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各地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各级干部到社区、进村组、下车间、走田头,与群众促膝谈心、嘘寒问暖的消息。领导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官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当然是件好事。然而认真地鉴别一下就会发现,有的人确实是“深入”了,而有的人仅仅是“身入”而已。深入者必须身入,而身入者未必深入,“深入”与“身入”形似而实非,貌合而神离,不可不察。深入者,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们不哗众取宠,不虚张声势,不搞形式主义,不开空头支票;坚持用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曹骏 《统一论坛》2008,(1):11-13
时下在台湾被炒得最热的词莫过于“入联公投”。所谓“入联公投”,即举行“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民投票”。随着陈水扁任期将届满,民进党当局加紧利用执政条件和施政舞台,推行以“入联公投”为主要形式的“法理台独”活动。  相似文献   

3.
《台声》2007,(11):37-39
10月16日,综合岛内媒体报道,民进党当局为推“入联公投”势如疯魔。虽然今年的联合国大会已经结束,但台湾“入联”则没完没了。为了配合民进党的“入联公投绑大选”。台当局推动“入联”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坛》2009,(4):41-41
李占荣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载文《论“中华民族”入宪》认为,民族是一个基于自然存在的社会历史范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已经不再专指汉族,而是指当时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大陆学者长期专注于文化意义的民族研究,对作为政治民族的“中华民族”的研究甚少。“中华民族”入宪是指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写入宪法,在宪法中确立“中华民族”的政治法律地位。这是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看,“中华民族”入宪对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它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组织形式,表明中华民族的不可分割性.为国家统一提供了理论和宪法支撑。  相似文献   

5.
白华 《两岸关系》2009,(6):34-35
第三次“陈江会”签署了两岸金融合作协议,也发表了“陆资入岛”声明。在金融风暴远未结束、仍大大冲击台湾外贸订单及失业率的今天,“陆资入岛”不再是浪漫憧憬,此举也让台股—飞冲天,短短数日就大涨了近千点。股市猛涨,说明“陈江会”后对“陆资入岛”的期望,以及两岸搭起的经贸合作愿景,已让台湾股市远景可期。  相似文献   

6.
目前,安理会的改革陷入僵局。8月10日,安南把最后的期限推至12月下旬,给改革增添了变数。8月21日日本媒体宣称,日本暂时放弃“入常”。“四国联盟”为“入常”不惜采用金钱外交、资源外交,赌注下得着实很大。  相似文献   

7.
钟振  曾伟 《当代广西》2007,(6):32-33
5年多的历练,广西打响了“百企入桂”的招商品牌,依托“以商引商”,主攻“招大招强”,促进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栽好兴业树,方能引得“百企入桂”来。  相似文献   

8.
郭建平 《台声》2007,(10):14-16
2006年春节(1月29日),陈水扁首次公开提出“三项诉求”之一,即“以台湾为名称重新申请加入联合国”,事隔两天后,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埃尔利就指出,陈水扁要“以台湾名称加入联合国”,“是单方面改变现状”。当年,台湾当局以“中华民国”后加注“台湾”形式“申请入联”,结果以1993年以来的连续14次“入联”惨败告终。  相似文献   

9.
李立 《黄埔》2007,(6):10-13
今年以来,陈水扁当局在“台独”路上狂飙。特别是近一段时间,陈水扁当局在继续推进“去中国化”、“台湾正名”的同时,大力推进“法理台独”。其重心在于:一是由陈水扁出面推进的“入联公投”;一是由游锡堇出面推进的“正常国家决议文”(以下简称“决议文”),后者是“台独的政治理论建设”,前者是“台独当前的行动重点”,  相似文献   

10.
当农历新年钟声敲响前,祖国大陆春节晚会上传出一个令人振奋、期待已久的消息,经祖国大陆同胞、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中华儿女一亿多人次的参与,大陆赠送给台湾的一对大熊猫乳名征名活动揭晓,“团团”“、圆圆”最终胜出。正当两岸同胞沉醉在激动、欢乐的时刻,台湾一当政者发出反对大熊猫入台的“嗡嗡”声,这与自从大陆宣布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的消息以来台湾当局及少数人反对大熊猫入台的奇谈怪论如出一辙。然而假的终究是假的,说“不”的谎言替代不了事实。比如,说台湾岛地理、气候环境不适宜饲养大熊猫,人民一听便知,这是嘲弄历史的无知妄语…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存在大量有关“受过行政处罚入罪”的规定,并有逐渐扩张之趋势。这些规定内在并无统一的逻辑体系,严重影响了“受过行政处罚入罪”在司法实践中的有效适用。应从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依据三个方面对“受过行政处罚入罪”进行限制和完善“:受过行政处罚入罪”只能适用于危害行为性质较轻的故意犯罪;适用前后行为的性质应相同,2年内应至少受过2次行政处罚,对后行为的客观危害程度无特别规定之必要;在此基础上,统一刑法和司法解释有关“受过行政处罚入罪”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付桂军 《前沿》2013,(13):112-1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吸引力和生命力在于按照时代的需要不断地充实内容和更新形式.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必须着力破解高校大学生中的“入座、入耳、入脑”问题.本文以“概论”课为例,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参与式教学是破解“三入”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08,(3):15-15
台湾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近日向台湾民众发出呼吁,要求他们既要支持民进党的“入联公投”,也要支持国民党的“返联公投”。他还声称,“爱台湾就不要让台湾受到伤害.公投案若无法过半,将是对台湾的最大伤害”。  相似文献   

14.
曾志杨 《现代领导》2010,(11):47-47
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的重要途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时下有些领导干部下基层,却往往“身”入而“心”不入.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仅不能解决基层的问题.反而引起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感。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大多往效益好的单位跑,而对问题多的单位则绕道而行;有的干部下基层,是从上级机关到下级机关,兜来兜去还是在机关里转;  相似文献   

15.
现在。有些同志下基层,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或听听汇报、看看材料、提提要求。这种“身入”而“心不入”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有悖于党求真务实的光荣传统,有损于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实为不该。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08,(4):43-43
陈水扁当局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处心积虑推动的所谓“入联公投”,3月22日被大多数台湾民众否决,“台独”分裂势力以“公投”之名行“台独”之实的阴险图谋遭致失败。  相似文献   

17.
“除了陪同参观时,上海干部世博期间一律凭票入园,都要安检。”这是日前媒体在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开‘世博答谢单”’中的一条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养儿不如入保险,入了保险有靠山”──山西省忻州地区掀起了农民投保热。截止去年底,全区已有10余万农民踊跃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上缴保金5123810元。投保率和保金上缴额名列全省前茅。据笔者调查,这个地区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主要做法是:—一抓宣传造成声势。一是利用电台、电视台、板报、标语、传单等多种形式,反复宣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目的、性质及其可信性和可靠性,把政策完全交给群众,增加了这项工作的透明度。二是采取算帐对比、利益分析的方法,引导农民充分认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优越性、实惠性。通过养老保…  相似文献   

19.
武湖张爔 《群众》2022,(7):71-71
不想“实地走”,只愿“群里吼”,到村不进村,进村先合影。当前,一些地区、某些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的“浅调研”“被调研”“假调研”等弊端,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损害了党委政府形象。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桥梁,是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0.
邰言 《黄埔》2008,(3):40-45
进入二、三月,陈水扁当局继续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一方面在“去中国化”手法上又出新招,将“中国文字”改为“汉字”,“国语”改称“华语”;接着又抛出所谓“2005年共识”,以欺骗世人。另一方面,陈水扁当局处心积虑推动的“入联公投”终以失败收场;而台湾“大选”惨败后的民进党,更是内斗不断,民进党何去何从,已为岛内外所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