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王琴 《求索》2010,(3):178-180
先锋戏剧诞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与戏剧文化语境当中,成长于中国社会大转型的时代,并遭遇到五种悖论与困境:精神启蒙与世俗化的悖论,形成形式的先锋而人文的价值意义流逝的困境;东西方社会文化语境的错位悖论,产生了先锋戏剧内容缺乏现实依据,因而遭到票房惨败的困境;现代性与民族性共生的悖论,形成了先锋戏剧对戏曲借鉴,形式上的现代性肢解,而缺乏内容上的民族性再生的困境;全球化与中国主体化的悖论,形成了没能"使世界因特色而存在,反之因特色而成其为世界"的困境;自由与体制化的悖论,形成了中国先锋戏剧必须在国家—民间—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先锋戏剧少许的成功与多量的失败,成为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同义阐释,其经验与教训对当代中国戏剧的发展有规避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运行中的必要机制之一,代表具有一种为政治场域的现实秩序奠定正当性的构成作用,广义的代表制就是对这种正当性构成的制度表达。区别于西方语境中的选举代表制,中国的先锋代表制是以与之迥异的机理运转的。对先锋代表制的考察,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在先锋代表制的制度内核中,党之所以能够作为代表者出场,在于党的先锋队属性及其长效维护;在先锋代表制的构成作用中,随着党作为代表者的出场,当代中国政治场域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形成了独特的性质、界限与结构;在先锋代表制的制度组成中,组成先锋代表制的各项制度以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为首要内容,需要在“党和国家”的整体维度予以阐明。  相似文献   

3.
悲剧作为一种崇高的美,是西方古代的一个主要美学范畴,“悲剧一词在西方文化语用中包含三层意思:一、作为一个戏剧种类;二、人类生活中的悲剧性;三、对悲剧性进行文化观念把握的悲剧意识。”在西方,尤其是在西方文化发源地古希腊、古罗马,由于作为戏剧类型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刘丹 《前沿》2007,(5):218-219
中国清初的李渔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最杰出的戏剧理论家。他们的戏剧理论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又分别立足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试从戏剧的选材、结构和因果关系三方面比较两人戏剧理论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邵志华 《求索》2014,(12):86-90
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一生心仪中国文化,尤其对道家思想情有独钟,道家思想不仅影响其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并深深浸润于其戏剧创作,使其作品闪烁着“道”的智慧与光芒:如无为无欲、消极遁世;阴阳对立、相反相成;循环回归、周而复始等。奥尼尔掉头东顾的心路历程,是20世纪初西方精神界为探寻人类生存意义而对“道”的追求的缩影,道家思想跨越时空的重要影响折射出中国文化精神对于西方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开放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韩震当今中国思想界有着两种带有倾向性的观点:一是有感于外来文化的渗透,担心这会动摇甚至摧毁华夏文化的古老根基,似乎人们看几场美国电影,读几本西方著作,就会变成西方文化的俘虏;一是有感于中国国力的复兴,而重提让...  相似文献   

7.
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历经30多年的实践,中国摸索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的发展道路,美国高盛公司顾问乔舒亚库珀默雷称之为“北京共识”,有学者称之为“中国模式”。这一中国模式首先使占世界贫困人口70%的人脱贫,这是中国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经济多了一种选择。2013年美国《外交》双月刊1-2号发表文章:《中共的生命力-后民主时代在中国开启》。文章认为,中国模式终结西方民主“唯一合法性”。现在我们所期望的是当代中国也能够创造出新的超越西方现代的文化模式:其一是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以使当代中国文化具有与中国经济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对当代中国的文化认同;其二是为世界的多元文化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此,本文主要探讨三个问题:一是文化模式概念,二是当代中国文化模式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模式,三是当代中国文化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明兴礼是中国新文学的首批西方读者与研究者之一。在其代表作《中国当代文学的顶峰》中,他分别从小说、散文、戏剧与诗歌四种文体入手对中国新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作了专门的介绍与论述。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注重译述的学者相比,明兴礼的研究更侧重于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与时代价值,他不但善于在文本中捕捉中国作家的特色与风格,且能利用自身的西方知识结构将中外文学作品放到比较的视野中去进行阐释。从内容与方法两个层面来看,这些研究不但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后来的法国学者,使中法文化交流的成果得到了丰富。  相似文献   

9.
王红娟 《青年论坛》2008,(1):133-135
西方语法学的产生早于中国语法学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从语言本身看,欧洲诸语言的语法特点是形态变化丰富,汉语语法的特点是语法意义通过语序和虚词来体现;从哲学对语法学发展的影响看,欧洲哲学重逻辑,中国哲学重感悟;社会生活对语法研究的影响方面,欧洲诸国间的交往比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更密切。  相似文献   

10.
陆军 《传承》2012,(7):50-51
戏剧的意义在于以自己的方式记录这个时代,向同时代的人贡献戏剧人独到的识见。中国的戏剧人要增强忧患意识,不要沾沾自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好大喜功;要甘于寂寞、脚踏实地,不要哗众取宠。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为戏剧舞台上“国家形象”的诞生补交一份答卷,这才是中国戏剧人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最为生动、最有意义的真情表达。  相似文献   

11.
西方妇女戏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时期,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约十年后,以美国妇女戏剧为代表的西方妇女戏剧在中国得以引进。从介绍性报导、剧作翻译与演出到学术批评与交流,中国有关西方妇女戏剧的课题累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文着重梳理二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出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期待中西方妇女戏剧更好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全国 《求索》2007,(10):186-188
意象是中西方文艺理论中都很重要的一个范畴,对比来看,中国的意象理论主要偏向于意的层面,西方的意象理论侧重于象的层面。隐喻与意象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有显著的不同,就意象本身来说,它具有一定的自在性,它的存在与隐喻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在诗歌中,意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单独构成表现的样式。尽管意象并不必然地与隐喻有关。但是通过隐喻来表现意象,能使意象具有更加丰富的关学意蕴。从意义上讲,意象本身是不需要转化,而隐喻必然存在着意义的转化,这一点形成了与意象最为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季羡林先生近年来在《中国文化》等多家刊物上发表了有关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文章,主要论点有:(1)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是无人合一,西方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天人二分;(2)中国文化重综合,西方文化重分析;(3)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是以综合为基础的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取代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虽然西方浪漫主义主要是一场文学运动,但这场文学运动与绘画、雕塑、音乐,以及戏剧表演等艺术形式息息相关。西方浪漫主义文艺最具根本性的特征是,试图成为综合多种艺术门类或多种艺术媒介的所谓"总体艺术",而实现"总体艺术"的路径,就叙事媒介的使用方式而言,包括多媒介叙事与跨媒介叙事两种。从艺术观念的表达、艺术作品的描述、艺术形式的借鉴等三个方面,考察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跨媒介叙事现象可以发现,这三种方式从不同方面促成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化特征。德国浪漫主义作家并非像勃兰兑斯所说的那样"蔑视"语词这一文学媒介,而是高度尊重语词,试图使语词的表达能力最大化,以便通过跨媒介叙事使文学艺术化,从而创造出他们心目中的"总体艺术"作品。德国浪漫主义作家所开创的跨媒介叙事之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荒诞派戏剧表现出强烈的“反戏剧”特征,即反现实反思想、反人物性格、反情节冲突、反语言。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冲动源于对现实的彻底否定,只有通过“反戏剧”本身从而达到戏剧的自律才能最终实现对现实的否定与批判。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命题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反”是为了彻底的否定现实,另一方面“反”的方式即自律使戏剧与现实的距离越拉越大,从而面临体制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论语注》是康有为在维新变法失败后避难印度大吉岭时所撰。该书主要有两个特征:第一,继承晚清以降的“今文经学”传统,用“我注六经”的方式,以“公羊三世”说为依据,与《礼运》“小康大同说”相配套,阐述其在不同社会阶段实行不同政治管理模式的变革思想;第二,用“援西入儒”的方式,引入西方价值观念重新诠释儒家传统概念与价值取向,利用西方理念和制度化整合出一种具有鲜明近代中国文化形态特征的新儒学,意图为其变法创造合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吴军 《求索》2008,(9):191-192
本文从历史主义的角度出发,对九十年代“先锋小说”进行考察,认为日益恶劣的外在生存环境、难以调和的内部生长矛盾这两个主要的隐患是其走向沉寂的原因;当下的小说创作呼唤先锋精神,应该从方法、作者、场域三个方面开掘超越的可能性,注入创作的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是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观点,而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二是科学发展观实质就是新时期新阶段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三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重大的时代课题;四是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五是科学发展观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独特的理论结构和理论特征;六是科学发展观是对西方发展观的历史超越,是人类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伦理问题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可风 《理论月刊》2002,(10):65-67
在探讨全球伦理的可能性之前,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全球化本身的道德合理性问题。本文认为,由于现实的全球化进程带有强烈的西方伦理价值色彩,它不可能使人类普遍受惠。因此,目前所谈论的全球伦理缺乏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全党同志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务必加强学习和实践,使自己具有开阔的视野,学会敏锐地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历史上,不看世界发展的大势,固步自封,作茧自缚,导致国家和民族衰亡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清朝从1644年到1911年共延续了268年。从1661年到1796年是史称的“康乾盛世”。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