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领域的软硬法混合治理已成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常态。在公共卫生领域,软法治理规范形式多样、治理方式灵活、治理机制多重复合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但也暴露出规范冲突、治理碎片化以及公信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为此,可从软法治理规范审查、强化合作治理与保障公众参与三个维度提出规范化的解决进路,以推动公共卫生领域软法治理体系完善,有效满足社会的公共卫生治理需求。  相似文献   

2.
舒炼 《楚天主人》2011,(10):38-38
"软法"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国际法领域,随着公共治理的兴起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内法领域的"软法"也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应用。过去这几年,我们是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开展软法研究的。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在社会快速发育但社会治理的水平亟待提升。毫无疑问,社会转型和社会建设都离不开法治保障,法治既包括硬法之治也包括软法之治。传统的、单一的硬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5,(7)
公共领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公共理性是公共领域的价值精神。培育公共理性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公共领域治理的需求和民主法治的时代要求。可通过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拓宽公共生活领域、公民教育与实践并举和发展网络民主等途径培育社会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4.
公域治理模式转型——由国家管理模式到公共治理模式所衍生的社会治理对规范数量的刚性需求与硬法供给不足的矛盾催生出了软法研究。网络公域实施软法之治具有传统硬法治理所不能及的优势。然而,实践中软法创制程序不公正、载体形式随意、规范内容存在价值偏好、个体参与能力有限、与硬法未能有效衔接等诸多问题极大阻碍了软法治理优势的发挥。当下之要,应从推动建构软法立法协商机制、标准化软法规范载体形式、提升网络主体参与治理能力、加强软法与硬法的有效衔接等层面积极探索治理困境之出路。  相似文献   

5.
耿国平 《人民论坛》2012,(11):36-37
我国消防安全公共治理面对的情况非常复杂,单靠硬法治理消防安全工作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大量的软法规范予以辅助。我们应在强化依法行政手段的同时,加强软法机制的运用和调配;要积极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消防安全治理进程,充分发挥消防中介组织在消防安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进消防安全公共治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社区治理都遵循一定的"法治"精神。这些体现"法治"精神的法既有国家正式法(硬法),还有以国家法为基础衍生出的非正式法(软法),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法治基础,对构建基层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农村社区治理的内外环境、基础条件不断发生变革,国家战略部署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农村社区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实践中,农村社区治理法治也存在突出问题。新时代,需要从制定城乡社区一体化治理的现代法规、社区经济社会事务分类治理的现代法治规范、多元主体参与现代社区治理的现代法治框架、社会关系调节及社会行为规范的现代法治规则、居民权利保障及权益维护的现代法治制度等层面出发构筑现代法治,夯实农村社区治理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7.
罗豪才教授将起源于西方的软法概念引入国内,他的主要观点为,软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其实施不依赖于国家强制力进行保障,而主要是依靠成员自觉、制度约束、社会舆论、利益驱动等机制,所以软法规则只具有软拘束力,与硬法相比,其更富有弹性和多样化。"软法"具有立法主体多元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内容民主化和依靠软约束力四个特征,与"硬法"存在着协同治理、互补、相互转化的基本关系。目前在国内,软法思想已经深入到了社会治理中,主要被应用在环境治理、互联网等领域,创新了中国的治理模式。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更具灵活性和活力的软法能够反映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实际需要,可以弥补硬法的不足。有关软法的理论实践将会逐步扩展到社会治理的更广阔领域,软法理论的价值也将在实践中得到客观评价,并推动软法规范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城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其运作有一套完整的规则体系,既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硬法,也包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发挥柔性约束作用的软法。作为社会治理基础性规范的城市社区软法,其价值定位在国家层面体现为发展民主政治,在社会层面体现为整合社会秩序,在个人层面体现为调解居民纠纷。城市社区软法之治的发育基础为公民公共精神崛起,社会基础为法治社会建设,效力基础为集体认同建构,三者的共同作用保证了软法的创制、实施和运行。城市社区软法之治借助法律吸纳、组织嵌入和宣传内化等嵌入机制,实现其效力发挥与教育内化的目的。厘清城市社区软法之治的价值定位、作用基础与嵌入机制,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社区治理的方向与目标、实现城市社区善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治精神和公共精神是促进美国社会自我治理和变革发展的民情要素。诚然,美国社会的法治精神和公共精神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国情背景,并且其法治、公共精神处在资本主义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主导之下,这与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追求的法治、公共精神有着本质区别。然而,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法治、公共精神的作用与意义已得到验证,法治、公共精神的培育有其自身规律,其中的先进经验是可资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
徐琳  李紫薇 《理论月刊》2023,(10):57-66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公共领域的规范和完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政府、网络运营者和公民作为主要参与主体,共同形塑着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样态。厘清不同主体的特征,探析多主体间的关系,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态,提出规范和完善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新思路,以维护这一新的社会场域的和谐稳定,进而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从主体特征和治理角色来看,政府是网络公共领域的领导者和监管者,网络运营者和公民分别是关键责任人和重要参与者。从主体间互动关系来看,三者形成了高度活跃的交互关系,共同构成立体多维的治理结构。未来,网络公共领域的有效治理需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打破虚实壁垒,并着力形成以政府主导、网络运营者和公民积极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公共治理范式是对传统的管制模式的一种反思与发展,它试图超越传统的国家管理模式,并已然成为一种新型范式。面对"管制疲劳"的出现,公共治理的崛起成为必然。作为回应性、参与性,主张协作与合作的公共治理在公法领域有其具体的体现。由于中西法治环境的差异,英美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早已掀起,而在我国,公共治理的空间有其自身特色。中国法治下独特的公民社会、社会自治组织及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国情究竟能给予公共治理多大的空间,其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方向会走向何处,这是一个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公共治理领域,像公共牧场、社会信用环境、政府诚信等都可能遭遇"公地的悲剧"问题,其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法治下的自主治理。同样,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也都是法治下的自主治理。在公共牧场,每增加一只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二是加重草地负担。随着放牧的羊的数量增加,到了一个门槛之后,就可能出现草地过度放牧,从而造成草地退化,最终影响羊群的可承载总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坛》2010,(9):37-37
姜明安2010年7月29日在《检察日报》上载文《软法:备受现代社会青睐的公共治理手段》认为,软法是通过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软规制而非通过国家强制力来规范人们行为,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现代公共治理机制,它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适应现代民主政治的需要,为参与民主、协商民主提供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是江苏今后一个时期确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改革政策的总要求。从社会治理领域看,需要从把握规律的角度,落实高质量发展。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法治思维构建规则体系,以法治方法化解矛盾纠纷,多方面、多维度施策,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需求,满足人民群  相似文献   

15.
如今,网络公共领域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网民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平台,主体独立性消解、网络交往理性缺失、网络空间公共性弱化,是当前亟待破解的三大问题。构建网络公共领域新秩序,要秉承正确的网络空间治理理念,加强网络公共领域法治建设,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共法律服务对于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功能,集中体现在其能够推动法律社会化,进而实现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融入乡村社会;推动秩序规范化,进而实现法律对乡村社会秩序的有效维护;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实现法律价值对于乡村社会的有效引领。当前公共法律服务助推乡村有效治理面临着观念认识不足、实践切入点不明、供给与需求的契合度不高等困境。深入理解“有效治理”的内涵,确立“有效嵌入”与“普惠可及”的实践基点,瞄准乡村社会治理的法律需求,持续整合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创新服务的方式方法以及技术工具,是发挥公共法律服务的治理功能,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葛琳玲 《人民论坛》2013,(12):48-49,256
公共选择视角将利益概念引入对官员行为的分析,以寻租理论解释利益集团与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以“宪法约束”理论挖掘财政腐败的制度根源.公共选择理论为财政腐败治理提供了思路:首先,财政腐败症结在于决策规则,因此建议建立“一致同意”的决策模式;其次,决策规则的参与性原则也该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逻辑、权威与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逻辑的剖析是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必要步骤。后发国家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与政治发展的推动密切勾连。成熟的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要件。公民参与协商机制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根基。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之逻辑在于推动政治发展,逻辑核心体现在法治与民主的完善。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政治发展的推动、法治与民主的完善、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的成熟、公民参与的有序扩大与协商机制的设置逻辑上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实证法学角度来看,软法是在硬法所保护和强制执行的权利之外的自由领域,进一步划分自由与权利,从而所形成的不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法律规范。软法的治理逻辑就是自由领域的再度规范化。人民政协本质上属于软法组织,政协章程乃软法章程。为此,应当通过以软法来规范和加强党和政府与政协之间关系、政协委员活动与政协内部组织的方式,来实现政协民主协商与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与程序化。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世界必将是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领域剧烈变动、复杂纠葛的世纪,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全球化、传统经济与新经济、法治与治理、政治国家和公共领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等各种发展主题和趋势必将纵深发展、交互渗透.在这样一个背景和框架下,21世纪的中国法也必将在法制现代化的主旋律之下,紧紧围绕这些主题和趋势,不断扬弃,自觉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同时为世界法的发展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