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是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深化对民族复兴与文明发展关系的认识,提升对文明内涵及外延的思想认识,拓宽文明的视野,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自觉。实现中国梦需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中把握中华文明复兴的价值意义、现实表达和前进方向。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引领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中国政府对中华文明在推动人类发展中的基本定位,申明了中华文明对推动人类发展应尽的义务和应履行的责任,表明了中华文明的自觉担当。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华文明复兴需要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把中华文明复兴放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观察和思考。古老中国的现代转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继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复兴之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黄颖 《党政论坛》2011,(15):38-39
21世纪是中国谋求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期,这一历史性进程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兴盛,并以增强对世界文明和国际社会文化影响力为重要标志,这也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与国际责任。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复兴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和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6,(1)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辽河流域及其沿海地区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以来辽宁地区的本土文化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辽海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建构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子,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要推出反映辽宁地域本土特色文化的辽海风物系列栏目,以飨广大热爱辽宁、关心辽宁的海内外读者,共同打造美丽辽宁!  相似文献   

6.
朱忠鹤 《侨园》2022,(7):28-31
<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全称“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2001年年底正式立项,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经过参加工程的20多个学科的400多位学者共同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其实质上就是提升内嵌了中国本土原创性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文明等多元文明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影响力。从理论背景切入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问题,明晰“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命题的生成逻辑,从而找到制约中华文明影响力扩大的核心难题,即尚未形成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从话语内容、主体、传播方式出发,以话语体系基础建设为“纲”,以培育专业化对外话语人才队伍为“基”,以数字传播空间为“云”,建构提高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立体式话语体系,从而破解中华文明被西方国家边缘化、赋魅化的困局,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历史自信与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维恭 《理论导刊》2002,1(3):34-37
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为中国社会走向文明昌盛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复兴中华文明,振兴民族精神,推进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明的哪些价值最能在当下重新焕发光彩?哪些核心价值是最值得如今的发展中中国继承的?中华文明贡献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就是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而不同"。不同,就是确认世界各个文明、各个国家的差别是绝对的,强行消灭这些差别是办不到的,唯一可行的就是彼此之间通过互相了解,达到互相理解,实现互相谅解,达到互相和解,这就是"和而不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何对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进行有效的对外传播是目前文化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以下五条路径进行对外传播:由政府部门成立专家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和对外译介;与地方旅游业进行有效对接;与试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院校合作培养专业翻译人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文数字化信息平台;与孔子学院进行多方位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断,依靠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受到国际学术界和中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我们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国际学术界只承认有断代史的三千年,前两千年只是神话传说,不能算是历史。那么,中华文明的起源究竟该从何时算起?它在早期的生存状态究竟是怎样的?是一个源头还是多个源头?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培养人的工作,是一门科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形式要灵活、方法要多样.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者认为,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是21世纪的三种主要文明,而现在前两种文明起了很大的冲突。余秋雨近日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举行的学习报告会上,谈了他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一、建设现代中国必须要加强全体人民的"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一个重要的目的、指向就是要积极地去回应与处理时下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十分重要而迫切的文化认同问题;就是要基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用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来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整合社会,铸成全体中华儿女对于国家、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发展道路的文化价值认同;就是要通过彰显和弘扬中华文明的文化吸引力和感召  相似文献   

16.
和平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华文化理念是我国和平发展要义的思想基础、重要内涵和条件。中华文化理念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体现,"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等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体现着东方价值观和中华文明的大智慧,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要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在批判消极社会意识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尽力用优秀的文化业态占领精神阵地,充实精神家园,打压腐朽没落的社会意识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8.
空间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维度,不能撇开空间来谈论历史唯物主义。城市是资本生产的重要空间,国家是资本在空间中流动的管控者。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建设无异化的人类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9.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相似文献   

20.
网络社会是一个既依存又独立于现实社会的特殊生存空间,从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主体、认同客体和认同环境的特殊性三方面分析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对于在网络社会中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