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提出一切方针政策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我们内贸部的工作要以“急中央之所急、想老百姓之所想”作为指导方针。“急中央之所急”就是要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想者百姓之所想”就是要走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我们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是否正确,要  相似文献   

2.
人民立场关乎党的生存和发展,体现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内蕴马克思主义人学之维、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战略的价值之维、着眼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守人民立场的实践之维。广泛凝聚共识,是中国式现代化坚守人民立场的重要前提;贯彻群众路线,是坚守人民立场的重要传家宝;践行新发展理念,为坚守人民立场提供动力和支撑。从理论、价值和实践方面系统分析并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有助于深刻理解百年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初心和使命,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3.
曹志平 《瞭望》2021,(2):前插1-前插2
《淮南子·氾论训》有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视为党的利益之所在、使命之所在、价值之所在、生命之所在,并为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首次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4.
《瞭望》2022,(1)
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拨、欣欣向荣的中国。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相似文献   

5.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应充分发挥科技之力,而科技之力的充分发挥则以科技创新为基本进路。科技创新是美好生活需要生成的前提和实现路径。科技创新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路径,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总目标,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价值指向,构成推动和引领美好生活的第一动力。在美好生活视域中,科技之力呈现出强大的正能量,是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杠杆”。由于创新文化不发达,我国科技之力尚处于“发轫”之际,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特点,严重制约着美好生活的实现。因此,只有倡导创新文化,从培育科学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理念、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造就一支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等方面着手,锻铸科技之力,才能充分彰显美好生活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式现代化而言,人民性可谓其本质所在。回顾历史,党领导革命胜利以开启属于人民的现代化之路,通过改革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并在新时代带领人民迈向全面小康,从中孕育出坚持人民立场的科学理论,其精髓在于以时代为坐标顺应民意,以基层为着眼体察民情和以宗旨为根本化解民忧。立足当下实践,秉承人民性的关键是有效回答人民的高质量发展之问、安全之问,以及关乎本质的共同富裕之问,进而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奋进。  相似文献   

7.
丛淼 《团结》2011,(6):56-57
宪法.简而言之.就是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人民权利的根本大法.是人民与政府之间订立的契约。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说:“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之保障书也。”孙中山先生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其宪法思想颇为独到.也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发展下,中国的城镇化改革进一步加快,人民已由原先的土地被征收、老屋拆改、进城上楼等对基本物质生活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对更美好生活质量的向往,人民利益诉求和政府回应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因此,要切实解决新时代的民生问题,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路线方针,政府在回应人民诉求时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变被动回应为主动回应,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完善自身回应机制,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人民社会生活之中,发展经济以强国富民。  相似文献   

9.
章文岚 《学理论》2012,(11):28-29
卢梭所提出的"人民主权"理论,认为主权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贡斯当却认为卢梭的这种主权思想过于抽象,提出与之相对的具体的人民主权理论。两位思想家在主权理论上的分歧体现在:人民主权的基础、人民主权的界限及其人民主权的实现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艾崞 《瞭望》1995,(39)
一个时期以来,一阵所谓抗议中国进行核试验的喧嚣声,不断从中国东邻传出.有报道说,日本国会众院、参院临时全体会议通过所谓“抗议”决议,其行动之快、调门之高、态度之烈,是近年来少见的.想必这是要吓唬一下中国人民.继而,日本政府宣布大幅度冻结对中国的无偿援助款项.他们效颦那自命不凡的大国挥舞霸权主义大棒的伎俩,想利用经援对中国人民施压,给中国人民一点颜色看.  相似文献   

11.
人民一词是当代政治学和哲学中最难理解、意义最含混的词汇之一。曾经人民代表着一种带有强制正确性的宏大话语,而人民一词的话语霸权在后现代主义和哈特、奈格里那里遭到解构,他们用异质性的、独特性的、松散的诸众概念来取代人民。但是在哈特、奈格里的新书《宣言》中放弃了诸众的表达,而采用了平民(commoner)的表达。而平民一词,可以追溯到罗马建城时期的贵宗和平民之分,贵宗和平民之分又进一步涉及到作为政治总体的大写人民和被政治体所排斥的小写人民之分,他们之间的区分是一种包含性排斥的关系,正是因为这种包含性排斥,导致由其组成的利维坦式的共同体总会存在着一个与之对抗的由赤裸生命合体而成的比蒙,而利维坦和比蒙的关系总是处于内战之中。而以巴迪欧、阿甘本、哈特、奈格里为代表的人民话语,面向了真实的太一的未来国度,在那个国度里,利维坦和比蒙同归于尽,而代表未来国度,以及现有国家消亡的新人民可以真正在自由的篝火旁共享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12.
黄晓燕 《学理论》2012,(11):16-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新发展让我们意识到:要想在世界之林中稳健的屹立,就需要发挥整体力量,推动全民族共同发展。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政治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只有经济的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以强大的政治认同感和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认同力量,而这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力量就是积极向上的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在近百年的风雨历程中,这块试金石试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破民生之难,努力让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带领人民创造  相似文献   

14.
张保华 《团结》2003,(6):66-69
孙中山说:“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权利之保障书。”换句话说,孙中山认为宪法的内容和意义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的构成法”;一是“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五权分立”着重解决的是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9)
法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各种原因,对法治观念的科学内涵缺乏系统化、逻辑化的挖掘。本文从法治观念这一概念的内在逻辑出发,分别探讨法治和观念的内在含义,指出法治观念的科学内涵是法治在人民群众心灵中的三重呈现结构即理性之认知、敬畏之感情和坚定之信念。  相似文献   

16.
两只紧握的手:一只代表全国人民支援灾区之手,一只代表灾区人民感谢之手;两手构成一颗红心:中国人民抗拒灾害的坚强决心——心相印,手拉手。这就是新中国第一套《赈灾》特种邮票的设计图。 今年华夏大地发生的特大洪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全国各界人士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的热潮中,邮电部门上上下下也在思考:如何为灾区人民做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人生隽语     
《民主》2020,(5)
正朱永新:两会是人民之会、民生之会。生活永远大于理论,更不用说这个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的信息不停地影响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丰富而繁杂的信息,让人无从把握。要想真正了解人民所需、民生所系,需要锻炼出见微知著的慧眼。  相似文献   

18.
以人民主权为价值支撑的代议民主在实践运行中所暴露的缺陷,被以熊彼特和达尔为代表的修正民主论者概括为民主价值的“消解”,他们同时将这种民主阐释为程序民主与多元民主。这是对代议民主制度运行的误读。代议民主是人民主权不能直接张扬时,人们按公众控制国家权力之所有权,委托特定社会成员行使国家权力之使用权的代行理论设置的运行方案。虽然这一方案限制了人民主权之价值的政治张扬,但它没有消解民主的价值,并且通过政治代理者的公众选举、代理权限的严格规范和滥用代理权的严厉制裁,多维它地彰显着人民主权的民主本质。  相似文献   

19.
张杰  胡欣育 《学理论》2011,(21):1-2
领导干部权力观问题历来为我党高度重视。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能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直接关系能否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就必须增强"权力源于人民"的人民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权力就是责任"的责任意识、"权力就是奉献"的奉献意识、"常怀律己之心"的自律意识"、自觉接受监督"的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在很多王朝都是统治阶级执政的道义之基。随着近代以来中国国门的打开和西方文化的传入,直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厚重的民本传统自此开出了人民的概念之花,人民以及人民群众观成为中国现代政治话语中历久弥新的热词。新时代,习近平人民群众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其多重维度的阐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