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建构的关键在于国家运用公权力协调和平衡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交织。特别是一些公务人员将公权力当作私有特权而予以滥用。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言,应正确处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并从法理上对公权力作出明确界定:“法不授权不得为,法有授权必须为”。  相似文献   

2.
国家通过立法形式规定或认可公民的私权利,使公民获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定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使以不妨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国家的公共利益为限度。相对于公民的私权利,国家的公权力显然更强大和更权威,而且更容易导致公权力的行使主体有滥用权力、超越权力、权力腐败等不良倾向。因此,法治社会需要设置有效机制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保护公民的私权利。  相似文献   

3.
国家通过立法形式规定或认可公民的私权利,使公民获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定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使以不妨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国家的公共利益为限度。相对于公民的私权利,国家的公权力显然更强大和更权威,而且更容易导致公权力的行使主体有滥用权力、超越权力、权力腐败等不良倾向。因此,法治社会需要设置有效机制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保护公民的私权利。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政府的公权力越来越大,不时出现侵犯公民私权利的情形。于是,限制公权力以保护公民私权利成为现今提高社会和谐水平、提升公民幸福感的重要一环。然而"公权力存在是为了保护私权利,对公权力的限制便是对私权利保护的削弱。"这句话给盲目的我们当头一棒。我们就要尝试解析公权力和私权利,发掘其在当代的关系现状与问题,并针对公权力的类型,提出限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的一些方法浅见。以此来解决上述名言中的矛盾,限制不合理的行政权、司法权,对症下药,不盲目行动与跟调。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事关我国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在现实社会中法治依然不够完善,尤其是公权力对私权利的干预颇为严重。本文试图追寻两者的渊源,探究两者的区别,从而为其规划边界,既而为公权力干预私权利提供适当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的政治文明主要有五大特征:即强调个体权利;强调主权在民;强调权力制衡;强调公平分配;强调依法治国。然而,一些执法人员滥用公权力,粗暴侵害公民私权利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对政治文明的构建而言,对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合理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定位公权力与私权利是推进法治化,构建政治文明的重要环节,这不仅能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异化,而且能有效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古代社会,我们会发现几千年的演变和沉淀中中国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法律文化,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公权过大、私权利弱小的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法律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平衡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也是我们实现民主法治,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鼓励创新、维护首创精神是知识产权立法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产权的跨国保护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不容回避的难题。原本归属私权属性的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和垄断性。跨国保护知识产权属于国家间合作实施的执法行为。运用公权力保护私权利必然引致国家公权力的冲突。此种冲突从性质上可以作类型化处理。协调与化解此种冲突将极大地提高跨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律中对于何谓公共利益,至今尚无明确规定,这不利于对个人私权利的保护。在学界,该问题也无统一的认识。其他国家对公共利益的立法上有概括式、列举式、混合式三种模式,但分别有其弊端。本文认为,首先对属于公共利益事项尽可能的列举,然后补充一个程序性条款,即遇到新情况时,由立法机关来决定是否属于公共利益。这样,一方面加大了立法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法律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罗秀兰 《政法学刊》2010,27(3):28-35
“山西煤改”事件表明,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如果放任政府文件自行调整,公民权利易受到肆意侵犯;但交由法律完全保留则会压制地方政府应对治理危机的能力。对此,在中国的现实与制度语境下,一方面可适当通过立法主体与规则位阶的下移来弥合政府治理与权利保障之间的紧张;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面,就是通过对法律保留事项与方式的选择,以实体上的抽象保留和程序上的具体保留来规范公权力对私权利边界的调整,搭建一个刚性而又不失灵活的法治平台,以便不同的立法(广义)主体和规则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实现公共利益与公民权利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和谐视角下公私权力(利)配置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巍 《法学家》2007,(2):41-46
从哲学上讲,当一事物内部的矛盾得到很好的协调与解决从而使矛盾的同一性占据主导地位时,该事物便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在法治领域,公权力与私权利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统一体,二者能否得到很好的协调,是决定法治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能否实现和谐状态的关键所在.那么,古今中外的和谐思想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指导意义?法学领域应该如何贯彻和谐思想从而更好的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本文试图以公私权力(利)的配置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公私权力(利)配置的本土、外生资源以及政治基础.阐述和谐与法治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提示明清社会的秩序建构与现代生活中拥挤列车里的“秩序形成”方式的相似性,阐明当时社会认识的特征:拥挤列车模式的社会理解,是一种通过将个别主体的利益主张看成“私欲”加以制约来建构全体秩序的图景世界;这样的建构逻辑,必然要求芸芸众生的互助互让,同时企求某种超越个私当事者相互竞争的、似乎能在通观整体状况之中追求诸当事者共存的“公”主体。亦即,这样的逻辑,从当权角色方看,并非在面临横溢着无数个别主体的私权利主张的状况下,通过对这些主张的根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强力推行来构筑权力基础;而是相反,毋宁采用公与私、全体与个体这样的言说修辞法,通过剥夺个别主体自我主张的绝对根据来逐渐确立作为代表全体利益之公权力的权力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政府法制》2014,(2):10-10
我认为法治的核心问题是两个权:权力、权利。权利是私权利,而权力是公权力。改革的方向应当是什么?我觉得既然讲改革,当然是不断扩大私权,公权不断被约束。如果背离了这个原则,公权力不断扩大,私权利越来越缩小,怎么能够叫改革呢?所以从这点来说,改革的目标应该是非常明确的。  相似文献   

14.
翁里  刘一展 《政法学刊》2004,21(2):41-44
2003年春夏之际,一场始料不及的瘟疫——“非典型性肺炎”席卷了我国大江南北。通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公民的良性互动,目前疫情已经得到了阶段性的控制。回首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少数人借“非典”之机大发不义之财;而更多的公民则为了控制疫情积极配合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切实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法治国家政府在防治严重传染病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场瘟疫不仅考验了科学,而且也考验着政府的应急能力及其法律是否完善。在我国缺乏《紧急状态法》的前提下,政府为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而采取了(包括“隔离”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在内的)一系列行政强制措施。政府行政权力的底线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而不能随意压制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私权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尽早出台《传染病隔离法》等相关法律,从立法和执法中寻求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的动态平衡未尝不是抗击“非典”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于医生处方权的法律属性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本文从分析权利、权力的性质出发,结合医生处方权的取得、所指向的客体及其所处的基础法律关系性质的分析,认为医生处方权应属于私权利。  相似文献   

16.
公权力的表现形式及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机关行使的公权力,其表现形式是法定的,只有符合法定形式,才具有法律效力,在诉讼或仲裁中才能当证据使用。国家机关在行使公权力过程中,不采用法定形式,而是以证明材料、说明书等形式证明某种事实,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这对国家机关,尤其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了更加严格、严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论公权力的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权力的边界包括权力与权力的边界及权力与权利的边界两种情形.确定公权力边界的前提是明确每一类公权力及与其相邻的权力及权利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权力与权利的不同属性来确定公权力的边界.公权力越界是一种客观现象,这种越界行为的产生既有公权力内在的原因,也有公权力以外的原因.遏制公权力越界需要建立分权与制衡的权力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8.
民法作为市民社会的基本法,其基本观念是私权神圣。政府于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秉持民法的私权观念尤为重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民法典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依法治国思想的法理源流,最后阐明弘扬民法精神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私权力的概念揭示公权力的涵义,并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公权力在中国历史背景下的表现,剖析了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从培育第三领域的角度来完善我国的公权力的行使。  相似文献   

20.
许思箐 《法制与社会》2013,(10):100-101
2012年的8天双节长假首次实行高速公路免费政策,看似惠民却带来司机喊"堵",高速公路喊"亏"的窘境,一时间人们对高速公路是否应该免费产生热议。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对于高速公路收费权的公属性还是私属性定义不清,应该先解决法律制度上的这个矛盾,才能真正理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