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学哲学 从一个农民,一步步走到中国政坛的最高层;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木工,逐步成长为在党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李瑞环同志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其成功的奥妙和诀窍是什么?或许,这是多数读者最感兴趣的一点。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李瑞环同志自信而坦诚地向世人公开了这一秘密:“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光靠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  相似文献   

2.
李瑞环同志55万字的大著《学哲学用哲学》最近出版发行了。在该书的结束语中,李瑞环同志这样写道:“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一连用了三个“最”字,这番充满“哲学情结”的心得和感慨,着实发人深思。哲学,是时代精神的  相似文献   

3.
《政工师指南》2006,(1):6-7
最近,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邀请北京的部分专家学者和党校学员召开座谈会,畅谈学习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的心得体会。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的出版,对于推动广大领导干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现摘录部分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学哲学 用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2006,(2)
《学哲学用哲学》是李瑞环同志真实记录自身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记著。李瑞环同志说过:“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领导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思想观点的荟萃。  相似文献   

5.
李抒望 《前进》2006,(3):38-40
诚如书名《,学哲学用哲学》是一部真实纪录、全面展示李瑞环同志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的著作,是李瑞环同志领导经验的总结和思想观点的集萃,是李瑞环同志“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全书理论联系实际,深刻阐明了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具有鲜明的党性、突出的实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李瑞环55万字的宏篇巨著《学哲学用哲学》。我连读三遍, 获益良多。确如作者所述: ”哲学是明白学”“哲学是智慧学”; “学点哲学,终身受益”。李瑞环同志是一位深受人民尊敬的领导干部,他的著述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一样的受欢迎。读他的书就像当面聆听他的教诲,书中没有从抽象到抽象的空洞说教,而是结合工作实践,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升华到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7.
强爱武 《前进》2011,(9):54-55
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一个人沉淀,再沉淀。几年前曾读《学哲学用哲学》,初读时,便觉得有些震撼,于是读了便不能放下,便不能不反思,便不能不被作者深厚的哲学功底所折服。《学哲学用哲学》的作者李瑞环同志曾经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常  相似文献   

8.
从一个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党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李瑞环同志无异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年出版的《务实求理》一书,是李瑞环同志继《学哲学用哲学》、《辩证法随谈》两本闪烁着哲学智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对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认识和解读局限于政治发展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但还要看到这本书背后蕴涵的政治哲学道理。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一定意义上,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所反映的问题就是政治稳定和政治民主的正当性和合法性问题,强调了统合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对其中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的解读有利于从政治哲学层面加深对政治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马承钧 《今日浙江》2007,(10):62-62
哲学,历来被认为是一种高深的科学理论,读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新著《辩证法随谈》,觉得哲学离常人并不遥远,而是很近,这正是李瑞环一贯的风格与长处:生动幽默、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中凸显深刻的哲理.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只是现代哲学在特定的条件中提出来的。由于现代哲学所关注的只是哲学存在的合法性问题,这样就决定了现代哲学只能局限于哲学与科学的二元关系来寻找其答案。必须跳出哲学与科学的二元关系,把哲学置于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之中,从而把握哲学的独特性。与此同时,也必须改变问题的提问方式,不应再局限于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追问“什么是哲学?”而应追问“如何哲学地思考?”哲学是人类思想的反思性维度,哲学就是哲学地思考,简称“哲思”。  相似文献   

12.
黄浩  朱红梅 《前沿》2013,(15):45-47,65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时期,由于与现实的接触,进一步发展了《博士论文》时的“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的哲学观,更重要的也是难以理解的是,马克思此时还提出了“消灭哲学”的思想。本文对这一思想进行了阐明。  相似文献   

13.
诚如书名,《学哲学用哲学》是一部真实纪录、全面展示李瑞环同志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的著作,是李瑞环同志领导经验的总结和思想观点的集萃,是李瑞环同志“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全书理论联系实际,深刻阐明了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具有鲜明的党性、突出的实践性、很强的针对性、独特的创新性,彰显了李瑞环同志学以致用、朴实无华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文如其人,用心品读此书,可以读出作者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怀,读出作者执政为民和人民至上的拳拳之心,读出作者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艺术,读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魅力和威力,读出哲学之于人生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选择这篇文章,是因为几乎所有谈论《黑客帝国》的评论或者新闻报道,在津津乐道它眩目的特级效果之后,总要再套上一件哲学的外套。而在电影《黑客帝国》一开始,主人公Neo在床上拿起的那本书正是当代法国理论家让.鲍德里亚的《仿真与拟像》。如果整部《黑客帝国》穿着一件无形的哲学衣裳,那么,Neo拿起的那本书便是散落在本片中的一粒哲学钮扣。笔者试图通过这粒哲学的钮扣,思考这部让许多人看了不太明白的卖座电影所蕴涵的鲍德里亚的哲学思想,究竟是什么,又与文化以及美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怎样学哲学     
<正> 怎样学哲学的问题,涉及的东西很多,比如读什么书?怎样读?需要什么背景知识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学哲学的具体方法,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学哲学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它的实践性,它主张理论来自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又能动地指导实践。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学懂弄通理论;二是要从实际出发,让理论指导实  相似文献   

16.
<正>出版于1991年的《什么是哲学?》是当代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精神分析学家菲利克斯·加塔利合作的最后一部著作。他们两人在20世纪70年代的合著基于后结构主义思想,批判了资本主义在人的潜意识中的运作方式。在《什么是哲学?》中,两位学者回到哲学语境,思考“什么是哲学”的问题,颇有返璞归真之感。本书一开篇写道:“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或许只能很晚才提出,等到步入迟暮之年,能够具体而微地谈话的时候。”((1))这一“迟暮之年”,  相似文献   

17.
<正> 提起人民代表大会(下简称“人大”)工作,人们必然会把它与权力和法制联系起来。但“人大”工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联系呢?也就是说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人大”工作呢?本人联系工作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一、履行职权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办什么事都要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地、因时制宜,解决问题。做任何工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人大”工作也不可例外“人大”及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哲学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生活与哲学》本来是学生和老师都较为喜欢的一门课,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哲学神秘的魅力却逐渐消失,老师讲课、学生学习、考试都不过是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渐渐地学生们失去了对哲学的兴趣。反思这种现象,关键是老师在哲学教学中缺乏哲学味。因此,我们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哲学方式来教哲学,从而改进哲学的课堂教学,还原哲学的魅力与价值,让学生真正喜欢哲学、热爱哲学。  相似文献   

19.
哲学概念的解释是哲学教学和传播的基础环节,很重要。由于哲学概念的特性,哲学概念的解释相当困难。哲学概念的解释存在哪些难题?可以借鉴什么经验教训?又有哪些有效的解释方法?一、哲学概念解释在哲学教学和传播中的重要性哲学概念解释的重要性,首先是由它在在哲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哲学概念是哲学观点的构造单元,是哲学观点和理论体系的基础。哲学教学不可能避开哲学概念,必须把哲学概念解释明白了,才有可能讲清楚哲学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哲学概念不仅是哲学理论和哲学教学的基础,而且是哲学课程和哲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哲学概念和…  相似文献   

20.
杨国荣 《探索与争鸣》2022,(1):149-154+180
作为既具有学科性,又具有超学科性的智慧之思,哲学与“教”的关系呈现不同方面。具体而言,这里涉及“思”和“授”两个维度。所谓“授”,主要与知识的传授相关,“思”则是通过引导人们接触哲学史上重要哲学家的经典,以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教哲学固然需要传授哲学的知识,但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让哲学教育的对象学会哲学思考。与教哲学的以上两个方面相关,这里同时涉及哲学本身内含的可说与不可说二重品格。在哲学教育的领域,身教重于言教,这不仅体现于道德教育,而且涉及更广意义上的“做哲学”。“何为哲学”与“哲学何为”的问题彼此相涉,“什么是哲学教育”与“哲学教育的意义”这两个问题也彼此关联。“教哲学”既关乎思维方法的提升,也指向合理的价值取向。哲学教育不仅仅涉及哲学的领域,而且关乎一般的教育问题。事实上,哲学教育和一般教育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