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四川大学到法国居里大学、埃克森公司,从硕士到博士、博士后,他实现了知识的成功积累。面对国外众多企业、科研机构的高薪聘请和挽留,他婉言谢绝,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家乡四川。他在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所所长、中科院成都分院副院长、乐山市科技副市长等岗位上“高速轮回”……他忙碌着,但他快乐着,固为他说:“我的事业在我的祖国,报效家乡、报效四川是我的夙愿。”  相似文献   

2.
最好的馈赠     
兆林 《求贤》2011,(5):30-30
提到彼得·巴菲特,人们首先介绍他为“股神之子”、世界上著名的“富二代”。而事实上,他却将自己完全投入到了音乐的怀抱,是一名音乐人。  相似文献   

3.
聂建云 《当代贵州》2024,(21):38-39
<正>走出贵州,异地创业,致力于通信行业物理连接设备行业,乌蒙汉子彭成在宁波带动百余人成功创业。带头成立商会、返乡投资产业、帮助山区学子……他有着深深的家乡情怀。“一个人发展好不算好,把一群人带动好才算好。”从贵州到浙江,在彭成立足宁波干事创业的20年奋斗历程中,他向着所追逐的“好”勇毅前行,通过一个个黔籍人员互帮互助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徐汇区财政局离休干部石玉,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被人们誉为捐款“专业户”。2002年12月,石玉被授予“青岛市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称号。 现年83岁的石玉,原籍是山东省平度市崔召镇西丁家村人。1942年入党,1980年10月,他从上海离休后回到了家乡。回乡后,他始终关心着国事、民事、家乡事,并做出了一桩桩、一件件令人敬佩的事……石玉有个老战  相似文献   

5.
张倩 《党的建设》2011,(6):25-25
用科技知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是甘肃中天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陈耀祥一直以来的梦想。在这一梦想的激励下,2004年,作为甘肃银帆集团公司老总的陈耀祥,并没有继续眷顾城市的“商海”,而是“调转船头”,义无反顾地选择到农村广阔的天地开创一番事业。他将全部身家——5000万元拿出来投资,在陇西县创办了甘肃陇原中天生物工程公司...  相似文献   

6.
正还在懵懵记事时,就曾听母亲说过:家乡那偏僻的元康村出了一位大首长,他十来岁时就离开家乡跟着共产党南征北战打天下。新中国成立后,他带着妻儿回来时,是骑着一匹又高又大的马回来的,马头上还系着一朵大红花,孩子们跟在他的后面一路追着走,一直追到了他家……那时,家乡还没有公路,人们外出都是跋山涉水。听了妈妈讲的  相似文献   

7.
湖南惟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治礼是汩罗市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家。作为汩罗市政协委员、市“十佳杰出青年”、赈灾模范和公益事业的热心人,他赢得了人们的钦佩、赞赏和关注。他的头上笼罩着一个个耀眼的光环,脚下留下的是一个跋涉者深深的足迹……1987年,18岁的吴治礼高考落榜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虽然家乡的青山绿水万般柔情拥抱着这个山甲的孩子,但他的心却久久无法平静。他渴望L越大山.飞到一个理想的天地,I创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1988年,他决定去外面闯一闯。他先后到株洲、岳阳等地打工,品尝了一年多打工的酸甜…  相似文献   

8.
大凡企业家投资,均是为了获利,不论投资多少都是看中了所投项目的经济效益。而李卫星却不然,他竟然把两个亿的人民币投进了无钱可赚的教育事业。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可是最起码50年才能收回来的一笔巨资啊!”这就不免让人们在惊诧之余对这位超乎寻常的投资者刮目相看了。  相似文献   

9.
76岁的张德瑛是 1947年入党的老党员。 1984年张德瑛离休后回到家乡霍州市李曹镇杜苏沟村,当起了村里的义务宣传员。 16年来,他无怨无侮地为乡亲们奉献出了自己所有的身力、心力和财力。村里有的人称他为“傻子”,然而更多的人说他是一位泽被乡里的好党员。 “一口水精神”和一井水   在杜苏沟村,人们都传诵着张德瑛“一口水”的故事。   1984年 6月, 60岁的张德瑛办完离休手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正是龙口夺食的夏收时节,乡亲们冒着酷暑挥镰抢割。张德瑛见此情景,为乡亲们的辛劳而心痛了。第二天,张德瑛悄悄地翻出了撂下 …  相似文献   

10.
李涛回乡记     
徐宝来 《湘潮》2006,(12):22-24
回乡起因郴州市汝城县延寿瑶族乡新坡村,是李涛上将的出生地。李涛自从大革命失败离家投身革命,到1957年11月5日偕夫人李焕月从北京回家乡参加汝城县委纪念朱青勋烈士殉难30周年大会,足足30年没回家了。说起这次的故乡之行,李涛心情极不平静。那是1957年夏秋之交,李涛正在院子里乘凉,来了一位同乡青年,说是从广州到北京开会,借机来拜访家乡的革命前辈。李涛和夫人热情地接待了他。听小伙子说他对家乡情况很熟悉,便有意“考”他,问他谁是家乡汝城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小伙子讷讷无语,半天答不上来。李涛便介绍了朱青勋烈士的革命事迹。客人走…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0月11日,世界银行公布了一项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调查结果:在对我国120个城市的社会和谐程度以及内外资企业的投资吸引力、政府效率等方面进行城市竞争力排名之后,厦门名列第五,与杭州等城市一起进入“金牌城市”之列。在此之前,厦门还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等奖项奖牌。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厦门经济特区所建立的一套具有自己特点的发展模式值得认真总结。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  相似文献   

12.
赵志超  肖剑平 《湘潮》2006,(2):20-22
1969年国庆节,毛泽东正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模范。这时,一位身着戎装的独臂军人走到毛泽东面前,向他敬了一个军礼。毛泽东笑容满面,亲切地握着来人的手说:“你是我的真老乡啊,是瓦子坪的,是个看牛娃!”这位被毛泽东称为“真老乡”的人叫彭绍辉,1906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韶山市离毛泽东故居韶山冲仅4公里的杨林乡瓦子坪村。因在战斗中失去一只手臂,被称为“独臂将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彭绍辉虽身居要职,但仍时常挂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关怀着家乡的生产和建设。他曾4次回到家乡视察,看望乡亲,留下了许多桑梓情深的动人故…  相似文献   

13.
彭扬文 《湘潮》2005,(5):16-18
吕振羽出生在湖南省邵阳县溪田村。他少年时在家乡时间短暂,青年时在外读书期间及参加革命以后,在家乡的活动也极其有限。但就是这极其有限的活动,也在家乡人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从中看到了他一颗为民之心。立志富民吕振羽少年时代活跃在樵牧队里,他目睹当时“种菜  相似文献   

14.
一次,收听歌曲大奖赛节目,发现不同省市的许多歌手,竟选唱了同一首电影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细思之,事情虽系巧合却非偶然,热爱祖国者岂有不热爱家乡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即便家乡并不太好,甚至是穷乡僻壤,挚爱之情亦不能减。何况神州巨变,万千“家乡”早已旧貌换新颜,歌此曲以赞家乡,自然不再属于山东老“俺”们的专利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这种“家乡观念”,不仅流露于歌赋书画之中,见诸行动的亦不乏其例:老干部省吃俭用献出存款支持家乡办学,军人利用有限的探亲假期参加家乡的义  相似文献   

15.
雷达  陶勇  李虹 《党员文摘》2007,(11):27-27
文森特是名环保人士,一天他来到了以风力发电的“自然保护区”.一只名叫“坦基”的猩猩为他做导游,带他游览,畅谈环境议题。其实这不过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不久前在虚拟世界“第二人生”中开辟的“保护区”.关心环境话题的人们可以在这里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6.
神圣约定     
“不打自招!”都出生心里想,但他未动声色,听眼前这个小丑似的角色继续说道……当他拿着那个样品从厂里出来,回头望变那一个个车间的畸型影子的时候,觉得它真俩一个趴在社会主义上地上的大明由。国庆节前,郭勤生要到省城去开一个会,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回家乡看一看,并且他还想悄悄顺路拐到保和县,亲自考察一下那个神秘的“乡镇企业”的底细。在家乡仅呆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郭勤生乘车赶到了保和县老山乡。还在平城,他已经确定了这一次“私访”中自己的身份:是在城市之间路电器买卖的商人,所以今天早上他特地穿了一件灰蓝色花…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07,(4)
吴义富以前曾从事水产生意, 1991年,他投资8万元在家乡办起了橡胶制品厂。由于业务生疏,加上市场调查不准,致使产品积压,到1997年企业濒临倒闭。1998年,他借了110元钱,来到合肥,找到江汽老总,要求为江淮汽车生产橡胶配件。老总被他的执着所感动,答应给他一个橡胶件试做。吴义富兴奋  相似文献   

18.
书房     
子干 《党员文摘》2007,(10):7-7
迁入新居的吴副局长忽然变得好客起来,经常邀同事、朋友到他家坐坐。开始大家以为是在向人们炫耀他装修豪华的四室两厅,去过以后才知道,吴副局长重点是让大家参观他的“超一流”书房。“一向不爱摸书的吴副局长,怎么这样舍得在书房上投资?”人们心存疑窦。  相似文献   

19.
在群山叠嶂的武当山北麓,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六里坪,相传这里曾是三国时代张飞屯兵的古浪州,是流传千古的《铡美案》中秦香莲的家乡。在改革的大潮中,这里又一跃而成为令人瞩目的一颗明星。 当“全国乡镇明星”、“楚天明星乡镇”、“全省乡镇党委十面红旗”等一系列殊荣相继冠在鄂西北这一原本十分贫穷的小镇头上时,人们不会忘记,镇委一班人带领群众兴镇奔富路的创业历程,更不会忘记现任党委书记王清堂,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为了这方热土所作出的无私的奉献。 (一) 1974年,当王清堂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回到家乡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马家沟时,他面对的是一片荒凉的沟壑。生产队一个劳力一天的工分仅值八分钱,家家吃不饱肚子。王清堂这个在山沟里长大,从小就过苦日子的人,从打懂事的时候起,就立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现在是开始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一步一步实现自己志向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杨涛 《求贤》2014,(7):20-21
黝黑的脸庞、瘦而结实的身休、长满厚茧的双手、憨憨的笑容,这就是“蹈火尖兵”黎学强。黎学强的家乡在云南省,从小吃米饭长大的他,初到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新兵训练营时,甚至吃不惯馒头。面对着适应新环境的难题,他硬是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挺了过来,完全融入了这个新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