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钟金贵 《人民论坛》2012,(17):186-187
黎庶昌是晚清时期的早期外交官,先后任中国驻英国、德国、法国和西班牙公使馆参赞,并两次出任驻日公使达六年之久。在日期间,他以酒文化和文字为纽带,使其外交思想得以彻底的体现,并代表中国和一个正在变法崛起的日本帝国以平等关系,增进彼此友好,不辱邦命,较好地完成了其外交使命。  相似文献   

2.
倪波 《社会主义研究》2007,3(1):122-124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大”。从主体上看,“大外交”包括以国家(政府)外交为主体的政党外交、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等;从对象上看,“大外交”包括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从内容上看,“大外交”包括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等。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学习外交专业的学友或直接从事外交职业的同事一定都有同感:20世纪以前,弱国无外交,大国外交被一层神秘面纱包裹的严严实实,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阳春白雪总是觥筹交错时的调料,粉饰着刀光剑影,坚船利炮和海外奴役.旧中国外交屈辱,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外交官存报国之志,强国之心,富民之盼,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枉然,只能空悲切.今天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民众日益富庶,国际地位突出,外交舞台天高地阔,外交官生活斑斓多彩.如下是一个外交官近期生活杂记四则.  相似文献   

4.
青年外交是国际交往中存在的青年现象,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外交是国际政治演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家间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国家外交活动走向多元化的重要标志.青年外交日渐呈现出由边缘走向中心、由补充走向主流、由双边走向多边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郑伟 《青年论坛》2009,(5):16-19
青年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外交活动走向多元化的重要标志。目前,青年外交日渐呈现出由边缘走向中心、由补充走向主流、由双边走向多边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政党政治和政党外交是当今国际政治领域中的普遍现象,政党政治的普及为政党外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国际活动空间。政党外交是政党政治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且政党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总体外交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政党外交,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在晚清外交官群体中,在中西外交与文化关系等问题上,没有人比伍廷芳说过更多的话,也没有人比他更有说服力。伍廷芳既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官,又是一个出色的文化使者。他的文化见解不仅超出同时代的外交同僚,而且较之民族精英容闳、严复等还略高一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共十六大召开以来,以和外交理论体系和全方位外交实践为基本内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道路逐渐成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坚持国家间外交的普遍原理,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中国大国风度、古国风貌、发展中国家特色和社会主义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以和平共处为基础,以和平发展为道路,以和谐世界为追求,展现的是互利外交、和平外交、和谐外交,走出了一条温和而富于生命力的外交路线,实现了与历史上和现实中世界其他大国外交的本质区分。  相似文献   

9.
张翔 《人民论坛》2012,(23):246-247
影响奥巴马外交的政治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传统的政治文化诸如新教伦理精神、自然权利思想、实用主义和社会公共意识,以及新自由主义思潮和民主党自由派思想。前者主要影响奥巴马外交的根本原则和战略目标,后者主要影响奥巴马外交的策略选择。两者经过相互作用和融合最终形成了奥巴马外交战略背后的主要政治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时代潮》1995,(5)
自1949年10月5日我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外交部常 务副部长王稼祥首任驻苏联特命全权火使(兼)以来,到1992年4月10日杨尚昆主席任命张德广为驻哈萨克斯坦特命全权大使的40余年间,共有459位高级外交官先后担任驻外大使(不含驻国际组织的大使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大使衔外交官员)。这400多名大  相似文献   

11.
摘要:旅游外交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重要形式,这一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推进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特色大国外交布局的形成。旅游外交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故需要从回顾旅游外交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开始,界定旅游外交的内涵、特征和外延,并区分旅游外交与传统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文化外交等概念的不同特征。依托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构建旅游外交四维研究矩阵,即专业维度、公共维度、政策维度和批判维度,并明确不同维度的研究重点,促进旅游外交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主场外交因对东道国具有主场优势而倍受各国重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适时推出并大力推动中国主场外交。十八大以来,中国已经举办了十多场重大主场外交。通过主场外交,中国充分阐释、有力践行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理念和方案,创建、升级了某些对话机制,既展示了中国的形象和魅力,也积累了举办主场外交的经验和信心。今后,中国将举办更多主场外交,要在借鉴和保持既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握会议的整体性,分清主场外交的主次,同时要谨防第三方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13.
《党建研究》2011,(7):63-63
6月14日下午,中组部举办以“走进中共中央组织部”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来自50个国家的54名驻华高级外交官走进中组部,实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干部和人才工作。李源潮同志和中组部部务会成员会见了参加活动的高级外交官。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对的外交战略.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参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多边外交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中国的多边外交受到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韦世强  韦国友 《前沿》2010,(16):129-13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发动"外交革命"以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特权、势力和影响;与"外交革命"一脉相承,毛泽东开展一系列"革命外交"行动,以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然而,"革命外交"所带来的结果是非常复杂的,对它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全国  周子渊 《前沿》2014,(7):189-191
公共外交在当代外交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其主体来看,存在着三种形式。一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政府公共外交;二是以政府主导,由各种社会组织为主体的公共外交;三是以政府为主导,民众个体为主体的公共外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个体公共外交提供了技术基础,而大规模的、不同国家民众间的流动与交流成为个体公共外交的现实基础。个体公共外交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个体公共外交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利益与外交活动,有必要提高每一个个体的公共外交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交自产生到现在已几千年,先后经历了古代外交、近代外交、现代外交和当代外交时代。厘清千年中国外交演变的基本轨迹,阐明不同时代外交的本质特征、基本区别、历史作用和重大启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本文试图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18.
1958年炮击金门是一个典型的外交案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外交决策的形式,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多种解释,包括理性行为模式、国内政治模式、官僚政治模式、心理认知模式等。然而,外交决策模式并不能全面地科学解释一国外交与安全决策行为,因为外交与安全决策总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从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 中国外交的重要特色就是政府外交与人民外交的相辅相成。新中国成立时,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几乎同步开始运行。中日建交的历史进程中的“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和中美建交前的“兵乓外交”,都是民间外交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案例。在1957年,周恩来总理曾经对中国的整体外交有过界定,即“中国的外交是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三者结合起来的外交”。我国的民间外交在各历史时期都取得了记入史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美国毒品外交是20世纪之初美国大国外交的内容之一.伴随着美国毒品外交政策的实施,以多边合作为特征的国际禁毒运动也应运而生.美国毒品外交除了具有理想主义外交的独特外延,更有着其强烈追求国家利益以及服从国家战略需要的内涵所在.对外延与内涵两个方面予以考察,应是探析美国毒品外交乃至整个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