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协调与共享,所要统筹协调的内容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法治的价值、目标和功能与此相同,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宪政文明则是指宪政的确立并达到高度发达的文明形态,表现为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也就是说,实现宪法之治,因此,宪政文明的提出,本身就是法治社会的要求。由此可知,和谐社会与宪政文明是法治社会内涵要求的两个方面,共同统一于法治社会的建设之中;同时,二者还通过“三个文明”的基础环节联接在一起。而构建法治型和谐社会就成为宪政文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肖辉 《党史博采》2005,(8):10-13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协调与共享,所要统筹协调的内容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法治的价值、目标和功能与此相同,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宪政文明则是指宪政的确立并达到高度发达的文明形态,表现为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也就是说,实现宪法之治,因此,宪政文明的提出,本身就是法治社会的要求.由此可知,和谐社会与宪政文明是法治社会内涵要求的两个方面,共同统一于法治社会的建设之中;同时,二者还通过"三个文明"的基础环节联接在一起.而构建法治型和谐社会就成为宪政文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就业结构多元化和住宅私有化的发展,基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而产生的社区业主组织应运而生。通过社区业主自治的实践,唤起了业主的民主意识,代表了社区的共同利益,城市社区业主自治将成为宪政民主的“摇篮和训练场”。这是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步提高的必然结果,此举必将有力地推动政治民主和法治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4.
林芊 《当代贵州》2011,(7):60-60
地方自治是近代欧美民主政治发展中逐渐健全起来的一种国家制度,核心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分权。地方自治运动被视为向民主过渡的宪政发展进程。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自治先行,认为“布地方自治之制”,“实宪政之精髓”。  相似文献   

5.
西方民主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孕育出了诸多民主形式.古雅典的梭伦改革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形成了有限的强制性的直接民主.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西方民主与法治结合起来,塑造了具有贵族气息的共和主义民主.在西方中世纪,分散的权力结构、基督教的平等理念、野蛮民族的契约观念、法治主义传统、城市自治民主等孕育出了限权民主,而这种限权民主与现代宪政民主又是息息相关的.西方宪政民主是现代社会的民主形态,它是通过宪法和法律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确保公民初级权利得以实现的实体民主形态.二战以后,西方宪政民主出现了危机,多元主体平等参与政治过程的多元程序民主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6.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疑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和谐的突破口。在上海郊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在生活富裕之后,对政治地位的要求比以往更加迫切,民主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在村民自治的背景下,如何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如何通过民主管理实现和谐村镇建设的目标,上海市嘉定区太平村积极探索和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村民自治的“四让”和新村民管理的“五个统一”。可以说在中国宪政制度的程序性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经济发达地区和谐村镇建设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颀 《理论文萃》2004,(4):19-26
社区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新兴的以城市居民自治为基础的,社区群众、社区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合作互动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别于国家民主,社区民主属于“非国家形态民主”或者是“草根民主”。社区民主一方面是政府重构城市基层社会进而推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中国宪政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村民自治制度是对中国宪政制度的重要创新。它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分离过程中出现的紧迫性公共问题而对治理体系的变革;变革的特点是向基层社会和公民让渡和下放部分治理权。结果是公民不仅通过自己的代表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而且可以通过自治组织直接行使对本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国的宪政体制因此具有上层间接民主和基层直接民主双层复合、国家代议民主和社会直接参与双重复合的特点。村民自治制度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在中国宪政制度的程序性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要求加快国家层面的代表制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主义宪政具有内在的契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必须依赖宪政为其设计良好的制度基础,宪政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民主参与机制,通过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控制机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而宪政文化能确保宪政成为调控和维护社会的有效形式,因此,加强宪政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路径应当是:弘扬宪政文化,发展宪政民主,健全宪政法治,保障宪政人权。  相似文献   

10.
牧子  邹积慧 《党课》2008,(11):38-42
党的十L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建设和谐社区,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各级社区党组织和广大社区党员干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陈妍 《求实》2005,12(1):55-57
人权是宪法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追求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的人权事业和宪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而今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该条款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人权入宪开创了中国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它向世人宣示了我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社区理念是“政府主导,强化组织;统一指导,民主自治;以人为本,社会参与”,其在充分满足居民需求,促进国家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谢觉哉的民主宪政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素一 《理论学刊》2005,6(4):81-84
谢觉哉是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奠基人之一。他在长期从事民主建政工作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丰富的民主宪政思想,包括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宪法观;人民民主主义思想指导下的选举观及其严格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制思想。这些适时的宪政思想不但推动了当时的法制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立宪主义传统与欧洲特别是西欧历史上基督教文明之间具有特定的历史传承关系。基督教通过对古希腊、古罗马宪政思想的继承及神学改造,客观上保留和传承了西方上古社会早期民主宪政传统,同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其特有的二元分立政治文化观为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发展提供了以分权制衡为基础的制度理念。当今作为西方宪政文明重要来源之一的基督教文化,亦在面临着来自宪政文明理念对其自身基础的消解的同时,也面临着宪政文明和其信仰基础的双向危机。历史发展的悖论促使人们开始反思文明及其信仰重构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宪政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实现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公正和最有利于保证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最佳制度设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对包含民主、法治与人权等基本要素的宪政有着内在的诉求。  相似文献   

16.
论村民自治的宪政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纯柱  郑洁 《探索》2007,(1):181-184
作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创新,村民自治是国家治理农村方式的重大变革,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村民自治的宪政价值日益凸显,体现在:村民自治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的民主素质和宪法意识、有利于扩大村民在宪政条件下制度化参与、有利于在宪政条件下约束村组干部的不良行为、有利于在宪政条件下制约乡镇对村级资源的过度提取、有利于在宪政条件下巩固党对农村的领导、有利于在宪政条件下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一、人治迈向法治的必然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这段话表明,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人治迈向法治,是经济转轨的客观要求。在任何社会,经济的运作都需要有一种力量支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主要靠强大的国家权力推动,政府万能的手在运作经济。当计划经济转向市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任务,这是党对社区建设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如何加强社区民主  相似文献   

19.
所谓社区民主 ,是一种新型的以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为基础的 ,社区群众、社区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合作互动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其核心是人民群众通过创新和实践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 ,直接参与社会事务与公益事业的治理 ;其关键是要重新界定基层政权与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 ;其目标是通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 ,满足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需求 ,从而进行社会整合和社会再造。学术界把“自治”为特征的基层民主看作是“草根民主”,意在说明其基础性、广泛性、自立性和“非国家形态性”(1)。社区民主当然属于草根民…  相似文献   

20.
杨莉 《学习月刊》2010,(2):99-99
荆州市沙市区推行的“居民说事”制变.是对基层群众自治形式的创新,是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对于扩大社区参与、完善居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同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由于该制度是建立在平等参与、良性互动、利益共赢基础上的工作机制.开辟了和谐社区建设的蘑要途径.推动了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