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黄佩华在长篇小说《河之上》(载《作家》2015年第6期,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的创作谈中说:"这些年,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指着我的鼻子说,你写了不少河流的小说,写了红水河,也写了驮娘河和西洋江,为什么不写一写右江?于是,又有另一只手从我的背后把我搡了一下。这样,我就只好往右江里跳了。"这段话在告诉我们《河之上》的缘起的同时,不经意地透露出一个秘密,就是黄佩华是个爱水的智者。让小说"逐水而  相似文献   

2.
由闽西青作家唐宝洪创作的长篇小说《海峡情缘》正式出版了。这是一部讲述海峡两岸客家人同根同缘同宗同文的小说。虽不知此前是否有人写过此类小说,但读完这部小说,却让人感到这是说不尽的情缘,一个迟来的情缘,一个未了的情缘。海峡两岸是近年来文艺创作的一个热门话题。虽是热门,但能见到的作品却是一时不知到哪去寻找。也  相似文献   

3.
正一部硬气好看,既充满浩然长风,又宏阔如歌的长篇小说《沧海之约》面世了。作者朱东以阔达的小说视野和深切的家国情怀,以亚盟博览会为契机,形象描述了邻邦多国暗流汹涌又和平共处的愿景,反潜、较量、人性幽明、情感纠结、家国情怀、纪实品格、东方禅意,融雅于俗中,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中国精神的"广西故事"。作者努力打通雅俗文学间的樊篱,为当下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小说的现实性一直是小说创作不可回  相似文献   

4.
我认识李惠薪,是在20年前。那是一个星期天,孟克约我一起去拜访李惠薪。当时孟克还不是专业作家,我也不是编辑,但我们都喜爱文学,正学着写小说,而李惠薪刚刚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澜沧江畔》,在业余作者里已颇有名气了。我深知业余创作的甘苦,去之前以为李惠薪一定利用星期天在家里写小说,却不料她正在学外语。书桌上摊放着英语课本和外文词典,桌子上,椅子上,衣柜上,甚至座钟和暖瓶上,到处贴着英文单词,这使我多少有些诧异。当时李惠薪已经是北大医院的主治医了,她如此刻苦地攻读外语,是为了医学专业呢,还是为了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5.
《天津人大》2013,(10):44-45
长篇小说《秋天死于冬季》的写作是一场认真的游戏,也是近年来我的一次重要的写作。 起因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希望我为昆德拉的小说写书评。于是读了他们已经出版的所有昆德拉的书。几百万字。但我最终写出的书评加起来却只有一万多字。于是留下很多的“一言难尽”。尤其是那些感性的东西,那些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下去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陆天明:"我现在是在走独木桥……" 虽然名气已经很大,但陆天明对自己的作品却是越来越挑剔了. 以写反腐倡廉作品享誉文坛的陆天明在创作的题材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他现在正在创作一部以描写我党高级干部为主要内容的新作《省委书记》(暂名),电视剧和小说都将在2002年上半年完成.  相似文献   

7.
从本世纪3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林语堂先生在国外用英文共写作七部长篇小说。他自己盘存著书成果时不把最后一部宣传性的政治小说《逃向自由城》算在内,因此,《赖柏英》实际上成为他小说创作的压轴作。这部小说的初版于1963年由美国世界出版公司推出,1976年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出版了宋碧云的中译本。《赖柏英》这部小说从内容上说属于爱情小说。林语堂写爱情小说虽不能说很多,也可以说不少。他写的长篇小说《风声鹤唳》、《朱门》、《红牡丹》都以爱情为主线,不以爱情为主线的《京华烟云》、《唐人街》、《远景》,都穿插了不少恋爱的情节。不过,《赖柏英》同前面几部小说比,抒情色彩更浓,充满了缠绵、幽婉又温淳、甘美的情调。  相似文献   

8.
198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台北,台北!》是台湾作家王拓1983至1984年在狱中创作的。作者在“自序”中写道:“这部长达五十几万字的小说《台北,台北!》是我在牢狱中思考反省的成绩之一。……如果没有这次苦难,我就不可能对人性、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我每年都写长篇,每一部小说都排在销售榜第一的位置,这样的作家都不能算中国最好的?—郭敬明是由"新概念"作文大赛捧红的,却以自己主办文学新人选拔赛来与"新概念"叫板。他在文学新人选拔赛新闻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现在每年出1000来部长篇小说,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从各个角落冒出来。有的学生也在出书写小说,好像谁都可以当作家。这真让有些功成名就的老作家气歪了鼻子,真是“乱世英雄草头三”,你方唱罢我登场。 记得五六十年代,举国上下读几本长篇小说,出一个作家,几  相似文献   

11.
王莹 《思想战线》2003,29(5):115-118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性欲理论、认同危机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三部小说代表作———《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映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12.
舒乙 《北京观察》1999,(1):22-24
老舍先生写文章并不慢,可是,也不快,架不住一生勤奋,成了多产作家。不停笔,慢慢写,雷打不动,终年劳作,精雕细刻,铁杵成针,滴水穿石,这是老舍先生的写作特点。年轻的时候,他一天能写两千字。当时一部长篇小说大约十五万字。暑期里可以天天写,一天两千字,七十天左右便可完成。写顺了手,写入了迷,还可以提前二十来天。不过,大热的天,挥汗如雨,手臂之下垫着手巾,防止汗透纸背,倒颇有几分“玩命”的架式。时间的分配大致是这样:早早的起来,打拳,吃早饭,七点钟就坐下来写,写到九点,得两千字。九点以后,天已大热,被迫停笔休息。脑子可是不能停,为第二天的两千字琢磨着,终日完全生活在自己小说的创作之中。这种习惯差不多维持了一辈子,当了职业作家之后,也基本上如此。脑子不停地转,身子做什么呢?他有他的办法和习惯。一是玩骨牌,一个人玩。骨牌这种东西现在几乎失传了,外表很像麻将牌,但和麻将有三点不同:一是张数不同,骨  相似文献   

13.
《星空并不遥远》是国防科工委办公厅上校马京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她的业余文学生涯中,长篇方式仅仅是一种初试。小说中,她描写的对象是中国航天人,是那些在绝密状态下奉献终生的人。航天界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和牺牲精神的领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竭尽全力才可能创造出辉煌的领域。然而,这又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从未触摸过的领域。马京生用业余时间填补了这一空白,正如军旅文学评论家周  相似文献   

14.
东西 《当代广西》2006,(22):60-61
三年一觉后悔梦2001年7月,我开始构思我的第二个长篇小说《后悔录》,这离我发表第一个长篇小说《耳光响亮》的时间差不多四年。按最初的预期,我打算在一年之内把这个小说完成,但由于构思占去了半年时间,再加上不停地自我否定,小说的进展比较缓慢。光开头我就写了六次,最多的一次有两万多字,但是这六次开头我都放弃了,直到第七次,才觉得找对了路子,那就是找到了后悔的关键词——如果,所以小说一开头便是“:如果你没意见,那我就开始讲了。”这个句式到了第七章,被我泛滥地使用,主人公曾广贤不停地“如果”“,如果我不这样,如果我那样,那我就会…  相似文献   

15.
我与李迎兵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于北京师范大学相识。那时的我,除每周到什刹海校区给大一年级的学生上两天课外均无所事事,闲暇时间里与一帮浪迹京城的文学青年们喝酒、吹牛虚晃着光阴。其间,李迎兵就和我说起想写一部有关变革时代北漂男女的情感与生存方面的小说,并和我详谈了他的创作计划,那年冬日他的小说《温柔地带》问世,并获“滇池”文学奖。2009年夏至到来时分,我又收到了他寄来的长篇新作《雨中的奔跑》,作为老朋友,对他孜孜不倦地创作热情,甚感欣慰,并写读后随想一篇,以示祝贺。  相似文献   

16.
身影     
铁凝:中国作协第一位女主席11月12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铁凝担任中国作协新主席。铁凝1957年生于河北,现年49岁。从事文学创作30年,出任中国作协主席之前担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代表作有《大浴女》《麦秸垛》《铁凝日记》《笨花》等。中国作协在过去几十年曾有两名主席,分别是茅盾(1949年至1981年)和巴金(1984年至2005年),两人都是中国文学巨匠,在担任作协主席的同时也出任中国政协副主席。茅盾在53岁时走马上任,巴金则以80高龄担任该职,与前两任相较,铁凝担任本届作协主席在年龄方面首次降至50岁以下,同时也是担任这一职务的首位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17.
王琳 《求索》2012,(12):155-157
"芝加哥文学复兴"的先驱作家之一亨利.富勒创作了以芝加哥为背景的两部长篇小说《悬崖住客》和《随着行进的列队》。其作品被看作是芝加哥文学的开端,富勒本人被认为"第一个获得全国认可的与芝加哥有联系的作家"。这两部作品是有机的整体,相对完整地呈现了十九世纪末芝加哥中上层城市生活的动态发展和城市有产者的精神裂变,从中折射出富勒对城市文化的思考:芝加哥是没有属于自己文化的城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的台湾小说创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与90年代初的低落状况相比,近年来的台湾小说创作颇见起色.这并非体现于“量”,而是一批具有新的思想内涵和审美表现的作品的涌现.一、情欲写作:女性主义的自我反思近年来长篇小说的兴盛,得助于《中国时报》“百万小说奖”(1994.6)、《皇冠》大众小说奖(1996.3)等的举办和《联合报》长篇小说奖的恢复.时报的两部得奖作品——朱天文的  相似文献   

19.
赵淑侠是台湾旅居瑞士的著名华文作家,她的创作成就,不仅享誉台、港、海外,亦为大陆所注目.《塞纳河畔》是她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也是她自己比较满意的一部作品,因此,正确认识这部小说的特点,对于了解赵淑侠的创作风貌乃至把握当代海外华文文学的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手写我心     
说起“文学创作”的原因,这个词至今还会使我失眠和出汗,还是用“写东西”来表示我的这一活动比较舒服。我写东西起源于一本武侠小说。那里的跌宕起伏和风流溢彩使我变得蠢蠢欲动。第一次动笔的小说名叫《梦入神机》。我在里面刻画了几十位性格迥异的人物,围绕一部神秘、珍贵的棋谱繁衍出无数恩怨情仇故事。这部书我计划分为30个长篇1200万字,里面角色众多、情节复杂。放弃时我已写足40万字,共1万页稿纸。我的仅有读者——一家5口人,按照每人1天使用2页纸计算,这部未完的书稿使他家1000天,也就是2年9个月没买手纸。他们还常常为此而争吵,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