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观念误区 1.“新进员工自然而然会胜任工作”;“招来的人就应适应岗位,不必再培训” 事实上,新员工到了一个新环境,往往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冲击,如人际关系的协调、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等。如果企业不进行岗前培训或只是敷衍了事,往往会使新员工在较长时间内提高不了绩效,既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又不利于员工的自身发展。相反,进行岗前培训可以使员工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奠定了整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道德基础。荣辱观建设在我们建修公司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引导员工尊重科学、崇尚劳动、爱岗敬业.“提素”成才,这也是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的一个中心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建修公司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实践中.把荣辱观教育和员工培训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8,(4):16-17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忧患意识的思想。《周易》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明于忧患与故”,旨在使人认识忧患所在及忧患之因,这是关于忧患意识的最早表述。《周易·系辞》借孔子之语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相似文献   

4.
蒋兴舟 《求贤》2007,(1):33-33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句甚为企业界所赞赏和推崇的名言,叫做“制造产品之前先要制造人”。这句话不仅表明了松下公司对人才的重视,还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企业要想有高科技、高质量的名牌产品的推出。就必须坚持育人为先,使职工成为德、识、才、学等方面有较高素质者。正所谓首屈一指的企业有着首屈一指的人才,每一个名牌产品的前面都有一位名牌企业家,背后都有一群名牌员工。那么,松下“制造”名牌员工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有凝聚力的员工队伍。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建立,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其培训能力;有凝聚力的员工队伍的建立,则需要企业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薪酬激励、氛围激励、岗位发展激励。深入理解和把握好这三个方面,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好的功课,也是激发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信息对于企业经营的作用,犹如人的耳目。而一个强大的信息情报网,就如同“千里眼、顺风耳”,使经营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容应付各种情况,掌握重要的先机,从而叩开通往财富的大门。《孙子兵法》所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于众者,先知也。”古代战争耗费巨大,往往举全国之力,争取一场战斗的胜利。所以,“爱爵禄百金,不知敌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用于现代的企业经营,也是完全适合的。美国著名的巨富亚默尔,在其一生中有两次靠准确掌握和分析信息而发大财。一次是南北战争末期,…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12):34-41
京津冀一体化,在2014年春天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这一庞大计划,横看成岭侧成峰。着眼于为核心超级城市减负者有之,侧重拉动城镇化者有之,聚焦区域协同发展者有之,期待打造全球经济重要节点城市群者有之。而在此过程中,有“副中心”的热闹喧嚷,也有“畿辅新区”的严谨探讨,其背后,  相似文献   

8.
王敏 《企业党建》2012,(4):33-34
随着油田企业开采方式的不断转变和高技术含量的石油开采设备的应用,如何提升基层员工的操作技能已成为企业工作的重要课题。特种油开发公司(简称特油公司)党委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针对员工技能素质和培训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基层员工培训中积极实施“三、三培训、练赛一教”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家亮 《党课》2012,(19):48-48
“党员队伍是我们的立厂之本、强企之源”,这是我们董事长在很多场合都说起的一句话。公司党建工作之所以能获得公司高层如此评价,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是我们做到了围绕企业发展抓党建,二是主动关心员工生活,努力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促进了企业和谐。我呢,也幸运地成为一名业主认可、员工信任,两边都“吃香”的“红管家”。  相似文献   

10.
创建学习型企业,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是南岗公司致力于快速发展,培育员工岗位成才的一个新举措。 在该公司内部,每年都制订一整套的学习、培训计划,内容从财务、销售到技术创新。各分厂、分公司还有一套内部培训计划,根据各岗位、工种的不同,有目的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如今,该企业内部年人均培训达四次。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员工培训投资中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培训时间投入不够、培训效果不明显、培训普及程度低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员工培训计划、培训效果的跟踪和评价、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奖惩、劳动关系和诚信环境、产权制度等宏微观制度因素的缺失。构建新型的有利于企业培训投资的环境,就必须建立健全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计划制度、培训效果考评和质量跟踪制度、培训奖惩制度、新型的企业劳动关系制度,还要推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构建诚信社会。  相似文献   

1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员工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员工的工作。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之所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说发展要依靠人,发展是为了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宗旨。氽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员工,当然工作的对象也是员工,因而其根本任务就是启发员工的自觉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员工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付出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13.
正一、热力企业要在员工思想教育中注重员工学习教育工作(一)要强化企业员工素质教育。企业员工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改革和发展进程,同时也影响着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热力企业要制定具体措施,注重纳入综合素质类和业务专业类新知识,有规划有目的地组织做好新老员工的学习教育培训工作,确保员工学习教育工作具有经常性、针对性、时效性。(二)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入先进的学习培训机制,注重激发员工主动自觉学习能力。探索学习经  相似文献   

14.
毛胜  王兵 《新湘评论》2010,(9):29-31
掌握财权、项目审批权的部门,凭其特殊的行政职能,历来被人们视为权力部门,戏称这里是“有油水的地方”。在这些部门工作的人,也凭其特殊的工作地位,被人们视为手握实权、占据“肥缺”的人,并称之为“财神爷”。这本无稀奇之处,因为多数人难免要和他们打交道,有求于他们,自然要费心尽力地将他们“供”起来,以达到好人缘好办事的效果。战国时期的齐国谋土邹忌就深谙此理。他的妻妾、客人都说他比城北徐公美,但他亲自调查比较的结论恰恰是相反的。这令其“暮寝而思之”,最后悟出原因所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相似文献   

15.
赵军 《求贤》2006,(4):13-13
一、培训要抓“源” 培训本应提倡部门化,大规模企业整体的培训除了企业文化的灌输、安全意识的加强、服务精神的建立、市场动态与企业战略的整体把握外,对于员工技能的提高、部门工作缺陷的改善、新技术的引进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功效,可谓“赔本的一次性买卖,管理成本的极大浪费”。究其因,因其忽视了培训的针对性。根据科学的工作分析解析出的岗位职责与KPI指标对照在岗员工的实际表现,  相似文献   

16.
人才在企业的重要性是人人皆知的,可以说企业是“得人才者得天下”。但是,一个企业要怎样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呢?这要从提升本部门的骨干能力、引进人才参与管理和加大有效培训力度着手。  相似文献   

17.
正企业培训是企业或者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种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到来,员工培训与开发在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员工培训与开发己逐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一、企业培训  相似文献   

18.
在近几年的大型企业员工招聘会上,很多记者都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前高学历、高智商的企业员工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员工现在最缺乏的是什么,大多数企业老总都回答说是“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说明员工情商指数的高低正日益受到企业老总们的关注。由于部分员工情商的缺乏,造成企业老总们对其行为的不满日益增加;同时,越来越多的员工也由于情商的缺乏在企业人际关系中越来越紧张而纷纷“跳槽”。为此,本文试就企业员工情商的训练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金铝  刘俊昌  梅小敏 《求实》2006,(Z3):136-137
现如今,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作为人力资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服务于企业的总体战略的思想已为企业界广泛接受,很多企业也对员工培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但是如何设计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需求的员工培训和开发体系,对我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姚胜安  吴静潮 《求贤》2011,(6):45-46
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一方面必须严格符合逻辑.排除人们情感对组织的干扰:另一方面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靠“薪”更要靠“心”.去调动员工积极性。运用管理心理学这一“治企之道”.深入摸清员工心理规律.引领员工走出心理困境,让员工高兴地工作、幸福地劳动,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去主动舍得.甘愿作出奉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