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和韩国明知大学妇女家庭生活研究所共同召开的"中韩家庭变化与社会应对"学术研讨会2008年10月10-1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中韩80余位学者出席会议。此次会议是有关中韩婚姻家庭变迁比较研究的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自2004年起,两机构曾合作进行了"近50年中韩婚姻家庭政策变化"、"近十年中韩离婚率变化""、中韩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机制"等多个课题研究,并在韩国召开了两次小型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就以下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6,(7):7-7
中国经济新闻社(KOREA)于1998年在韩国汉城创立。2000年正式获大韩民国文化观光部批准,批准号为文化-DA-05853。同年加入韩国国际新闻记者协会,是专门报道中国经济发展现况、产业政策、投资信息的唯一韩国媒体。为增进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架起来了友谊的金桥。  相似文献   

3.
孙学庆 《友声》2007,(1):3-4
应韩中友好协会等韩国对华友好组织邀请,全国政协副主席、中韩友好协会会长罗豪才率中韩友好协会代表团于2006年10月16日至22日对韩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罗副主席自2005年4月担任中韩友好协会会长以来首次率团访韩。韩国总理韩明淑会见了代表团。访韩期间,罗副主席同韩中友好协会等韩国主要对华民间友好团体负责人和众多民间友好人士会面,就两国民间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达成许多新的共识。罗副主席还出席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共同在首尔主办的“中韩名人论坛”。罗豪才副主席在同韩明淑总理会晤时指出,民间外交是…  相似文献   

4.
黄晓明 《友声》2007,(5):12-14
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韩国、日本时,两次提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在首尔“中韩经济界午餐会”上演讲时温家宝总理提到:今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和中韩交流年,中韩两国毗邻而居,文化相通,人民友好源远流长,新罗文学家崔致远长期在中国扬州生活和工作,留下了著名的《桂苑笔耕》文集。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时温总理又一次深情地说:“在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有一座石灯笼,是1980年日本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亲自送来、亲自点燃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保安》2009,(8):6-6
本刊讯:7月21日,中国保安协会会长罗锋亲切会见了韩国警备协会会长黄承模一行,在北京签署了中韩两国协会交流合作协议书。这标志着中韩两国保安行业的交流与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进一步促进两国保安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协议包括:互相交流协会信息,组织互访活动,开展行业交流,举办行业研讨会及论坛等。中国保安协会副会长戴思鸿、秘书长黄学锋、副秘书长兼教育培训部主任金玉兰等协会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签字活动。  相似文献   

6.
2004年6月22日,由中国警察学会主办的“2004中韩警察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就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大型国际活动的安全保卫及反恐三个专题进行了交流。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上述内容对韩国警察学会会长李相贤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韩国观光公社北京办事处开业韩国观光公社于1995年3月30日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北京办事处开业典礼,社长金泰渊主持典礼。办事处的成立旨在扩大中韩两国的旅游交流及加强两国旅游业界的合作。据资料表明,1993年访问韩国的中国旅客为10万人,1994年达到1...  相似文献   

8.
11月16日,应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的邀请,韩国残疾经济人协会会长高德龙一行4人抵达北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中韩残疾人企业家交流考察活动。韩国残疾经济人协会是由韩国政府批准的有法人资格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致力于残疾经济人的地位上升和权益保护,促进残疾人企业发展的服务机构。当天,高德龙一行与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倪林,副总编辑张和勇进行了会晤,为了促进中韩残疾人企业家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倡仪建立中韩残疾人企业家定期交流意向,初步计划明年秋天举办第一届中、韩、日3国残疾企业家的论坛活动。访问期间,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9.
文化同源·理念开放·合作双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洪政旭先声经济报社社长[韩]金万基海瑞德(中国)董事长[韩]金映豪体育今天报社韩中文化研究所所长前不久,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率团访问韩国,与各界进行了广泛接触。时遇洪政旭、金万基、金映豪三位杰出青年,均曾留学中国,在北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大概是因为校友和北大情结的缘故,三位与代表团成员一见如故,谈话很是投机。以下是三位对中韩交流有关问题的谈话摘编,虽没有外交辞令,但不乏远见卓识。从中可以透视当代韩国青年对中国的印象、对中韩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促进中韩交流的愿望。当代韩国青年为什么选择中国求学?20世纪60至70年…  相似文献   

10.
<正>1月16日,2015中韩产业合作(温州)峰会开幕,这是迄今为止我市与韩国交流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经济合作盛会。中韩两国政府部门、商协会、研究机构及相关企业代表近200人齐聚温州,共论新形势下中韩合作交流。期间,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与市政府签订共建"温州韩国产业园"合作备忘协议,"温州韩国产业园"揭牌,与会专家就中韩建立自贸  相似文献   

11.
《观察与思考》2009,(20):10-10
第二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10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出席会议。会议由温家宝主持。在友好、务实的气氛中,三国领导人回顾总结了中日韩合作10年历程,展望规划了三国合作的未来,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坦诚地交换了看法,达成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2.
“2002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暨城市市长、企业家论坛”于2002年10月17日至19日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是21世纪中国入世后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整合发展问题进行专题研讨的首次高层次国际会议。在本次会议上,上海等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市长、国内外一流的企业家和学术界有识之士围绕“中国加入WTO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整合与协调”的主题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本刊记者经过数日的采访与追踪,将本次会议中的部分精彩言论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问: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来路基总理答记者问中何这样一句话:中国进行恢复G八TT(关贸总协定)的地位和进入\\TO(世贸组织),已经谈判了13年,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了,该结束这个谈判了。现在存在这种机遇。第一是加入了\\TO的国家知道没有中国的参加,WTO就没有代表性,就是忽视了中国这个潜在的最大市场。第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积累的经验,使我们对加入WTO的条件所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提高了监管能力和承受能力。那么为什么加入WTO的谈判至今未结束?为什么还要继续谈判?答:一、关于加入WTO的谈…  相似文献   

14.
从“WTO与两岸经贸关系”研讨会上热烈讨论的场面看,两岸加入WTO后经贸关系的发展已经成为关心中国经济的人士瞩目的焦点。 1月8日,由《两岸关系》杂志社和香港《海峡》杂志社共同举办的“WTO与两岸经贸关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研究经济的专家、学者,就两岸经贸关系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发表  相似文献   

15.
4月12日至13日,围绕“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这个亚洲各国共同关心的话题,中国总理朱镕基与泰国总理他信、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韩国总理李汉东,以及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48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来到了中国海南博鳌,在美丽的万泉河畔共同发出加强区域合作,携手创造新世纪亚洲美好未来的呼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与国际全面接轨。福建省作为全国外经贸的重要省份,经济外向度高,加入WTO将对福建经济及对外劳务合作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WTO时代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1月9日—13日,世贸组织(WTO)142个成员国在卡塔尔的首都多哈举行第4次部长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我国被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在经济上将与国际社会全面接轨。因为我国已经取得了世界三个主要经济组织中的全部合法席位(另两个是1980年加入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社会为我国提供了平等的贷款和贸易机会,这对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社会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WTO框架要求政府间谈判解决贸易争端,逐步转向法律途径解决。可见,今后我国的经济及其相关领域必须遵循WTO规则行事,因此必将…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分别加入WTO对其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美、中欧关于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达成协议,祖国大陆有望近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台湾在大陆入世后也将加入。两岸分别加入WTO不可避免地对两岸经贸关系,包括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金融合作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郭慧伶 《理论月刊》2000,(11):93-94
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会与湖北省农业经济学会日前在湖北省枝江市联合召开了“中国加入WTO对湖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挑战及对策研讨会”,40多个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大家就湖北农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湖北农业的比较优势以及人世给湖北农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进行深入研讨。现将会上发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任志强 《传承》2006,(2):12-15
2004年端午节,就在全国各地正纷纷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媒体突然曝出韩国率先申请“端午节”为该国文化遗产的消息。一时引起轩然大波。在屈原的投江地——岳阳,2005年5月9日,岳阳市政府召集宣传、文化、文物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就“保卫端午节”召开专门座谈会。会议提出,要“全民总动员”参与“申遗”,要把“申遗”提高到政治的高度。与此同时,韩国方面称其申请的只是“江陵端午祭”而非“端午节”。2005年6月11日,即端午节当天,中韩两国学者还在北京举行了研讨会,并提出由中韩共同申遗的解决方案。不过国内许多媒体以及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端午节不会被韩国夺走,韩国申遗并不具备基础,韩国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从形式到内容并没有多少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