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近十几年呈激增的状态,但其发生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从总体上讲,群体性事件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其诉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公关机关作为处理群体事件的首要机关,其处置水平对最终处理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但群体性事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限于公安机关的职能,不能奢求公安机关自己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易文凭 《传承》2012,(22):48-49
高校校园安定和谐是高校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基石。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对维护高校及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及时化解群体性矛盾冲突,维护好高校校园的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安定和谐是高校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基石.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对维护高校及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及时化解群体性矛盾冲突,维护好高校校园的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4.
李强 《长江论坛》2009,(5):47-51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引起广泛关注。其定性上的非政治性、起因上的涉利益性、矛盾化解上的困难性,使得在处置时必须慎之又慎。但一些地方政府的上纲上线、瞒天过海、官官相护等习惯性处置手段,往往事与愿违,反而导致矛盾激化而非缓和。笔者在文中重点分析了支持地方政府习惯性处置手段的原因,以期引起人们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5.
郁海波 《人民论坛》2011,(10):110-111
近几年,时有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构成了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时,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地方政府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极少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律师作为法律素养较高的专业人员,他们的介入有利于群体性事件顺利解决,对于推动法治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时有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构成了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时,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地方政府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极少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律师作为法律素养较高的专业人员,他们的介入有利于群体性事件顺利解决,对于推动法治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治理群体性事件应重视和加强情报工作:建立覆盖整个社会面的灵敏、高效的情报信息网络;完善情报信息报告制度,确保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及时、如实上报。加强对所获取情报信息的筛选、甄别和综合分析研判,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民意表达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实现公众与党政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加强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处理,该方式存在事后性、不正义、错误引导等不足。司法化解环境群体性事件是依法治国的逻辑结论,畅通的司法机制可以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司法也是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最终处理方式,司法处理环境群体性事件还可以对群众形成正确的引导。目前我国司法化解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存在着环境司法机制不畅、参与不足、以刑事手段压制群众的利益诉求等问题。对此,应当提高认识,强化司法能力;从环境公益诉讼和代表人诉讼、调解、禁止令、执行等方面完善环境纠纷司法解决机制;准确适用法律,明确环境侵权无过错责任、不要求违法性、因果关系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正确采用刑事手段,包括慎用刑罚、平衡排污者和群众、重视说服教育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公安机关在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可以进行现场摄录像,在多媒体记录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运用现代摄录像技术,充分发挥其在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有些矛盾集中地显现并形成群体性事件。“深入分析这些事件,基本上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非对抗性,基本上属于经济利益诉求问题,没有明显的政治目的。”[1]近年来,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大多从“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政治概念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和对策都作过一些有益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经过网络激化,群体性事件的传播具有自发性和快速性,其影响具有广泛性和参与性,参与者具有隐匿性和盲目性,因而使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具有复杂性和应急性。推动这一激化过程的是网上利益相关方、网上知情方和网上参与方等三方通过一定的网络激化路径实现的。面对这一新形势,政府应总结其中的规律和教训,改变原先否定、回避的立场和态度,进而探索新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薛松 《公安研究》2011,(4):20-22,51
政治参与是社会成员对于共同利益的合法主张行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则是信息社会中社会成员对于共同利益的制度外主张行为.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规模以及对抗程度都在逐年上升,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政治参与制度的相对缺失必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防范和处置,要拓展公众政治参与途径,提高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健全...  相似文献   

13.
胡丘陵 《求索》2012,(8):83-84
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原因各不相同,除共同的目标趋向外,从心理分析,往往具社会正义感,从众心理,借机发泄心理,不信任心理,自我表现心理,法不责众心理等原因。  相似文献   

14.
突发型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由社会稳定状态的预测系统、社会矛盾监控与预警信息系统、社会矛盾的教育调解系统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系统构成.群体性事件突发后,对其处置主要包括了解事件真相、判断事件性质、分析事件责任、表明政府态度、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等环节.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要坚持争取大多数、防止扩大化、谨慎出警、公正执法、掌握重点人员、及时取证等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群体性事件防范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指高校学生出于表达情感或维护权益的目的,采取临时聚众的方式向有关机构施加压力,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影响的行为.当前部分高校未能重视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导致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影响高校稳定,也容易引发社会问题.本文通过考察高校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干预、处置和追究各阶段着眼,探讨构建群体性事件防范体系,以期有效控制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内部群体性治安事件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由利益格局调整和各种矛盾引发的,可能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事件,具有客观性、动态性、群体性、危害性等特征。其起因多种多样,可从社会经济、社会管理、思想观念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插手等多方面加以分析。处置内部群体性治安事件的指导思想是:维护稳定,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其基本原则有:依法处置原则,团结教育大多数原则,“三可三不可”原则和“三解决”原则。  相似文献   

17.
论公安机关在群体性治安事件中的法律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由各种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此时影响治安秩序与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而公安机关则处于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最前沿.如何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精确界定,如何对公安机关在群体性治安事件中进行法律定位?厘清这些同题尤为必要.公安机关在处理群体性治安事件中的职权及其职权行使的制约将是重要的问题,它...  相似文献   

18.
高原民族地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除了因利益、矛盾而聚众闹事和械斗外,还有因民族、宗教问题和矛盾而诱发的闹事等。从矛盾属性上看,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也有个别具有敌我矛盾性质,更大量的是两类矛盾交织在一起,好人坏人混杂,有存心或借机闹事的,有受蒙骗和裹胁进来的,也有纯属起哄的。可以说,事件中操纵者、动乱者、盲从者、观望者兼而有之。处置时,参战官兵既怕放纵坏人,又担心殃及好人,这就大大增加了处置的难度,稍有不慎,极易授人以柄,引起矛盾激化,甚至导致事态扩大。做好处置高原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中的政治工作应根据其特点规律,着力增强“四性”。  相似文献   

19.
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要充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作用,讲策略,讲方法。具体做法是:不间断获取信息,及时反馈,充分评估;快速集结警力,合理部署,确保优势;先行控制现场,警戒封锁,应变指挥;灵活运用战术,占据主动,获取全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应对媒体,重视善后。  相似文献   

20.
程嫱  胡沫 《传承》2015,(2):88-89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具有先入性、误导性、持久性等特点。网络群体性事件多方面的特征及形成、发展与人们的首因效应紧密相关。在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时,运用首因效应原理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抢占舆论先机,定能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