   

12.
腐败愈演愈烈,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腐败全球性生存的原因多种多样。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国际社会必须携手治理腐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通过和生效,为国际社会治理腐败提供了法律基础。我国的刑事法律体系和《公约》规定存在差距,作为缔约成员国,我国有义务借鉴国际立法经验,探索建立与《公约》相一致的中国反腐败治理机制,以应对当前十分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  相似文献   

13.
很多研究中国外交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外交政策和行为不合理,不符合西方国际规则,并难以预测。那么中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社会中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行为呢。什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与行为的主要因素和形态?1982年以前冷战时  相似文献   

14.
瑞华 《工会博览》2008,(11):19-19
二战后初期,为了实现和维护独立、构建新的亚洲,亚洲工人和工会斗争发挥了重大作用。就亚洲工人运动、工人处境及所面临的课题而言,一方面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现状和主题有重叠的部分,同时也有亚洲固有的情况所产生的现状和主题。在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和实现工人权益,为争取更加美好的社会而斗争,这已成为全世界工会的共同要素。另一方面,亚洲存在着复杂情况:既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旨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也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美元左右的贫困国家,而整个亚洲地区又处于高水平的经济发展道路上,正在具体着手构建亚洲自身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战争是在私有财产和阶级对立产生后才出现的。在阶级社会里,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教派与教派、政治派别与政治派别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在国际社会(地域性的或全球性的)中,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即采用任何其他手段都无法解决的时候,就只能用暴力手段来解决,于是就爆发了国内和国际之间的战争。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解体,使国际战略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时期的国际战略思想,提出了对当今时代主题和世界特征、世界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等问题的全新认识,对我国国际战略理论作出一系列创新和发展,包括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国际安全观、伙伴战略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等.这些全新的思想,是指导我们把握国际战略斗争规律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车臣冲突中的法律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狭义的法律战是指发生武装冲突时,特定主体为获取和维护其利益而进行的法律交锋.俄罗斯车臣冲突中,俄罗斯为维护其国家和民族利益,灵活运用国际法,与其交战方围绕统一与独立、人权和人道保护,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等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法律斗争.总结其法律战的经验教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重视"蓝色"国土维护海洋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马汉、孙中山等众多世界名人和战略家部曾指出并阐述过海洋的重要性.海洋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经济和科技全球化蓬勃发展,各国对国家安全观、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纷纷把重视海洋权益、维护海洋安全提到空前高度.中国既是陆上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主权权益、保护资源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月14日,中国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这不是一部针对台湾人民的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而是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不是一部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现状的法律,而是有利于台海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法律。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尽管大陆与台湾还没有实现统一,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  相似文献   

20.
竞争是行为体之间为获得稀缺物而展开斗争的行为,其目标在于胜过对方。作为国家间互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国际竞争发生在多个领域中。地缘竞争反映了地理系统这一人类必须面对的基本自然环境对国家的约束,技术竞争和国际制度竞争则是国家在用于达成自身目的的物理系统和信念系统中所展开的竞争。随着国际系统的社会演化,地缘竞争、技术竞争和国际制度竞争相继在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和部分自由制度主义的世界中出现。国家之所以在地缘、技术和国际制度领域中展开竞争,是因为这些领域都具有报酬递增特性。这些类型的国际竞争共存于当前的国际系统中,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制域权的发展、国际技术标准之争和国际制度武器化等多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