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跨界民族问题与新疆社会稳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跨界民族,是指一切因政治疆界与民族分布不相吻合而跨国界居住的民族。跨界民族问题是指跨越国界民族的分支所引发的矛盾与冲突。新疆是我国跨界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跨界民族问题对新疆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要实现新疆地区的安全与社会稳定,需要建立一套保证安全与稳定的机制,包括加强对新疆社情的研究、妥善处理跨界民族宗教问题、建立适度有效的防控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全力维护民族地区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民族宗教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 ,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被利用而转化为对抗性的矛盾 ,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甘肃省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把民族宗教领域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点工作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坚持把握时机 ,讲究策略 ,果断坚决 ,迅速稳妥处置  相似文献   

3.
许宋汤 《当代广西》2009,(12):46-46
土地是农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许多因土地权属、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如何妥善化解这些矛盾纠纷,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不容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安学刊》2010,(6):24-28
农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纠纷日渐增多,特别是因土地征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成了当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究其形成的原因,有社会转型、建设发展带来的,也有基层组织控制力弱化、法制建设滞后等造成的。应积极构建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平台,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调解力量。要坚持"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的原则,认真理清解决矛盾纠纷的思路。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干预,加强督办,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5.
把握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 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当前,群体性事件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维权抗争引发的冲突,如2005年因环保问题引发的浙江东阳画水事件;二是社会纠纷,如  相似文献   

6.
变“刚性稳定”为“韧性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冲突事件,其中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维权活动和因社会心理失衡发生的社会泄愤事件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些事件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中国政治统治的统一性和社会管治的有效性,中国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陈晖 《公安研究》2012,(1):19-30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利益性矛盾突出、矛盾的复杂性加大、群体性矛盾增多等特征,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仇富"、"仇官"、"仇社会"等深层次主观心理因素。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信访问题、群体性事件、社会骚乱事件分别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危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立足于源头预防,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立足于疏导化解,建立健全诉求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立足于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机制;立足于预警防范,严防敌对势力插手利用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8.
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只有立足于以敦促涉访单位切实解决上访问题为突破口,建立健全上访处置中的责任制和追究制,才是规范信访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的治本措施。启动公安机关在上访处置中的治安问责权,作为一种针对性的责任追究制度,既有利于公安机关在上访处置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又有利于提高涉访单位的工作责任心,从源头上解决上访中的违法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9.
杜敬东 《公安研究》2004,(12):54-59
在城市化进程中 ,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研究群体性事件 ,要在区域城市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下 ,系统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发展规律及诱导因素 ,强调依法妥善处置和采取综合性措施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0.
基层公安机关因伤害案件引发的信访投诉有逐渐递增之势。伤害案件引发的信访、投诉问题,关涉到案件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警民关系的融洽与否以及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问题,处理不当极易影响地区维稳工作的大局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依法、规范处理伤害案件,并在产生信访投诉时科学化解,防止当事人重复信访、投诉、聚众上访,这是基层派出所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维护警民关系、提升执法公信力的必需。  相似文献   

11.
历程与特点:社会转型期下的环境抗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逐渐增多和升级的集体冲突中,因环境污染及其相关的赔偿问题引发的抗争呈现出日渐增多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文章在回顾了建国后环境抗争的进程与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90年代中期之后的环境抗争的增长趋势及其各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及党建方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有序性,而且还必须实现这些领域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与有序运行。任何一个领域的问题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要注重各个领域的协调关系,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整个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当前四川省征地拆迁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安研究》2004,(1):73-7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四川省征地拆迁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原因,提出了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相关部门配合,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是近年来公众反映十分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的不利因素。环境保护是既涉及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又涉及中国人民基本生存条件提高、社会秩序稳定的重大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易秋莲 《公安研究》2014,(12):13-17
受近年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因非法集资犯罪引发的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多,给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带来新的威胁。与传统的不稳定因素相比,此类不稳定因素参与人员成分更复杂、延续周期更长、处置难度更大、社会影响更深,必须通过抓源头、弹压犯罪空间,抓预警、注重情报收集,抓联动、坚持综合施策,抓效果、强化追赃追偿等多种途径进行预防化解。  相似文献   

16.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村社会稳定研究是"三农"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既有研究为基础,分析学者们在农村稳定形势变迁,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政府的农村稳定观、维稳思路以及维稳方式,农村社会维稳的完善对策等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文章认为,现时农村社会矛盾实质上是农民之间以及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已有的从政治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视角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但缺乏法学的研究视角是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的一大不足。法律机制作为规范人们行为和定纷止争的调节器,应该在农民表达诉求、调解利益冲突中发挥核心作用。后续研究应该在关注农村社会稳定现状的基础上,反思现有的维稳方式和维稳思维,探讨农村依法维稳的主要障碍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公民权利保障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公民权利被侵犯而得不到保障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逐年上升,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公民权利意识薄弱、忽视公民个人权利和公民权利保障机制体制的不足等因素,制约了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重构社会稳定观、强化公民权利意识、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体的关系和加强公民权利保障的体制机制建设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强调中产阶级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器",形成了中产阶级"社会稳定器论".考察"社会稳定器论"产生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以及中产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发现中产阶级并不总是具有稳定社会的正功能,中产阶级也会引发社会冲突,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发展也具有正功能;相对于社会稳定和冲突,社会和谐才是更高的社会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将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社会阶层分化将加大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难度;社会利益分化将加剧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将引发社会成员的认同危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转型期的拆迁问题对维稳形势的影响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基本前提。从2010年的维稳形势来看,维稳仍面临许多让人担忧的问题。目前的群体性事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增多;二是群体性事件仍然可控,但地方政府的维稳意识和所承受的压力在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