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明显比普通人严重;服刑人员获得的总体社会支持显著地低于普通人;服刑人员比普通人的特质应对显著地更积极;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领悟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特质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与特质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有无职业的服刑人员在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婚姻状况的服刑人员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服刑人员在社会支持上相关显著,不同年龄的服刑人员与积极应对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罪犯违规是监狱机关改造罪犯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违规行为是违规心理的外化表现,罪犯违规心理是违规行为的内驱力。将罪犯违规及其违规行为的控制纳入罪犯心理矫正轨道,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罪犯的违规问题,并使之成为罪犯改造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等对220名社区矫正青少年目前的基本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社区矫正青少年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体现在社会功能障碍、焦虑/失眠和躯体症状等方面。因经济收入水平不同,社区矫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社区矫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因被调查者的性别、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国罪犯心理健康水平,为我国循证矫正提供有效证据。方法:通过对检索收集的31篇使用SCL-90作为测量工具的罪犯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论文进行元分析。结果:1我国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躯体化、抑郁、焦虑问题突出。2女性罪犯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常模较差,但是没有男性罪犯严重。3我国东、中、西部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问题尤为明显。4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显示研究结论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对四省市492名限制减刑罪犯作刑罚执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刑罚执行认知作统计分析,得到7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799%。限制减刑罪犯刑罚执行总体感受度与其社会支持系统、家人亲密关系程度、自身受教育程度等无显著相关,与其在监狱的服刑时间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使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男性在押犯进行团体测验 ,以探讨男性在押犯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显示 ,在押犯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国内常模 ;相关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 ,狱内犯人SCL— 90量表各因子分与DSQ中的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分呈显著相关 ,高症状组与低症状组在不成熟、中间型及掩饰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显示狱内犯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其防御机制的成熟度也越低的倾向 ;新收犯组与老犯组的DSQ比较检验结果 ,两组在防御机制的使用上有所不同 ,在成熟防御因子上 ,新收犯组显著高于老犯组 ,提示入监时间的长短可能影响罪犯防御机制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24名青岛市新市民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青岛市新市民的总体幸福感水平低于普通城市居民;(2)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是影响青岛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3)年龄对青岛新市民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影响;(4)婚姻状态对青岛新市民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信心有显著影响;(5)不同居住状况对青岛新市民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居住状态对其目标价值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的影响差异显著;(6)受教育程度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知足充裕、人际适应、家庭氛围、心态平衡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抽样调查了上海市116位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态度倾向和社会支持程度,将他们的数据与146位大学生数据作比较,并分析三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在敌意因子上程度显著高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区青少年对社会的态度比大学生更为消极,他们的社会支持程度也显著低于大学生。而社会态度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社会支持与社会态度相关度高,三者关系紧密。本文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和相关措施,协助有关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准确地掌握东莞市流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能够有效配合东莞市流动农民工子女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对东莞市1060名流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与国内相关调查研究数据相比,东莞市流动农民工子女心理状态欠佳或有心理问题倾向者所占比例偏高。东莞市流动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主要是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等几个方面,其中学习焦虑问题最为严重。东莞市流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与人格量表的测定,研究其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95名监狱人民警察参加了本研究,其中男警察197人,女警察96人。所有被试填写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34.95%的监狱警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程度相比国内正常人群要轻;一线工作警察比科室工作的存在显著差异,且前者严重;男性监狱警察比女性心理卫生问题突出。SCL-90与EPQ得分相关分析表明,情绪越不稳定或精神质越明显者,倾向出现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性格越内向、掩饰倾向越弱心理健康问题越突出。  相似文献   

11.
选择确定与罪疑唯轻、法条竞合、无罪推定有着本质的区别,选择确定的适用前提是罪名间具有法定的择一关系.选择确定规则的功能有两项:一是使裁判者在遵守罪刑法定的前提下根据刑法规范对犯罪事实进行充分评价;二是贯彻刑法保障刑事被告正当权益的功能.如果罪名间不具有犯罪阶层的包容关系,且当罪名间具有"法伦理上和心理上的可比较性"及"不法核心的同一性"时,裁判者有权根据选择确定理论作出有罪判决.选择确定规则在刑事程序法也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犯罪行为涉及罪名的构成要件间属选择确定关系,应当允许公诉方进行选择起诉.  相似文献   

12.
罪犯感情势能的形成和积累,给罪犯带来各种各样的情感困扰,使罪犯产生心理问题,不仅对罪犯自身的服刑改造产生影响作用,而且对罪犯的身心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防止罪犯感情势能在罪犯体内形成和积累,让罪犯学会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心理恢复平衡,把握宣泄不良情绪、情感的方法,有效地、科学地把消极情感"零存整取"地排解出去,是保持罪犯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具有不同于普通人的病理性心理活动,很多精神障碍者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样也表现出了异于普通人犯罪的特点。刑侦人员如果熟悉和掌握这些特点,对于在刑侦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识别精神异常的作案者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变态心理犯罪的特点及其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态心理犯罪的根源是犯罪行为人的精神异常。变态心理犯罪没有明确的动机或其动机十分荒谬,其犯罪行为依心理变态的不同表现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变态人格和性变态者的犯罪行为较为复杂、隐秘,而精神病患者与智能缺陷患者的犯罪行为却较为简单、突然。基于变态心理犯罪的根源、危害和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预防这种犯罪行为的立足点就是减少变态心理的发生和对业已发生的变态心理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弗氏父女的焦虑理论和自我防御机制理论不仅揭示了人类精神领域深层的奥秘,也为我们审视犯罪心理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同时还为我们预防犯罪心理形成提供了应对之策。长期焦虑或高度焦虑会使人心理失衡,严重者出现精神疾患,更为严重者则可能以犯罪行为作为终结。面对焦虑,个体只有摒弃消极的应对方式,动用积极健康的自我防御方式,才能使自己走出焦虑的心理泥沼,同时也使自己远离犯罪。  相似文献   

16.
转化型抢劫罪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犯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暴力型犯罪。但是,转化型抢劫罪在刑法理论界尚有一定的争论和分歧,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刑法条款的规定比较原则和笼统,造成执法过程中对该罪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伸缩空间,使得对转化型抢劫罪适用条件存在争议。转化型抢劫罪有三个适用条件:前提条件、主观条件、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7.
侦查决策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或认识活动,与侦查人员的思维方法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侦查决策实践来看,思维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侦查决策的科学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即思维方法决定了侦查人员对案件的认知态度;思维方法决定了侦查人员的分析研究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是侦查决策的灵魂。因此,侦查人员应在大量的侦查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反思并改进现有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培养和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从而提升侦查决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刑事立法中,转化犯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现实。转化犯的立法价值在于,体现了罪刑均衡与罪刑法定的刑法原则、符合刑法谦抑性、解决了实践操作难题。以犯罪结果、犯罪行为与犯罪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转化犯分为以严重结果为转化条件的转化犯、以犯罪条件为转化条件的转化犯、以犯罪行为为转化条件的转化犯三大类。通过仔细分析三大类转化犯的立法例,现今立法的不足得以呈现,需要在立法技术上予以逐一应对。细化转化犯相对应的罪名,体现罪刑均衡。  相似文献   

19.
犯罪人格之于犯罪预防的价值在于,犯罪人格研究促进了动态、整体犯罪人观的形成,使建立于犯罪人格之上的刑事政策更加科学、合理。犯罪人格视野下的预防犯罪路径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控制犯罪心理的生成;以犯罪人格为视角对犯罪人进行分类治理,改善犯罪人格。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团伙犯罪行为作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其行为模式是与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无法分开的。青少年团伙犯罪的行为模式可分为纠合期、行动活跃期、消亡期。对青少年团伙犯罪行为模式的分析和解释可以找到对其治理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