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诈骗类犯罪的智能防控路径,是人工智能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对金融犯罪中银行防控贷款诈骗风险的数据进行数学建模分析、评估,是运用数据挖掘模型探索有效防控贷款诈骗风险的重要路径。朴素贝叶斯模型、马尔可夫覆盖结构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均可用于贷款诈骗风险防控,且在风险预测中具有较好效果,可用于未来的建模预测。目前人工智能建模预测贷款诈骗风险还需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如黑箱模型的解释问题等。金融诈骗类犯罪的人工智能防控将是未来犯罪防控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贷款诈骗罪主体认定方面有三个疑难问题:一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能否构成贷款诈骗罪;二是单位贷款诈骗的情况下负有责任的人员能否构成贷款诈骗罪;三是以单位名义实施,实为自然人贷款诈骗情形的认定。有五种情形即为实施犯罪而设立单位或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盗用、冒用单位名义实施贷款诈骗,私人合伙企业、私营独资公司实施贷款诈骗,承包、租赁经营者以单位名义实施贷款诈骗。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贷款金融业务的日益发展,诈骗贷款的违法犯罪活动也随之产生并愈益严重。由于立法等多方面的原因,司法部门在对这类犯罪的认定和处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在认定贷款诈骗罪时,应从其犯罪构成要件四个方面去把握,同时要注意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贷款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以及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应如何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修订后刑法为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将诈骗犯罪予以细化,既规定了发生在生活、娱乐等非经济领域的(普通)诈骗罪,也规定了产生于经济领域,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票据诈骗、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等金融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利用合同形式进行诈骗的犯罪有上升的趋势。由于此种犯罪手段诈骗较为特殊,又与其他诈骗罪存在交叉党合形态,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不好把握,在正确认定合同诈骗罪时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以D头合同为诈骗手段犯罪的定罪行为人与对方当事入达成口头协议,骗得交易对方的贷款后,未履行协议或…  相似文献   

5.
贷款诈骗罪是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司法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对贷款诈骗罪与非罪的认定和处理常有困惑 ,从而影响对此类犯罪的惩处 ,因此 ,应正确认识贷款诈骗罪与借贷纠纷的区别以及贷款诈骗与票据诈骗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正确界定骗取贷款和贷款诈骗犯罪这两类案件,对于有力打击经济犯罪、维护金融秩序,以及限制刑事司法权的盲目扩张、保护民事主体的经济自主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司法实践的应用角度出发,通过对骗取贷款和贷款诈骗两类犯罪的形式区分,深入到实质界定,并结合损失数额的厘定,最终归纳界定这两类犯罪的明确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融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金融风险也是一个无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在八种金融诈骗犯罪中,法律仅对集资诈骗与贷款诈骗罪的犯罪目的作了明确规定。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该是所有金融诈骗犯罪都应具有的犯罪目的。金融诈骗犯罪属于直接目的犯,而"非法占有"的目的不属于主观超过要素。结合理论与司法实践,对金融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应当予以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8.
贷款诈骗犯罪是司法实践中多发性犯罪之一。目前司法实践中对某些问题尚存争议,本文认为首先应当在立法上完善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其次,"非法占有目的"应当是本罪必要的构成要件。再次,对"其他方法"的理解应当贯穿于贷款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资金流贯穿于整个犯罪过程,将资金查控作为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从案件流出发,发现资金查控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治理中存在证据层面、数据层面和人才层面三方面问题,由此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打击、被害人资金返还及案件证据链构建产生消极影响。上述问题及影响的成因主要与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证据认证体系、数据管理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存在密切关系。未来应建立区块链证据认证体系、建立违法资金查控专业数据库、建立资金查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资源、技术共享交流平台、建立公安机关与金融单位的合作机制相结合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0.
贷款诈骗犯罪往往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的目的,需结合相关主要证人的证言证实贷款合同背后的真实犯罪目的。要重视收集审查涉案人员提供的相关书证以辨别交易真伪。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行为人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骗取银行贷款,应认定为贷款诈骗罪;相关证据能够证明行为人仅以使用被骗取的贷款为目的,或者缺乏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行为人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应认定为骗取贷款罪。  相似文献   

11.
高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反金融诈骗犯罪的技术装备水平,合法致富途径的增加,国际反金融诈骗犯罪的合作加强是经济全球化对该领域产生的积极影响.国家控制金融市场能力的减弱,易受国外偶然不良因素的影响,经济网络化、金融一体化使犯罪防控难度加大是其对该领域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刑法理论关于八个金融诈骗犯罪,仅明文规定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据司法实践及对相关的立法规定的分析,得出金融诈骗犯罪主观上均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且该"非法占有目的"应属于主观的超过要素。进而就涉及到司法推定的问题,从剖析现有的立法关于司法推定的规定,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措施。最后就目前的立法模式提出更有利于解决此类犯罪主观目的认定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诈骗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方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诈骗的高科技犯罪,具有隐蔽性强、渗透性强、危害范围广、后果严重等特点。我们要有效地防范和遏制网络诈骗犯罪,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加大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惩处力度;完善网络诈骗案件的管辖原则,加强预防宣传和网络监管。  相似文献   

14.
老年诈骗犯罪被害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成为一个日渐突出的社会问题。准确描述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现象是正确分析老年诈骗犯罪被害原因和有效控制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89起老年诈骗犯罪被害案件类型、特点、现状、趋势的分析,为司法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交易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出现了犯罪分子通过网络进行新型诈骗的多种多样的网络金融诈骗犯罪。通过对这些新型诈骗犯罪形式特征的归纳,明确其特殊的犯罪形态和构成,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对网络金融诈骗犯罪的刑事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诈骗犯罪案发数量多、危害性大,在国家严打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的政策背景下,网络诈骗仍高发、多发且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网络平台诈骗犯罪低成本、高收益的属性令刑罚效益较低,案件数量与犯罪金额居高不下。防控网络平台诈骗犯罪,应转变治理思路,明确事前预防优先原则。从情境预防视角出发,通过增加犯罪难度、增大犯罪风险、减少犯罪收益、减少犯罪挑衅和消除犯罪借口等策略防控网络平台诈骗犯罪,提升该类诈骗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非法占有目的作为超过的必备的主观要素需要采用推定来确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推定必须依据司法解释对推定事实的列举规定,《会议纪要》列举事实是非法占有目的存在的必要条件;在基础事实真实、主客观相统一和重视被告反驳的情形下,结合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间和犯罪构成结构进行判断.在集资诈骗、贷款诈骗及合同诈骗犯罪认定中,刑法及其司法解释列举的法定情形可以推定存在非法占有目的,而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间不同则成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电信诈骗案件呈现诈骗手法逐步升级,作案手段更趋隐蔽,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跨区跨境犯罪突出、诈骗犯罪团伙呈公司化的新特点.对其打击存在取证难、抓捕难、定性难、追赃难等问题,为此,,应从源头抓起,防止电信诈骗犯罪;全方位出击,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注重证据的收集运用,准确认定电信诈骗犯罪;会商境外警方,打击跨境、跨国电信诈骗犯罪,才能有效地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迅猛发展,金融诈骗犯罪正从城市向农村渗透,从沿海向内地蔓延,呈国内、国际联网化发展趋势。其中企业面临最多的是金融票据诈骗,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银行信誉的高度信赖,伪造银行支票和银行汇票进行诈骗,且手段不断翻新,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下面略举几例,以资警惕和防范。 1.期票陷阱 澳大利亚一公司以一张金额350万荚元,一年后到期的支票为抵押,向我国某信托公司贷款。贷款到期后,该借款人财务状况不佳,无力偿还贷款。我信托公司准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诈骗犯罪一直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它对社会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利用岭回归研究方法,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移动电话用户数、互联网上网人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因素对诈骗案件立案数的影响。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关于对教育、收入、电信运营行业的治理建议,希望能对诈骗犯罪管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