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内容和城市发展的基本结构形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武汉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进入了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逐步转换的历史阶段,加快实现这一转换,是武汉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城市使命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为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创新,我们要处理好投资与消费关系,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6,(6)
正创新驱动是新常态下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从2006年初发布《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到2008年获批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再到2014年成为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坚持将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快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率先提出并积极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形成了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任瑛 《前进》2007,(9):44-45
文化创新是城市获得快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城市灵魂的终极价值取向。因此,深入研究省城太原在文化创新发展方面的优势、问题,对于实现文化强市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北京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彰显发展新境界。以科学思维引领,2018年北京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四大重要进展。以战略思维谋创新,北京彰显高质量发展新境界。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北京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彰显发展新境界。2018年以来,两组数据印证了"稳中有进"的扎实成效:一是经济增长向高质量迈进。2018年前三季度北京GDP同比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  相似文献   

5.
欠发达地区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存在着确定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动力的问题,要以区域制度创新促进空间创新和技术创新,重点是构建动力系统,形成企业———产业———城市和区域创新网络,创建欠发达地区区域制度创新正确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产业创新是城市创新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史,产业创新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当前,杭州正在进入人均GDP1万美元的发展新阶段,面临着全球化、新经济的机遇与挑战,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与压力,积极发展新型城市经济,建立既与世界接轨,又有杭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源泉,青年创新型城市是以促进青年群体的创新创造、创业发展为目标,在制度和政策设计、财政资源配置、城市建设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障青年创新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以青年科技创新实践和鼓励城市创新实践的制度保障提升城市创新和活力水平的实践探索,充分体现了青年与城市创新联动发展。广州作为开放程度很高的国际大都市,构建青年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对大型城市建设青年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示范意义。通过系统梳理青年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特征,从过程、结果和对象三方面搭建指标体系逻辑框架,从能力拓展和创新周期理论以及广州发展的需求确立了指标的三大关键要件,并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丰富,形成了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62个具体指标的青年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青年创新型城市建设及指标体系建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创新价值,为青年发展和做好青年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引。  相似文献   

8.
创新驱动、内生发展是科学发展的精髓,也是现代经济学的精华,更是宁波率先实现发展方式转变、赶超先进兄弟城市的强大动力。宁波最大的自然禀赋是港口,最重要的内生动力是创新创造创意,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这些都是亘古不变的,不管是资  相似文献   

9.
朱生义 《政策瞭望》2010,(11):42-4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诸暨应以大城市建设为龙头,以城市升级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发展机制,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统筹联动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浙江》2010,(19):66-66,F0003
金华市重视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建设的强大支撑作用,科技强市建设稳步推进.1999年以来连续五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称号,2008年被列为“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实力五十强”、“中国最具创新动力城市”和“中国十大科学发展优秀城市”,跻身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北欧国家等已经建成了成熟的国家创新发展体系,虽不尽相同但各具特色。我国可以结合自身国情的基础上有所借鉴,建设城市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促进经济的创新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  相似文献   

12.
当今,城市和城市群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城市的战略决策定位和战略目标的有效管理与实施,城市管理的创新也就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建立完善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监督考核三个体系,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是提升城市的管理力、执行力和辐射带动力、文化内聚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城市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青岛围绕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发展新目标,按照“站在高起点,瞄准大目标,实现新跨越”的要求,大力实施目标绩效管理,深入开展“创建高绩效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的活动,城市核心竞争…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8,(17)
正精准把握新时代所处新方位南京: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建设创新名城。省委明确提出,南京要建设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南京正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对标找差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提升城市首位度上下更大功夫,在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上展现更大作为,努力走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前列。力争到2020年创新核心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到2025年成为全球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一是提升创新首位度,探索动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创新的时代。作为一个位居东方的后发国家,在发展中崛起,呼唤创新精神、呼唤创新文化。胡锦涛强调:为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 “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培育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文化动力,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迫切要求。同样,建设创新型城市,也是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面临国际国内如此激烈的竞争,不创新就只有后退,不创新就会面临淘汰。  相似文献   

15.
正通过讨论学习,大家认识到,城市管理面临改革的"深水区",要有步骤,有突破口,以改革求动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不断推进市政市容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一是要提高认识,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习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精心打理"。城市管理从根本上讲是城市的公共管理,需要政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按照这一精神要求,创新应当贯穿于城市管理的一切领域中。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标语口号,创新是在积累的基础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包括理论和实践中的发明和创造。其中,政府创新是这种创新活动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大提出,政府创新的目标就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山西省太原市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太原市建委)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中,结合…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社区是有效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一种创新模式,它第一次把学习导入城市社区建设之中,以学习育人为动力促进社区建设的新发展。“十万居民进课堂”是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创新形式。一、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背景分析(一)理论基础学习型社区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芝加哥学派研究社区的人类生态学思想和有关学者的观  相似文献   

19.
杭颖 《群众》2008,(7):62-63,6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昆山以“两个率先”为共同理想,以“三学”为标杆参照,大力实施“三自”创新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氛同更趋浓厚,创新基地加快形成,创新功能不断增强,创新成果充分涌现,创新环境日益完善。为了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给昆山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认真研究、归纳、  相似文献   

20.
傅金朋 《理论月刊》2012,(3):106-109
推动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学界主要从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一是生态视角,动力主要源于国际环境的冲击和国内环境的变迁。二是利益视角,动力主要来自于对区域性公共利益和组织(官员)利益的追求。三是组织困境视角,权威危机、体制运行不畅和组织衰变的"铁律"等成为地方政府创新的强大动力。对地方政府创新动力的研究应关注创新动力的阶段性变化和区域性差异,并加强研究创新的阻力,同时拓宽研究方法的学科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