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瞭望》1986,(21)
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五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张宏宇和《冶金报》记者高建平在《瞭望》周刊第二十八期发表了《一起冤案是如何造成的?》一文,指责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违反法律原则”,将“博士研究生”、(注:是研究生,并非“博士研究生”)“冶金战线不可多得的人才”余崇礼定罪判刑,断言这是一起“冤案”。  相似文献   

2.
易名 《瞭望》1992,(25)
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学术疑案之一,证见《瞭望》1991年49期陈晋先生《引诗证史》一文。文中引有毛泽东读《明史纪事本未》卷45批注:“吾疑赵风子、刘七远走,并未死也。”又云:“得毋象黄巢么?”  相似文献   

3.
伽达默尔有关本文理解和解释中的“视域融合论”被学界广泛接受,有关文学作品视域融合下的阐释就成了学界的一个热点。在《长恨歌》研究中,主题及层次划分一直是热点问题。本文中,笔者试图用“视域融合”的观点,以新的视域来对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4.
去年底,我院率先在全市基层法院中试行了异议复核制度。其具体做法是:在行政机关的执行申请被正式立案后.审判人员须在3日内将《异议复核通知书》送达给被申请执行人,并要求其在5日内将填写好的《异议复核通知书》中的“异议复核表”返回给法院。《异议复核通知书》不仅告知申请执行的行政机关、执行事项、执行依据及执行期限,还专门设立了“异议栏”,被申请执行人可对申请执行人员提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九年,我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上发表的《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对象问题》一文,阐述了自己对当时理论界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问题的几种观点的不同看法,特别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的论断表示了异议,提示了“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规律的科学”的论断。时隔七年之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又获得了新的发展,我在科学社会主义教学的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经济形态》,节选于列宁在1894年所写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文.(全文见《列宁选集》第1卷,第4页.(以下引文出自本篇者,只注页码.)在此文中,列宁批判了俄国民粹派的唯心史观,对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读了《科技潮》杂志1996年第3期的《“世界末日”并未来临——驳关于环境的7个错误预测》(下面简称此文为《错误预测》)一文,对其中几个问题有些异议。 首先,《错误预测》一文把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列为关于环境的7个“错误预测”中的两个,然而,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是已经被公认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尽管在科学家中间对此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作为认识的主流,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防范,这些都已明白无误地反映在包括我国政府率先签署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尔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有关国际环境公约和协议当中。去年联合国和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再次证实人类活动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  相似文献   

8.
《长恨歌》是王安忆的一篇优秀长篇小说,主要从怀旧热潮、结构叙事、张王对比三个方面对本书进行论述。笔者是根据陈思和先生对《长恨歌》的分析进行的进一步的解读,从而表达出笔者对原书以及陈先生的评断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绝笔     
《偶成》是瞿秋白被囚子福建长汀期间,集唐人诗句而成的一首七言绝句.涛前有“缘起”,后有“题跋”一一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七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翌日,读唐人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得《偶成》一首: 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第3期《青年研究》发表了我的《西方学者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一文,在此,我继续谈谈中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张化《试论“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一文是国内学者对上山下乡运动进行专题研究的首篇。文章以“文革”爆发划线,将上山下乡运动分为两个不同阶段来考察。  相似文献   

11.
说“胆量”     
钻牛角尖儿,是做学问的大忌《三国志·姜维传》讲到姜维被害时,裴松之注“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资治通鉴》记载这件事,作注的胡三省对裴注不以为然,写道:“如斗”非身能所容,恐当作“升”。这里,胡老先生未免  相似文献   

12.
本刊十六期《时事杂谈》专栏发表了‘也谈‘条子’现象’一文,批评有些领导人滥用权力,乱批条子,指出了这一社会问题的严  相似文献   

13.
林惠辰同志在《青年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三期上发表《关于“青少年犯罪”是否法律概念问题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文),对拙文《“青少年犯罪”不是法律概念》(载《法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五期)提出了不同看法。读后认为他的看法似有不妥,有必要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读《瞭望》第十五期所登《理论课教学应加强针对性》的《专家建议》后,有几点异议: 确实,当前不仅仅是“部分学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课比较被动,兴趣不大,”而是大部分学生对马列主义理论课的学习很不感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彭瑞玲同志认为“现在的马列主义理论课,使用的差不多全是五六十年代的教材,……”所以,“这种内容上的旧、空、繁必须改革。”事实  相似文献   

15.
结合《春秋左传注》中的相关材料,初步探究《左传》作者在叙事方式中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的叙事特点。一分为二的传文,多是逆时序之文,且位于传文之末。传文被割裂,主要是由于为使"传文"从属于"经文"分年记事的体例,这正反映出编年体记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近期《瞭望》时评专栏刊载阿源一文《省直管县考验官员承受度》和张君明一文《免税不能免服务》。文中的观点如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全面实施的话,对解决“三农”问题将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增妍 《侨园》2012,(8):36
秦汉以前脚指小腿, “脚,胫也”(《说文》),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说“孙子膑脚”,意思是孙膑被砍断小腿.魏晋以后,脚就和现代意义的脚样了,指人腿或动物腿的下端接触地面的部分,俗称脚丫子. “足”和“趾”都表示人的脚,“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意思是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后比喻事情从头做起,逐步进行.“趾,从足,止声”(《说文》),趾指足,不指脚趾.  相似文献   

18.
顷阅《瞭望》第四十九期《古今人物排行种种》一文,不觉思及《世说新语》“排调”篇所载——诸葛令同王丞相争姓族先后,王丞相认为王姓为先,理由是:“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各界》2010,(7):31-31
远村总编:您好!我是《各界》的一位读者,近读《各界》2010年第二期“商鞅: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改革”一文时,发现将“商於”的“於”字,写成了。“于”,虽然“於”、“于”二字可以通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成语中,我最喜欢的是“敬业 乐群”这一句。这话出于《礼记·学记》, 属于圣经贤传。朱熹注此句道:“敬业 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 于取益,以辅其仁也。”我以为朱熹的注 解前两字陈义太浅,未中肯綮,后两字的“乐”简直是注错了的。“乐”,应是《论语》“乐山”、“乐水”的“乐”字之义,朱注音义都不对头,正义应该是将自己的精神融合在对象之中。 但这回想讲的是我更为叹赏的“敬业”。“敬业”不单是朱熹所解释的“专心致志,以事其业”而已,更是说明对致力的事业应持有虔敬的情操,一种诚惶、诚恐、唯恐亵渎它的心情。除了别的条件以外,是否怀有这种庄严的感情,是艺术家成败高低之所由分,也是真正的艺术家和不够格的艺术家之所由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