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越显突出,笔者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提出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更利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殷虎  李全彩 《工会论坛》2007,13(5):124-125
大学新生从高中步入大学,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其学习特点、需处理的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大学新生因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从多个视角出发,对大学新生面临的困惑进行了初步探视,并以访谈调查为研究资料,提出了一些促进大学新生心理保健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调查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正处于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阶段,过渡顺利与否,将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而会影响到高校教学、行政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因此,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辽宁大学至2001年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后,从2002起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后的心理测量,并进一步开展诸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辽宁大学2002本科新生心理测量结果表明:按照任何一因子分数≥3分标准,筛查结果有232人,占7.82%,真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极其个别,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的排序先后情况如下:强迫—人际关系—偏执—抑郁—敌对—焦虑—附加项—精神病性—恐怖—躯体化。本研究分析认为,大一新生心理问题成因有社会环境变迁、家庭、学校教育及新生自身心理特点等方面,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沈阳药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沈阳药科大学2004、2005级大学新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共计1026人,占新生总数的39.63%。其中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想轻生)的有32人,占1.23%;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有282人,占11%;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有712人,站27.5%;没有心理问题的1563人,占60.37%;结论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为25%,近年来已达到30%以上,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还总结了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研究采用UPI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评价量表,对山东省9所高校的大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明显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8%;不同地区来源的学生之间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来自农村的新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应通过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跟踪辅导、注重提高来自农村新生的自信心、加强对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等措施,消除新生的各种心理困惑和负面情绪,促进新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新生理当意气风发、激情饱满地迎接新的学习和生活,然而不少新生在踏入仰慕已久的高等学府之后,却难以适应新环境,处处迷惘无措.因此,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面对全新的生活和学习常会产生各种心理不适,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的疏导,易演变成心理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入学心理不适的表现、原因和疏导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大学新生的心理不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体可行的疏导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学业成就目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约有9.8%的大学新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男女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但男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三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大学新生更倾向于采取掌握一接近目标和成绩一回避目标;掌握一回避目标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这种目标倾向越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9.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因素。对新入学学生开展心理测评,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利用教育部心理测评软件系统对5554名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13.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文理科不同专业以及家庭所在地不同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0.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因素。对新入学学生开展心理测评,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利用教育部心理测评软件系统对5554名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13.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文理科不同专业以及家庭所在地不同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对黑龙江工程学院2010级2475名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测试,从入学新生总体和男女生个体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工程学院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国内其他类型大学UPI筛查率差异不大,但也有15.2%的学生可能存在一定心理问题或障碍.数据结果显示:被试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12.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也是心理上的一个过渡期、转折期。如何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入手,锤炼品质、磨练意志,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国之栋梁,是每个步入大学校门的学子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然而,更为首要和重要的是如何尽快地适应、融入大学生活,本文对大学新生适应性心理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异地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高校在主校区之外建立了分校区,并将大一新生安排在分校区.新生的异地管理给新生教育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异地新生角色转换意识慢、自主意识差、学习适应性不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要高度重视异地新生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全面教育的教育理念,构建学习型组织,注重主体性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新生尽快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友好合作精神,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情商的发展,形成结构优化、积极健康的编码,使异地新生尽快走出由中学到大学的适应调整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一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从生理、环境、家庭三方面分析了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心理适应教育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认识、加强自主调节能力,除个体外,家庭在子女的适应关键期给予情感支持,学校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疏导。  相似文献   

15.
很多高校在主校区之外建立了分校区,并将大一新生安排在分校区。新生的异地管理给新生教育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异地新生角色转换意识幔、自主意识差、学习适应性不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要高度重视异地新生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全面教育的教育理念,构建学习型组织。注重主体性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新生尽快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友好合作精神。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情商的发展,形成结构优化、积极健康的编码.使异地新生尽快走出由中学到大学的适应调整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5所高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揭示大学新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家庭经济、学习压力、情感问题、就业压力等方面。通过了解大学新生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新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开展大学新生休闲教育是新生学习生活转变过程中的有效路径,符合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探讨大学新生休闲教育的理论内涵,分析大学新生休闲教育的多元价值,提出开展大学新生休闲教育的有效路径,对改善新生学习生活质量、提升高校新生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洁 《工会论坛》2008,14(1):116-117
加强对大学新生管理是大学生在校成长的关键。新生进入大学后,将面临全新的人际关系,大学辅导员应注重对大学新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同时大学辅导员应加强自身修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抓好大学新生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存在厌学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新生厌学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新生出现厌学心理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措施,对预防和解决大学新生的厌学问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何帮助大学新生摆脱困境适应新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新生如何摆脱困境,适应大学生活,一直是备受辅导员队伍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大学新生中出现的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种种表现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该如何帮助大学新生摆脱困境适应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