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外交专业的学友或直接从事外交职业的同事一定都有同感:20世纪以前,弱国无外交,大国外交被一层神秘面纱包裹的严严实实,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阳春白雪总是觥筹交错时的调料,粉饰着刀光剑影,坚船利炮和海外奴役.旧中国外交屈辱,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外交官存报国之志,强国之心,富民之盼,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枉然,只能空悲切.今天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民众日益富庶,国际地位突出,外交舞台天高地阔,外交官生活斑斓多彩.如下是一个外交官近期生活杂记四则.  相似文献   

2.
正一天夜里,有个名叫西夫的怪盗,潜入一个外交官的住宅,在三楼卧室里,偷到一份重要的外交信件。他正要离开房间,突然听到门外有脚步声——外交官回来了。西夫从门那逃走已经不可能了,看来只能跳窗户。窗下有一条运河,跳下运河就可以脱身。但西夫担心外交信件被弄湿而前功尽弃。踌躇中,他看到自己的同伙在对面大楼窗口等待接应,于是灵机一动,决定先把信件递给同伙,再只身逃走。西夫钻到窗外,站在窗台上,探身、伸手,可是很遗撼,还差一点儿,够不着对面大楼。手边又没有杆  相似文献   

3.
《党建研究》2011,(8):40-40
近期,李源潮同志在与第三批全国公选高级外交官座谈时指出,外交工作承担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使命,公选高级外交官要知大局、讲政治、懂外交,忠诚、负责、严谨、守纪,努力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钟金贵 《人民论坛》2012,(17):186-187
黎庶昌是晚清时期的早期外交官,先后任中国驻英国、德国、法国和西班牙公使馆参赞,并两次出任驻日公使达六年之久。在日期间,他以酒文化和文字为纽带,使其外交思想得以彻底的体现,并代表中国和一个正在变法崛起的日本帝国以平等关系,增进彼此友好,不辱邦命,较好地完成了其外交使命。  相似文献   

5.
章永乐 《探索与争鸣》2022,(1):164-176+180
1900年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在演讲中提出,应将美国的“门罗主义”适用范围扩展至菲律宾乃至亚洲。此议不经意间介入了美国在赢得美西战争后关于如何重新定位“门罗主义”的辩论,引发了美国主流舆论界的广泛关注。伍廷芳的提议是其“均势外交”思维方式的运用,其立场和思维方式与梁启超、孙中山等受到日本“亚洲主义”影响的旅日精英存在显著差异。对比伍廷芳与美国论者对“门罗主义”的再定位,有助于理解20世纪初中美两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和互动方式,丰富既有的对于“门罗主义”全球传播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外交部外交证件印制室承担着签证认证贴纸、外交官证件等防伪印品的设计印刷和重要国事、外事活动及国内外大型会议的印品制作任务。这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集体,多年来秉承“外交无小事”“质量就是生命线”的工作理念,服务外交,勇挑重担,锐意进取,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坚守。  相似文献   

7.
“我是发言人。请提问!” 两会上,在追逐李肇星的记者中,一名外国记者说:“李肇星是全世界的‘外交明星’。以前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现在他在两会上重放光芒。”那么,这位“铁嘴外交官”是怎样炼成的呢?  相似文献   

8.
媒体广场     
《人民公安》2009,(20):6-6
在中国外交官这个仍显神秘的群体中.吴建民是曝光率最高的一位。他的履历非常丰富.出使法国是他人生中最绚烂的一段岁月。直到今天.很多人都喜欢叫他“吴大使”。吴建民关注的是.外交应该把中国引向繁荣的道路,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9.
《时代潮》2000,(8)
1997年3月,我成为驻挪威使馆的一名外交官,开始了我人生旅途中的一段特殊经历。外交舞台的波澜壮阔,外交斗争的惊心动魄,外交官生活的酸甜苦辣,值得我回味和思考的东西有许许多多。但海外学子无疑是其中最精彩的一页,他们对祖国的挚爱和血浓于水的情感,他们的拳拳报国之心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1998年那个难忘的夏天,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全线告急,中华民族在经受着百年不遇的特大灾害。洪水在  相似文献   

10.
提起外交官,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风光"两字。但容易被忽视的是,在这体面的背后,却危机四伏。 暂驻约旦待命的中国外交部赴伊拉克使馆小组孙必干大使是我国外交战线的一名老将。在海外,他经历了五次政变、两次总统遇害事件以及海湾战争。 对于中国前驻也门、叙利亚  相似文献   

11.
陈筠 《两岸关系》2010,(8):25-26
坚定的国家观念与浓厚的民族感情,吸引眼球的光环与无处不在的挑战,思维敏捷、处变不惊,不知足多少人学生时代的梦想…谈起外交官,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这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职业,离大多数人很远,又很近。此次访谈的主角,正是一位经过40年外交生涯历练、有着丰富经验的成功外交官——前驻美国大使、新任博鳌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  相似文献   

12.
<正> 学习外交专业的学友或直接从事外交职业的同事一定都有同感:20世纪以前,弱国无外交,大国外交被一层神秘面纱包裹的严严实实,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阳春白雪总是觥筹交错时的调料,粉饰着刀光剑影,坚船利炮和海外奴役。旧中国外交屈辱,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外交官存报国之志,强国之心,富民之盼,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枉然,只能空悲切。今天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民众日益富庶,国际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13.
正黎庶昌的外交自成风格,被称为"文化外交",即以文化为纽带,通过深切体察驻在国情况,了解驻在国的文化。2014年是又一个甲午年,中日甲午战争迎来两甲子的120周年。此时此刻让人不免回忆起那段曲折苦涩的历史,也让我忆起我国清末外交家黎庶昌先生。他曾经两任清朝驻日大使,是一位外交风格独特、文采斐然的外交家,为清朝对日外交作出重大贡献。两赴日本就任清廷驻日大臣黎庶昌是贵州遵义县东乡禹门  相似文献   

14.
1873年6月29日,日本大使和西方五国驻华公使(英、法、俄、美、荷)以躬身之礼觐见清同治帝。该事件宣告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时行"叩头"之礼开始走进历史,西方国家在外交礼仪层面对古老中国的"强制性改造"取得一个标志性成果。作为当事国之一的英国,从1793年马戛尔尼觐见乾隆帝,到1873年威妥玛觐见同治帝,觐见问题由一个寻求贸易便利外交机会演变成在"合作政策"掩护下企图引导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工具。英国在觐见问题上的外交策略一方面反映英国政界对中国问题认识的深入过程,另一方面则展现出英国外交官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利用觐见问题为其本国利益服务的外交尝试。  相似文献   

15.
据路透社报道,1月18日巴基斯坦宣布驱逐1名印度外交官,勒令其在一周内离开巴基斯坦。巴外交部发言人当日发表声明说,印度驻巴高级专员署签证处官员摩西16日在巴首都伊斯兰堡被发现携带一个用于引爆炸弹的遥控器准备交给在巴恐怖分子时,巴警方迅即将他逮捕。鉴于印度驻巴高级专员署“拒绝向巴政府在调查有关一名印度外交官涉嫌从事恐怖活动方面提供任何合作”,巴政府决定驱逐这名外交官。巴基斯坦驱逐1名印度外交官  相似文献   

16.
倪波 《社会主义研究》2007,3(1):122-124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大”。从主体上看,“大外交”包括以国家(政府)外交为主体的政党外交、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等;从对象上看,“大外交”包括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从内容上看,“大外交”包括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等。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法学家伍廷芳的辩论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廷芳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 深谙西律,从晚清政府的修订法律大臣到中华民国第一任司法总长,其司法生涯长达数十年,对推动中国法制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史学界和法学界对其渊博的法学思想进行了深刻剖析和研究,出版了很多著作。事实上,伍廷芳不仅是一位法学家,他还是一位水平高超的谈判能手。这在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时期的谈判中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8.
日前,一个集声、光、影等高科技元素于一体,立体展示部队发展历程的荣誉室在武警上海总队南汇中队落成。揭牌仪式上,站在最前排一位没穿军装的中年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不断地向来宾们介绍着中队的光辉历史和建设成果,俨然是中队的一员。他就是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总队长杨泽强,在南汇说起武警中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上海》2014,(7):2-2
洪涌清曾是位出色的外交官。他36岁那年,通过国家层层考试和选拔起步入外交官行列.1991年起开始长达十多年的外交官生涯。  相似文献   

20.
王新 《长江论坛》2014,(3):85-90
在国际社会树立一个开放、包容、和谐和负责任的文化大国形象,是新形势下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建构中国国家形象,首先要创新文化外交的管理体制,其次要革新文化传播的运行机制,再次要拓展文化外交的开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