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和历史地位中关村是以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为主体的区域 ,从80年代开始 ,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令全世界瞩目的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历史应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 ,然后经历了从电子一条街到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再从北京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到今日之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两个成长阶段。现在 ,中关村科技园区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新阶段 ,即加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80年10月 ,以陈春先为首的15名中国科学院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北京西郊奇迹般地出现了"电子一条街",即本期报道的《科学城的变迁》.现在中国已决定以这科技力量密集的地方为中心,划出一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建立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引来了更多的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到此兴  相似文献   

3.
正公开招聘进入中关村1988年5月,《北京日报》头版刊登了一个关于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招聘的广告,这在当时是比较新鲜的事。具体内容是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择优录取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工作人员,一个主任,三个副主任。招聘领导小组组长是北京市副市长陆宇澄,小组成员包括市委组织部  相似文献   

4.
《云南人大》2009,(4):43-45
3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决定继1988年批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之后,再批准2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近几年,许多地方在一些知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相继建立起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翔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关于"继续推进‘火炬’计划的实施,办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精神,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决定,继一九八八年批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相似文献   

6.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胶州湾西海岸,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试验区和旅游度假区于一体,是中国对外开放区域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已初步建成了一个投资环境良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经济繁荣兴旺的新城区。 长江路办事处隶属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办事处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商务中心,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保税区、青岛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所在地。全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科技园区,准确的名称叫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于1988年5月10日。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萌发期,还有几件事,需要记录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卢晓明 《北京观察》2009,(12):27-28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由.最初的电子一条街.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发展为“一区十园”的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成为中国创新活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完成了从中国科研中心向中国创新中心的转化。中关村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关村地区聚集了全球最密集的科教智力资源,以联想、方正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9.
正中关村科技园区,准确的名称叫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于1988年5月10日。之后,为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改名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1988年5月至1989年底,技工贸总收入32亿元,到2016年超过4.57万亿元。已成为一区多园的新技术新体制的国家创新基地,北京市以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引领区,一个创客活力四射、新技术新产业层出不穷的创新超级"孵化器"。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一批由大学、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资金创建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由科技人员组建的无主管上级的民办科技企业大量涌现,有力地推动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到1995年底,经市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逾万家,当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46亿元,特别是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内的四千余家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由北京市台办、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新技术开发试验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京台科技成果商品化研讨交易会”于9月16日——18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孙李凌、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和京台两地600余名工商企业界、科技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市长贾庆林代表北京市政府对出席这次盛会的台湾工商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及各位来宾表示欢迎。他在致辞中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制高点,大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商品…  相似文献   

12.
我创办的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简称中经大)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崛起的。她是一所民办公助的多学科综合性的新型大学,坐落在北京市智力密集的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的中关村。  相似文献   

13.
一、潮南新技术产业开发的战略意义所谓新技术产业开发,简单地说,就是新技术的产业化。它既包括将新的科技成果开发成产品,进而上批量、上规模,形成高效益的新产业,也包括将新的科技成果规模性地运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使之在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有必要在这里进一步说明的是,我们讲的湖南新技术产业开发,是以我省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湖南新技术产业开发既包括开发国际、国内领先技术所形成的产业,也包括开发省内领先技术所形成的产业;既包括开发高技术所形成的产业,也包括开发非高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所形成的产业。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何以要把它提到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呢?其理由主要有二:  相似文献   

14.
毕节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毕节试验区的历史使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再一次强调指出,要建好毕节试验区,探索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新经验。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后期,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给我国带来了发展高新技术的良好机遇,党和国家为了大力推动我国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及时作出了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部署,于1988年5月批准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同年8月又批准实施了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指导性计划——火炬计划。1991年,邓小平同志发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伟大号召,我国开始了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伟大实践。正是在此大背景下,1992年,昆明高新区和其他52个国…  相似文献   

16.
北京即将跨入21世纪,塑造21世纪的首都形象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课题。本世纪末中国“硅谷”———中关村地区的崛起能否对传统的首都形象产生强大的冲击呢?本文试图从中关村产业导向、企业经营理念和北京的经济结构变化等角度探讨21世纪首都形象的定位。一、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新科技产业开发试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BEI)在北京市西北部———海淀区中关村落户,闻名中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由此形成。中关村地区是中国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以北大、清华等为代表的高等学府60余座,国…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1月3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标志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山东将在全国新旧动能转换中先行先试、提供示范。新旧动能转换就是通过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来转换掉传统以资源和政府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新旧动能转换很好地兼顾了新兴产业(新动能)和传统产业(旧动能)的协调发展,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现实,这是中  相似文献   

18.
第一条为加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进一步放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创新载体建设效应,发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培育和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作用,根据《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中共安徽省委、  相似文献   

19.
2018年是毕节试验区建立三十周年,也是毕节试验区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三十年来,毕节试验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通过多党合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基本解决了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难题"。毕节试验区用实践证明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新路。  相似文献   

20.
漆国江  王素君 《前沿》2010,(18):72-75
毕节试验区是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成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鉴于自身特有的发展现实,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产业发展战略方面,应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创造和保持比较优势,并运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和工业发展,有选择地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在借力发展战略方面,必须在扩大开放、加强区域协作的基础上,借力加快发展;在城镇化战略方面,跨越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在“科教兴区”战略方面,主要是跨越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束缚;在“生态立区”战略方面,主要是跨越生态毁坏、环境污染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