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不完全像个掌握大权者,……在非正式场合,人们容易把他错当成一个热心的村长。”在毛泽东过世多少年之后,西哈努克这样形容他。西哈努克已经记不起来他同毛会见过多少次了。他们的第一次会面在1956年,即1955年西哈努克同周恩来在万隆成为朋友后的第二年。他对那次会面依然记忆犹新。周恩来陪同他乘车来到中南海。当他们的车子开进毛泽东往的小院时,毛津东已经站在那里等候了。毛泽东亲自走出房间上前迎接,使这位年轻的亲王非常感动。会谈结束后,毛泽东又送他到车旁,直到目送车子走远,才返回住所。此后每次见面,都是这样,毛泽…  相似文献   

2.
晚年新活力在齐白石老人生命的最后10年,他以精美而独特的艺术创作赢得了崇高殊荣。1949年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实现了白石所渴望的安康太平。不久,他将一封湘潭老乡的信转交给毛泽东,没想到毛泽东很快派人送来问候他的复信。接着他又被选为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白石兴奋地将陆游"已卜馀年见太平"的诗句写成条幅。又刻了朱、白文两方毛泽东的名章托艾青转交相赠。  相似文献   

3.
罗雨笙 《海内与海外》2014,(6):23+22-22
正我的爷爷罗章龙活到了99岁,1995年大年初四那天去世。在他90多岁时和他接触交谈过的人都对他清晰的思路、敏捷的反应、稳健的步履、爽朗的谈吐惊讶不已。他的晚年并不寂寞,在窄小的椿园书屋里,每天都能接到一些来信,他为能得到这么些理解而感到快慰。爷爷的一生经历波澜起伏,多少带有传奇色彩。在中国近代史上爷爷很欣赏的人物是毛泽东。在载记中他引用了毛泽东青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断案     
人命案1928年3月,红军教导队随毛泽东率领的一团攻克了湖南省县县城,缴获颇丰。其中陈伯钧还搞到一支旧手枪,枪有些锈迹,扳机都不灵了,但他如获至宝,同教导队长吕赤炫耀。吕赤半开玩笑地说道:“甚么手枪?半斤铁,拉都拉不开。”陈伯钧不服气,便使劲扣扳机慢慢活动了。陈惊喜地喊道:“看仔细,是半斤铁,还是手枪?”说着便面对目赤扣动扳机。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手枪里真压着颗子弹,“砰”的一声响,子弹正中吕赤头部。教导队长被打死了,人们气愤不过,士兵委员会批准,枪毙陈伯钧。这时,毛泽东虽然心情沉痛,却格外的冷静。思…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刘少奇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下工作者到接替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然后因政见不合被毛泽东废黜,他的一生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本文以权威的第一手资料,详细披露了刘少奇在党内斗争重要关头的具体活动,重点描述了刘少奇与毛泽东发生政治分歧的始末,使人对“文革”的来由有了更深切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彭德怀谪居京西吴家花园,以自己不能为党工作为最大痛苦,曾自嘲:“半身暇日,老来偷闲学种桃。”1965年,他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说他做梦还在打仗,要求让他到农村去做点工作。不久,毛泽东委托周恩来打电话给彭德怀,约他去中南海家里谈谈。9月22日上午8时,彭德怀到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早在那里等着他。两人见面时紧握着手,相互问好。毛泽东说:“早在等着,还没有睡。昨天下午接到你的信,也高兴得睡不着。”接着,风趣地说:“你这个人有个犟脾气,几年也不写信,要写就写八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伟大的外交战略家。同时,正如坦桑尼亚前总统尼雷尔最近所说:"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者,他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第三世界。"中非关系的奠基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领导确立了  相似文献   

8.
三戏三思     
1959年4月2日,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举行。晚上毛泽东主席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湘剧《生死牌》。刚直不阿、素有"南包公"之誉的海瑞的故事引起了毛泽东很大兴趣。4月3日晚,毛泽东没安排任何活动,而是打开《明史》,精读了《海瑞本传》。4月4日上午大会上,当讲到人民公社整顿问题时,毛泽东推开发言稿,扳起右指,向与会者说起了清官海瑞:海瑞是忠臣,大忠臣!他对崇道求仙的嘉靖皇帝很不满,海  相似文献   

9.
自从电影《大河奔流》中出现毛泽东的领袖形象后,“领袖”的风姿便此起彼伏地跃现于中国多部影视剧中,《开国大典》、《巍巍昆仑》、《大决战》、《杨开慧》、《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各个时期的毛泽东身影栩栩如生地走进观众的视线。据粗略统计,在毛泽东逝世后的整整20年内,中国的银幕上,共出现了13个“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菊香书屋论兵,受到毛泽东表扬就在毛泽东于中南海勤政殿召见我的第二天,即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我作为周总理的军事秘书、总参作战室的主任,和作战室的参谋们根据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常常彻夜不眠地关注着朝鲜战事的发展。8月23日,毛泽东正在菊香书屋仔细研究关于美军最新动态的一大摞电报。他打电话给周恩来,是想彼此交换一下关于朝鲜的意见。周总理叫上我一同去见毛泽东。在菊香书屋,毛泽东一边抽烟,一边听我汇报关于朝鲜战局的六条意见,他还不时用铅笔在面前的稿笺上写上几笔。我一口气汇报完毕,毛泽东只是不住地点头,没有插…  相似文献   

11.
一个男人对身边的主席指一指,又缩回手,连续三四次军舰靠岸后,毛泽东走上码头,没有_I!汽车,就直接往大街上走,当地党政军须导在后面跟随。汽车跟在他们后面,慢慢向前行驶。走了不到200米,有一位3O多岁的男同志在马路上走,一边走一边看身边的毛泽东,指一指,又缩回平,连续三四次,他跑进一个商店把毛泽东的挂像取下来,看看毛泽东,又看看挂像,还是连续好几次。他终于认定了,跑步把挂像放回商店,高兴地大喊,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因为已经有了经验,这时,后面的汽车马上开过来,罗瑞卿把毛泽东迎进车里。这回群众还没…  相似文献   

12.
在毛泽东第二次出访莫斯科时,他曾同赫鲁晓夫发生过一场关于核战争的辩论。针对赫鲁晓夫惊恐核战争的爆发,诺亚方舟将彻底沉没的恐美情绪,毛泽东发表过一个震惊世界的讲话。 “原子弹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我看他也是纸老虎……”  相似文献   

13.
一颗明亮的星钱学森是中国的大科学家。他在中国科学家的星座中,独放异彩。他又被外电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毛泽东对钱学森是非常赏识的。他多次接见过钱学森,甚至包括自己的生日,也请钱学森到家作客。尽管钱学森对他与毛泽东的交往守口如瓶,但知情人还是将一些情况披露于世。1956年中国的火箭和导弹技术上马,这与钱学森的归国有很大的关系。那么钱学森其人就有必要在这里交待一下。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早年先后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晚年体弱多病,深居简出,能到他身边汇报情况的人很少,甚至连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副主席想见也很难。1975年9月,毛泽东另装了架“专线电话。”“电话”这一头是毛泽东,另一头是政治局,政治局开会,就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去传达毛泽东主席的“最高指示”;外面的情况,则靠此人来到毛泽东的病榻前回禀。 这个特殊人物就是毛泽东之侄毛远新。 “文革”之初,红卫兵们广泛印发一份传单,标题为“毛主席和侄儿毛远新的谈话”,毛远新的名字从此才为人所知。这个从大学毕业不算太久的年轻人,当上了辽宁省革命委员会的副主任。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189—1976年),享年83岁,按照中国人的长寿标准,称得上高寿老人了。特别是对有着特别生活习惯的毛泽东,他嗜烟如命,白天睡觉,晚上工作,嚼干辣椒伴饮烈性酒…、竟能健康地活到是变高龄,不能不认为是奇迹。集古今长寿者之经验,均有一共同点,即心胸宽阔,性格开朗,精神乐观,则必得长寿。毛泽东在《和柳亚子先生》七律中的两句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正是乐者长寿的真实写照。1945年8月下旬,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协商’国事(即重庆谈判),蒋介石以为毛泽东一定会拒绝。几天后,毛泽东不计个人安危…  相似文献   

16.
3、沉重的翅膀就这样起飞钱学森说:“我回国搞导弹,第一个跟我说这事的是陈赓大将。”钱学森归国不久,就被安排到东北参观。期间,他到了哈尔滨,他当然要参观当时的我国的神秘军事学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赓大将时任哈尔滨军工的院长,但他办公的地点在北京。他听说钱学森要参观哈军工,连夜乘专机飞到了哈尔滨。陈赓在致欢迎辞中说:“我们军事工程学院是敞开大门欢迎钱学森先生的,对于钱先生来说,我们没什么密可保。”他那天一直陪同钱学森参观,参观完后他向钱学森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钱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  相似文献   

17.
韶山来人     
正"来客人了?韶山来的?"当秘书叶子龙把老家来人的消息说出口,正在批阅文件的毛泽东赶紧停下来,一脸的惊喜如阳光洒在脸上,半信半疑地问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都是谁来了?"自1927年就一直没有回过韶山的毛泽东,怎么也不会想到,离家22年,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刻,他日夜思念的家乡竟然有亲人来北京看望他。  相似文献   

18.
正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是我们熟读的文章,应该也是我们做人的座右铭。白求恩是加拿大人,又是一个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救死扶伤,付出自已的全部精力。1939年11月12日,在医治伤员时被感染,不幸逝世。毛泽东亲笔撰写了《纪念白求恩》,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  相似文献   

19.
纽约乐与路     
他即将要出国采访,去纽约,对他这个搞新闻的人来说,这次的采访计划有点儿“跨界”:他要拍摄一部有关美国音乐的纪录片. 得知这一消息,我十分不满:“这也太不公平了,我这做了多年音乐节目的人,只能呆在家里,你这几乎不听流行歌曲的人,却要去拍美国流行音乐?!”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尤其爱读史书。在他的文章和谈话中,时常触及历史的话题,闪烁历史的智慧。以至在他身后的一段时间里,有人说毛泽东引用的中国历史典籍远远超过马列著作,他在全国解放后的兴趣始终放在中国历史典籍上;甚至说在他身上沉淀着植根于闭关自守的小农经济与封建宗法制度的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评价显然失于偏颇,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