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资本的通性     
资本的通性李晓农对资本主义经济范畴进行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分析。这种方法既是马克思首创,他又为我们提供了实际运用的光辉典范。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书中写道:“说到生产总是指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因而,好像只要一...  相似文献   

2.
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陷入某种困境,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的曲解,第二是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兴起与扩散对理论空间的挤占,第三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削弱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需求强度。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困境的途径在于回到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观点,可以澄清人们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的误解或曲解,并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不同理论的社会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归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理论研究的进步,新政治经济学将在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微调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之所以发展滞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理论的缺失。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人文社会科学衔接的中介,历史唯物主义需要通过社会理论,才能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精华,从而进行创新发展。从方法论、具体内涵,以及思想史和实践意义的层面来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与古典社会理论具有同构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支持来自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独特的社会理论意义,其方法论核心是社会历史结构分析。因此,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的突破点在于,要以社会结构“解剖”为逻辑中轴,建构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梅学兵 《求索》2011,(11):103-105
日本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望月清司在其代表性著作《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中提出,《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早期不成熟思想之学术著作,其历史理论是科学主义的“分工展开史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依赖关系史论”则是其成熟的人本主义理论。连接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桥梁是在《雇佣劳动与资本》、《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中频繁使用的“社会联系”这一范畴。望月清司对马克思历史理论实质及其早晚期判断的失误决定了其对“社会联系”范畴的解析具有明显的目的论色彩。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先河,深深地影响着马克思经济学,正确认识和评价其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作用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总体影响和具体影响两个方面探索了西方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总结出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丰 《思想战线》2021,47(6):10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合理确定理论阐释的起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方向,从借鉴马克思确立《资本论》的理论起点,到分析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探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引领。一方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作为理论阐释起点的,它蕴含着社会生产的各种规定,由此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对社会主义“经济细胞”的探讨;另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则确立了“人—物—人”的“人民逻辑”理论主线。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细胞学说,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人民立场”,可以发现,“为人民的劳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8.
斯图尔特 《传承》2012,(15):92-93
随着全球意识形态的不断发展变化,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思想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马克思最杰出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的销量自2008年以来一直激增,《共产党宣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也是如此。2012年7月4日,英国《卫报》发表了该报专栏作家斯图尔特·杰弗里斯的文章《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再次兴起》。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时候,指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在第二类第〈6〉点有:“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在第〈8〉点有:“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把商品向货币的转化,形象地比喻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犤1犦马克思还在《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深刻阐述了“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对商品所有者的意义、遇到的困难、产生的根源。马克思的这些论述蕴含了许多有关市场经营方面带有根本性的重要思想。今天,我们重温马克思有关“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的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发掘其有关市场经营方面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推动国有企业市场经营,搞好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启示。一、“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的意义、困难和根源(一)…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首倡者,他早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两篇理论文章中所阐发的许多思想,被马克思吸收,成为《资本论》Ⅰ卷写作的重要参考文献。恩格斯参与了《资本论》Ⅰ卷的创作出版和宣传,编辑、出版了《资本论》Ⅱ卷、Ⅲ卷。恩格斯驳斥了对《资本论》的种种攻击,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2.
阿尔都塞以为,唯物辩证法既内涵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貌似以"理论"的形态出现,又直接地实践于无产阶级运动的世界史中,然而,以上两种存在形态本质上都不能算作唯物辩证法的真正的"理论"。真正的"理论"必然是以科学的哲学知识的形态出现的。为此,阿尔都塞确立了探究唯物辩证法的"理论"的哲学任务,即还原马克思对唯心辩证法进行"颠倒"的全部语境及理论实质,而这一切是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语境中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13.
李继成 《前沿》2008,(1):30-34
依据对马克思从简单劳动过程得出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的普遍意义、提供服务的活动具有人类劳动一般的本质属性、确立服务的劳动范畴地住符合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要求的理论逻辑分析,本文确认:马克思从简单劳动过程的观点来看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都不存在只限于物质生产的劳动的含义,非物质生产的服务可以确立为劳动的范畴,确立服务的劳动范畴地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冯歌 《创造》2023,(4):51-55
<正>鲜明的批判性是马克思思维方式的显著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所在。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强有力的批判中勾勒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势,明确的批判对象和清晰的批判立场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吸引力。《〈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展示马克思批判思维的绝佳文本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批判问题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理论议题,在他那里,对于现代性的审视不仅是一项哲学任务,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焦点所在。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发现,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有一条清晰的运思逻辑:从哲学批判走向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在深刻剖析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以“感性活动”批判黑格尔的“纯粹活动”、以“现实主体”批判黑格尔的“理性主体”,同时批判了黑格尔对劳动概念的抽象理解。以此,马克思摧毁了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抽象的主体性。然而,哲学批判难以切中社会存在和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难以触碰现代性问题的根基。基于此,马克思将现代性批判上升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具体考察了国民经济学、异化劳动现象与私有财产问题,并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批判资本主义问题,最终揭露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统治。  相似文献   

16.
在《法哲学原理》第三篇第二章中,黑格尔通过对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由需要和劳动构成的范畴体系的政治经济学阐释,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与哲学问题结合起来,阐述了自己高度概括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比较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前后研究主题的转向,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政治经济学建构从理论视阈、研究路径、思维方法三个方面直接启迪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考察了分工与生产力、所有制的关系,剖析了分工与意识形态、阶级和国家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消灭分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分工范畴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的研究又有利于深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思想的研究应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上去把握。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去探索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我在教学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科学地表述经济范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知道,经济范畴是反映一定生产关系的科学概念,是社会生产关系在理论上的表现。马克思说:“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08页)只有科学地表述经济范畴,才能透过社会经济的现象,阐明社会经济的本质。下面仅就如何表述“商品”这一经济范畴谈谈自己一点粗浅体会。在表述“商品”这个经济范畴的时候,我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商品的理论,分  相似文献   

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开端之作,是对经济市民生活的现象学描述。先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循序黑格尔思辨哲学的逻辑学,是以表达了概念经济学的逻辑范式;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社会政治经济的历史与人的自然生成史的同一为前提,表达了经验经济学的逻辑范式,不仅把社会生产经验化了,同时把社会生产的经验历史化了,确立了经济学研究的历史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最先出现“对抗”这一概念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在讲到工人劳动产品的异化时指出:“工人在他产品中的外化……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对抗。”但是,此时马克思还没有涉及到对抗和矛盾的内在联系。后来,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这标志着马克思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