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邢国忠  屈靓雅 《前线》2023,(11):22-2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结合,其历史逻辑萌芽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建设史中发展,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成熟;其理论逻辑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源于不断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成果;其实践逻辑则是加强顶层设计,将文化自信纳入“四个自信”,制定文化强国战略。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2.
苗伟 《实事求是》2008,(5):16-19
人类通过以实践批判为核心的文化创造活动,创造着人的世界和人本身,不断接近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理想,这是马克思的“实践——社会——人”的文化辩证法。深切关注文化时代的文化精神,深化对文化时代的文化认识,这是文化时代的呼唤。走向文化哲学,完成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当代形态的重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身哲学使命和当今时代文化精神的自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文化形式在当代发展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3.
文化多样性存在不仅是客观事实,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需要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保护。同时,文化多样性与文化权利又有着重要的联系。文化多样性是文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保护文化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保护和实现人权。因此,也就需要从文化权利出发保护文化多样性,由此也使得文化多样性保护具有了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政治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是一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类社会比较理想的社会状态.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应以尊重社会主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矛盾性为前提,激发并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以建立政治稳定、公平公正、人际关系和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为旨归.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积累了宝贵的“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彰显了四重逻辑: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和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思想,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着眼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征,目的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和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局面。这四重逻辑赋予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坚持人民至上”永恒的精神底色,成为新时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理念。这一新理念的基本思想与“和而不同”的三重内涵有着高度契合性“。和而不同”的核心思想包括“:不同”是基础,彰显事物的多样性;“和”是目标,追求事物的整体性;从“不同”中“求”“和”,探寻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三重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滋养,进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把“和而不同”思想的内在精华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髓融通起来,尊重文明多样性、坚持以和为贵、发扬斗争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7.
贺灵 《实事求是》2003,(5):68-69
一文化是人类自古以来谈论不休的人文现象 ,也是一代又一代文人儒士倾注毕生精力 ,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综合型课题。文化在本质上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自从人类形成以来 ,文化便随之形成、发展、变化和延续。文化又是客观存在 ,无论人们对其认识与否 ,它对人们的行为及社会产生的影响始终是无可置疑的。从该意义上讲 ,人们的社会活动和行为规范 ,都代表了一种文化现象 ,实际上均表现为一种或重或轻的文化“活动”现象。文化形态在表现方式上千差万别。但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及各国、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人类文化的共同性越来越提…  相似文献   

8.
论作为普世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把西方文化直接看做人类共同文化,而忽略了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国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以世界文化为中介,在既合作又竞争的实践中达成共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中国国情,以自身的成就证明了人类文化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因而获得了"平视西方"的力量和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说,存在着普世价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了普世价值的成分.中国应当在世界舞台上去证明这一点,而不是孤芳自赏.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引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思想旗帜,是真善美相统一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真”,体现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和对科技理性的追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善”,体现在其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美”,表现为求真与尚善的统一,蕴含着对人类实践的审美境界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0.
张伟  程建军  王锡伟 《唯实》2004,(8):53-5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先进文化,就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要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就必须不断对其加以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张伟  程建军  王锡伟 《唯实》2004,(9):53-5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先进文化,就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要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就必须不断对其加以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先进文化是社会前进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熙来 《党建》2009,(8):7-9
先进文化是社会前进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 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文化既是各民族赖以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又是其物质发展的思想结晶。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的《周易》就有了“以文化人”的理念。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都在说明,先进文化是社会前进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有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在他们的著作中很少使用“文化”概念,也没有对文化概念进行界定,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都蕴含了其文化视阈,其文化研究的视阈始终没有离开人类的经济生活与人类的精神生活.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视阈具有关注个体的人、关注社会的人、关注人的未来等基本特点.其文化视阈启示我们: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使之带动和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抵制低俗文化;努力使人们精神更加健康、快乐、向上;吸取优秀传统文化及外来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每个公民树立“敬业”尽责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我国乃至人类社会先进文化具有永久的指导意义。“敬业”尽责文化是人类亘古至今社会存立需要的行为底线;打造“敬业”尽责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依托的立脚点;打造“敬业”尽责文化,是意识形态管理纠偏和拓展社会进步发展新局面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5.
文化理论流派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其中,对文化多样性与同一性两方面的论争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文化概念的最初缘起,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传播以及后现代时期各种文化理论的发展,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各种可供参考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多样性视野下,在西方文化霸权重压下的中国文论研究,概括起来讲就是接受-体悟-和合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学习、借鉴、发展的过程。国内外学者对文化的定义不下百种,概括起来不外乎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是指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和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狭义的是指精神文化或与精神生产直接相关的精神生活、精神现象和精神过程,它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风俗习惯等。显然,“文化多样性”中的文化指的是狭义的文化。“多样性”是与“全球化”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文化全球化”展示的是…  相似文献   

17.
黄宗良 《新视野》2012,(1):4-7,23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百年来存在的三种既相互冲突、斗争,又相互交融、影响的文化,即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同时也必须坚定不移地借鉴吸收国外一切文明成果.根据目前的状况,应该把社会道德和政治文化、政治哲学放在突出位置.在社会道德建设中,最应该强调的是道义、诚信、仁爱、谦让;在政治哲学中,其精华为“和为贵”、“和而不同”、“中庸”、平衡、适度.  相似文献   

18.
先进文化论     
庄琨  井洋  王德江 《奋斗》2005,(8):35-36
一、先进文化的含义界定文化。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表征,人们对其含义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科学的认识毕竟不是常识,而是理性。真正对文化有确凿概括也并非易事。至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对文化各持异说。见仁见智。据悉,近代第一个在人类文化学中引用“文化”概念的是泰勒。他在1871年出版的《初民文化》一书中,开宗明义地说:“文化乃是当代人为社会一分子时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他才能习惯等复杂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具有相通性,也具有差异性,这构成了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宏大背景。所以,在软实力的建设中,从国家内部角度看,既包括形成绝大多数人都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形成国家的凝聚力,也包括尊重国家内部各个民族的特性与差异性;从国际社会的角度看,既要在文化的冲突中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在文化的融合中追求文化的共存与共赢。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 ,也是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选择的统一以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其发展也存在着一个“合力”问题 ,当代中国文化最终的前进方向应该是“国学、西学和马学”这三大力量所形成的合力。不过 ,这一合力将与马克思主义最接近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是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