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缅甸佛教的现状李晨阳上座部佛教传入缅甸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封建社会,佛教一直长盛不衰;在佛教受压制的殖民统治时期,佛教民族主义是缅甸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思想旗帜。1948年缅甸独立以后,在吴努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佛教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缅甸和泰国...  相似文献   

2.
唐代贞元年间缅甸向中国朝廷进献《骠国乐》,缅甸献乐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史料对缅甸献乐使团的成员身份以及乐器和乐曲名称和数目有不同的记载。《骠国乐》传入中国在中外音乐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缅甸的佛教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佛教是缅甸的国教 ,在缅甸已有上千年的传播历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佛教影响到了缅甸文化的方方面面 ,成为缅甸民族文化的核心。佛教随着时代的变迁 ,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它在缅甸的发展壮大与统治阶级的扶值、崇信密不可分。统治者对佛教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缅甸佛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缅甸是一个族群状况复杂的国家,族群问题在缅甸政治中占据重要地位。独立运动时期,缅甸各民族的团结被放在了首要地位,并通过《彬龙协议》相互约定独立后采取民族自治的联邦制。但是,独立后的缅甸政府却在联邦制和民族自治上有名无实,相反强调"一个种族(缅甸族)、一种语言(缅甸语)、一个宗教(佛教)"的强制民族融合政策,这直接造成了国内大规模的族群冲突。2003年8月缅甸政府推进民主转型以来,族群冲突依然成为阻碍民主转型的重要障碍,甚至还将完全逆转民主转型,如何解决该冲突成为当前缅甸政治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缅甸佛教复兴与佛教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缅甸是重要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11世纪蒲甘三朝阿奴律陀王热心扶持佛教,使之成为国教。此后佛教在缅甸地区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它贯穿于大多数缅甸人民的生活之中,人们的世界观、伦理道德,乃至从生到死,民族风俗等无一不受到影响,已成为民族宗教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缅甸已被公认是上座部佛教在东南亚传播的最早和最重要的基地,上座部佛教在缅甸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古代,上座部佛教一直同王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政、教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缅甸封建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本文试对缅甸蒲甘王朝时期政权与教权(上座部佛教)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番分析和探讨,理清其沿革发展的脉络,揭示缅甸蒲甘王朝时期政教关系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究缅甸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教关系作些铺垫。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1937年仰光出版的《缅甸社会调查日记》丛书中《泛灵论在景栋地区》一书的第一部分。作者J·H·特尔福德是一位曾在缅甸景栋地区生活了十三年的人类学家、旅行家。 景栋位于缅甸东部,景栋城是缅、中、泰、老交境的一座历史悠久、位置险要的城镇,历史上是当地土邦的首府。 本书成稿后,国内长期尚无译稿,本书所提供的资料,对缅甸史,缅中、缅泰、缅老关系史,以及缅中泰老交境地区的民族,如掸、泰、拉祜、佧佤、傈僳,克钦等民族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故予全译,以飨读者。(1988、4)  相似文献   

8.
佛教对缅甸独立以来经济发展的影响缅甸是一个信仰上座部佛教,历史悠久的东南亚国家。其国土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人D4233万(据1992/93年统计)。缅甸发展经济,其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缅甸全国可耕地面积为1061.1万公顷,不仅人均耕地多,而且土地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被收集在《李—陈诗文》中越南11世纪至14世纪初的汉文诗歌为中心,分析了佛教在越南的传入和发展以及李、陈时期越南文学所呈现的特点,阐述了佛教曾经对越南的社会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佛教在韩国的传播柳雪峰中韩两国山水相连,历史上交往频繁,关系密切。韩国佛教在思想、宗派等方面同中国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韩国学者认为,佛教从中国传入韩国,就民间渠道而言,时间很早,《梁高僧传》就有东晋僧支遁道林致书高句丽道人,赞扬僧竺潜法深的记载。而从...  相似文献   

11.
11世纪以前,缅甸虽已出现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古代民间文学,但是,缅甸文字创于11世纪后,因此,系统反映缅甸文学创作情况的最早年代只能始于1044年后的蒲甘王朝。缅甸著名学者、仰光大学首任校长吴佩貌丁所著《缅甸文学史》是一部享有很高声誉的文学史教科书。书中按缅甸不同历史朝代详尽地叙述了古代缅甸文学的兴衰和演变,着重介绍缅甸各朝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固有宗教是神道教,这是一种体现农耕社会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的多神教。神道教号称“八百万神”,举凡山川草木、车船家什,乃至自家的厨房厕所,无物而不有其神。在佛教传入以前,神道教也不曾有过明确的教义。 佛教的传入,使日本人的宗教生活别开生面。 早期佛教中的华人业绩 在中国和日本的史书上,都有关于中国南北朝时梁人司马达等到日本岛的坂田地方营结草堂宣讲佛法的记载。这大概是我们可以找到的佛教传入日本的最初事迹。公元522年,梁武帝普通3年,即佛教传入我国400多年之后,司马达等人虽然没有赢得很多的信众,却不失为日本佛教传播的先驱。后来日本有名的止利佛师,便是司马达的孙子。 佛教以一定规模传入日本,大约是6世纪中叶,即比儒家经典和汉字的传入大约晚100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缅甸政治转型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不断深入,一股佛教极端主义浪潮随之高涨,成为社会冲突与局势动荡的催化剂。缅甸佛教极端主义是缅甸现代政治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多元主义恐惧症",其作为一种政治修辞成为执政者建构统治合法性的工具。但这一现代性宗教现象并非凭空出世,缅甸佛教悠久的入世传统是其根源与土壤。本文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视角来解读缅甸佛教极端主义,试图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其踪迹,并在现代缅甸政治转型的场域中探讨其发生学的动力与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4.
缅族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属于古羌族的一个分支.公元10世纪左右,缅族从云南进入缅甸境内.缅族进入缅甸之前,属于南亚语系的孟族、属于汉藏语系的骠族等民族已经在缅甸生活了近10个世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了一定高度.缅族进入缅甸后很快与族源相近的骠族融为一体,并继承了骠族的物质和精神文明.1044年,缅人首领阿奴律陀以蒲甘为中心,建立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蒲甘王朝.1057年,阿奴律陀出兵攻打位于缅甸南部的孟人国家直通,把30部三藏经和直通国世代供奉的佛舍利运到蒲甘,并把精通三藏经的僧侣及各类技师带到蒲甘,在蒲甘大力推动佛教的发展.此后缅人以骠文化、孟文化为基础,吸收了部分印度文化,创造了以上座部佛教为核心的蒲甘文化.蒲甘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宗教、文字、碑铭、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等内容.其中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成就远远高于文字和文学方面的成就,达到缅甸佛教建筑史上的最高水平.在蒲甘文化形成过程中,骠文化、孟文化和印度文化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发挥了作用和影响,而缅人则为蒲甘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蒲甘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是生活在缅甸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瑰宝.蒲甘文化是缅甸文化的基石,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以上座部佛教为核心的蒲甘文化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对东南亚佛教文化圈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缅甸佛教青年协会产生的背景、诞生及其活动的论述和分析,本文认为:缅甸佛教青年协会在缅甸近代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即它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民族主义性质的组织;它对缅甸人民民族主义意识的普遍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它缅甸人了解和认识了缅甸以外的世界,使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在发展之初就与世界的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尤其是与亚洲的近代民族主义运动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另外,佛教青年协会的性质及其活动使得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打上了宗教的深深印痕,该会的领导策略和方法也为以后的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缅甸目前正处于从军人执政向民选政府过渡时期。然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暴力冲突却越来越严重。宗教冲突首先是在缅甸西部若开地区爆发,然后扩大到缅甸的其他地方。众所周知,缅甸是一个佛教为主的国家,穆斯林仅仅是少数。而且,一般认为,缅甸国内的穆斯林是东南亚地区最不激进的群体之一,而佛教教义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和平与非暴力。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缅甸佛教徒与穆斯林的暴力冲突?笔者认为英国殖民统治政策造成的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是缅甸宗教冲突的根本原因,缅甸政治转型过程中日益高涨的佛教民族主义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问题评论中国与印尼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 林梅(l一4)试析昂山素季对缅甸军政权态度的转变 林锡星(1一11)解析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金融系统许利平(1一17)试论缅甸佛教青年协会张旭东(1一21》东盟“安全共同体”:从理论到实践 郑先武(l一26)在东亚新格局中的中国一东盟合作—论新型的中国一东盟关系曹云华(2‘18)东南亚地区的反恐形势与安全合作努力 汪新生(2一25)缅甸的穆斯林与缅孟关系林锡星(2一31)越南人世—背景、问题与前景许梅《2一37)菲律宾与印尼军人政治参与的比较 王锡(2一41)中国与东盟经济的互补和竞争及其发展趋势 …  相似文献   

18.
高丽时代的音乐分为左右二部,左为唐乐,指新罗以后传入的中国系统的音乐;右为乡乐,即高丽的本土音乐。宋徽宗政和年间,大晟新乐在创制不久即传入高丽,并在宫廷演出。联章体、《九章机》在中国始见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刊行的《乐府雅词》中,而在高丽文宗二十七年(1073)已见演出。《高丽史·乐志》中“唐乐呈才”部分录有《抛球乐》等五种歌舞,与《全宋词》所载史浩《采莲舞》、《柘枝舞》等队舞的表演形式基本相同,却比史浩的时代早了大致100年。又其“唐乐”部分录有44个词调及词作。对于认知宋代词乐提供了珍贵资料;在可以考知作者的15首词中,有8首为柳永词,可知“凡有井水处能皆歌柳词”,不独西夏,在海东高丽亦是如此。本文对《韩国音乐史》中译本的一些讹误也作了纠正。  相似文献   

19.
今年7月份以来,缅甸出现了持续一个多月的政治动乱,在大规模的群众示威和抗议的冲击下,社会主义纲领党政府几易其主,终不能挽救危局,最后垮台。9月18日,缅甸国防军发动军事政变,接管了政权,成立以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苏貌为主席的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在缅甸这样一个素来比较平静,人民向来以温顺和忍耐著称的佛教国家,为什么会突然象火山一样爆发出不可遏制的愤怒?统治缅甸达26年之久的纲领党政府为什么会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便土崩瓦解?缅甸政治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拙文试对这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20.
孙叔林 《当代亚太》2003,(12):55-58
精雕细刻 ,十年磨一剑《战后中日关系史》(194 5 - 1995 )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田桓主持的“战后中日关系史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 ,也是该课题组推出的“战后中日关系史丛书”的最后一部 ,即第四部。前三部分别为《战后中日关系史年表 194 5 - 1993》(1994年 8月出版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 194 5 - 1970》(1996年 5月出版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 71- 1995》(1997年 8月出版 )。显然这三部书都是为最终成果服务的 ,但本身又独立成书 ,且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战后中日关系史研究”课题大体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正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