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清清 《桂海论丛》2020,(1):113-117
人工智能时代下出现的智能机器人,现有法律对其的规范调整存在空缺与不足。能产生独立意识自我进行意思表示的智能机器人尚未被创造,故目前没有客观需要来确立其法律主体地位;智能机器人行为侵权时,从所有人的"雇主责任"与产品责任来平衡分配;应承认智能机器人对其自主学习创作的作品的知识产权。最后,在应对智能机器人对传统法律挑战时,应坚持人类利益优先、公共利益优先、共生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的滥用进行限制,在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的同时,也使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得到正确的实施。当前国际社会的几种知识产权中的反垄断立法各具特色,基于现实需要,我国应当出台一部全面、系统的反垄断法,并以其为基本原则和精神,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中的反垄断立法。  相似文献   

3.
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搞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需要我们重视学习知识产权,应用知识产权。中美两国政府关于知识产权纠纷的谈判,不仅引起了我国人民的广泛关注,而且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然而知识产权对我国许多人来说依然是陌生的。因此,宣传知识产权,学习知识产权,应用知识产权,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任务。所谓知识产权,它一般是指人们的智力创造性成果在法律上的一种权利,这种权利,主要包括由专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产权的负价值功能日益突显及其为公众所普通认识,知识产权危机出现迫使人们对知识产权权正当性问题进行反思。从知识产权的起源入手,基于哲学理论追溯其正当性。不难发现,知识产权需要权衡私权与公权并确立其人权价值基础,才能具有实质正当性。这就必须有一定的法律限制,即在个人利益、他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进行一种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新技术革命下,知识产权的形态种类、交易分配模式都发生变化,知识产权法律框架面临着调整和重构,在此过程中掌握先机至关重要。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营造并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也需要在国际规则上有强有力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引领解决国际知识产权争议,"领跑"全球化时代国际知识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特殊的智力成果的保护,如果直接适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会受到诸多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相反,民族地区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文章结合<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梳理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革命下,知识产权的形态种类、交易分配模式都发生变化,知识产权法律框架面临着调整和重构,在此过程中掌握先机至关重要。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营造并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也需要在国际规则上有强有力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引领解决国际知识产权争议,“领跑”全球化时代国际知识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在一定的法律基础上可以认定其原创权并加以保护.社会科学研究具有个人劳动属性,其成果应用则具有公共服务属性,为尊重和明晰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应加强和改进对社会科学成果原创性的评价,实现其知识产权的明晰化;依法妥善处理学术活动和公务活动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建立对抄袭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查处和公开谴责制度.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法律冲突及法律适用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静 《湖湘论坛》2007,20(3):92-94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并不能推论出知识产权法没有域外效力,知识产权法域外效力的实现同样不需要打破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不能将国际私法上的域外效力混同为实体法上的空间效力范围.国际技术贸易、文化交流等社会事实,各国普遍承认知识产权为一项法律保护的民事权利且赋予外国人以民事法律地位,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各有不同是产生知识产权法律冲突的真正原因.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大致有来源国法和被请求保护国法两大类方式.  相似文献   

10.
《思想工作》2009,(6):22-22
吴汉东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系统需要吸收人类共同的法律文明成果,移植西方先进的法律文化理念,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在多元文化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过程中实现改造和重构。知识产权文化现代化转型,需要一般社会条件的综合作用。推动法律文化的变革与转型,其主要根源来自一定社会内部存在的处于变化状态中的经济和社会条件。通过这些条件的综合作用,形成法律文化再造的运动能量和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人类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要确定活动的目的,首先要搞清楚;人类活动中客观对象的性质、结构以及人类自身的需要是什么:客体的属性同主体需要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前者属于科学认识的领域,后者属于价值问题的范畴.本文谈及的“价值”,是从最一般的意义、从哲学的高度反映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包通常包含两方面的规定:一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主体要达到自身活动的目的,总是要有意识的占有和利  相似文献   

12.
入世以来,西方跨国公司知识产权垄断行为已经给我国民族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拥有者,利用他们在知识产权领域里的优势,把知识产权作为垄断手段限制竞争对手的现象日趋严重。而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来看,虽然有些条款可以用来对知识产权的垄断行为进行限制,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国应该联系世界发达国家和立法状况以及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尽早制定出在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13.
论知识产权法定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知识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的公共性与知识产权的私权性是一对矛盾,为了协调这一矛盾,本文提出了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即知识产权的种类、权利的内容以及诸如获得权利的要件及保护期限等关键内容必须由成文法确定,除立法者在法律中特别授权外,任何机构不得在法律之外创设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服装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问题,从认识服装技术创新的概念入手,分析服装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溢出效应、传播与扩散作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障作用、促进作用,提出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两者间的互动性的观点。而且要用知识产权制度调整服装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相关关系,达到动态衡平。进而认为:动态衡平需要钢性条件保证;动态衡平需要有法律、政策环境;知识产权的权利冲突需要完善立法以致衡平。服装技术创新建议完善在先权制度,撤消异议程序,无效补正程序以及无效宣告程序;简化程序和手续,及时保护发明;加大奖励力度,促进服装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服装技术创新的动态衡平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权彦敏 《求索》2010,(10):157-159
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决后的胜诉方经常发现败诉方没有足够可被执行的有形财产,而债务人的知识产权却使债权人看到了实现债权的希望。作为企业财产的一部分,以知识产权作为强制执行对象有助于解决有形资产缺失带来的"执行难"问题。但是,债务人的知识产权能否作为民事执行标的,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试错和验证的法律问题。美国的联邦法和判例实践在处置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执行标的的问题上已相当成熟,这对我国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执行标的之处分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的品牌要靠法律保障,必须要依靠知识产权,品牌的法律保障是靠知识产权支撑的,包括专利、商标、商业秘密都需要,这样企业才能扎扎实实地做大做强。品牌本身实际上是我们讲的商标、商号、商誉和知识产权的统称,品牌本身并不是法律的术语,所以要保护品牌才能发展品牌,而保护品牌主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是知识产权的客体。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法律选择。构建著作权保护、商标权保护、专利权保护、地理标识保护等具体知识产权制度模式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商号权属于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商号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获取利润的重要资源。对商号权的法律保护,不仅是对企业个体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维护社会整体公平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作为对象世界的一种属性,是人类劳动活动的产物。因此,商品经济作为人类重要劳动活动,既是产生美的活动,又是研究美的重要对象。我们可以从发展商品经济的生产要素来加以说明。 1、商品经济作为人类劳动,这种经济活动由功利向审美演化,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把自已的自然力作为一种客观力量来加以运用的,并且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控制这种力量。这一点决定了人类的整个劳动。包括劳动过程、劳动动作、劳动技能等必然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从而使这种劳动活动由功利向审美方面演化。商品的美的属性更加强烈,它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需要,而且还要参与商品的竞争。商品生产者为争夺市场,往往制造出精、巧、新、奇的商品,而生产精、巧、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的功利主义理论与劳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激励理论(功利主义理论)与现行版权法、专利法、商业秘密法律制度的规范相差甚远,其道德基础也面临诸多挑战,所以知识产权的理论基础需要重新审视,改变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公共政策,改变法律人士对保护作者和发明人知识作品方法的看法.权利人对知识作品控制的理论基础不能仅仅来自于社会效益,有许多现实案例表明,我们得从洛克财产劳动理论重新分析知识产权,为知识产权提供更为稳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