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俸以养廉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廉政法律思想,它作为惩贪防腐的辅助手段,为廉政建设提供了物质的保障。在中国历史上,俸以养廉思想经数个朝代实践,富有成效地运行了千余年。本文拟以历史朝代为序,较为全面地勾画中国古代俸以养廉思想的实践,以期有佐于当前的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2.
“小贪”即接受“小意思”的贿赂。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认为接受“小意思”是“小事一桩”,“受也无妨”。其实事物往往是从量变到质变慢慢起变化的,小贪不堵必然滑向大贪,这是贪污犯所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周慧杰 《理论前沿》2003,(20):34-35
本文在充分肯定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提出当前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不足,探索建立一个“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败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杂感落文职     
清朝乾隆年间,某书生就读于京城。一日路经某书店,见地上遗落一文钱,忙俯而拾之,此时旁立一老翁,问明缘由后含笑而去。后书生考中县尉,备好行装欲赴任时,却被巡捕传话,不必赴任,名字已除,书生惊问何故,答曰:“贪”。书生不解,尚未到任,何由缘贪,便欲问个明白,巡捕告知可记得当年拾得一钱之事,为秀才时  相似文献   

5.
腐败不除,改革难行,发展难求,稳定难保。在改革的重大历史关头和关键发展阶段,历届湖北省委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旗帜鲜明反腐败。30年来,廉政文化建设在荆楚大地蓬勃开展。承传统.扬正气;赞清廉,斥腐恶。“廉洁从政,从我做起”主题报告会、洪山监狱警示教育基地、郧西“廉内助”学习班、红安反腐倡廉传统教育基地……廉政理念深入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在全社会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筑牢了反腐堤坝。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领导人作风建设是企业发展与稳定的基础保障,“懒、软、空、拖、浮、贪”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四风”问题的集中表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只有力行“六戒”,才能破除“四风”:一力行戒懒,率先垂范,勇站排头;二是力行戒软,敢说敢做,经住考验;三是力行戒空,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四是力行戒拖,雷厉风行,效率提升;五是力行戒浮,铺下身子,踏实发展;六是力行戒贪,清白做人,坦荡做事。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乾隆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之久,周甲内禅后又以太上皇名义“训政”三年多,其执政之久,在中国古代是空前绝后的.被史家艳称的“康乾盛世”正是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顶峰.但乾隆中期以后,特别是其统治的最后二十年,贪风大炽,有严刑峻法所不可遏止之势.在清代法律术语中,“侵”指官吏侵盗国家钱粮,“贪”则指官吏收受、索要下属或部民财物.乾隆在谕旨中曾把侵、贪的涵义作了明确的界定:“渔利于民者,贪也;蠢蚀于官者,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20日,有“河南第一贪”之称的王有杰,出现在湖北省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号法庭。  相似文献   

9.
十四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反腐败,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 必须认识到:一个文明社会,有赖“修、养、防、惩”以破解贪盗这个“不解之结”,这也就是说,现代社会治贪倡廉的有效途径是“修、养、防、惩。”我们如能认真实践“修、养、防、惩”四字方针,治贪倡廉定可获取显著成效;这犹如一椅籍其四脚站稳地面而  相似文献   

10.
反腐败的战略重点在于加强勤政建设那述宇勤政建设是针对党内、政府内为政不勤的不正之风而言的,廉政建设是针对党内、政府内为政不廉的不正之风而言的。为政不勤指的是“混”风和“假”风,为政不廉指的是“贪”风和“堕”风。在加强党风和政风建设,惩治腐败,实现党风...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春,有关“土霸王”周腊成和贪法官孟来贵的消息在三晋大地不胫而走。 2007年2月13日上午,孟来贵终于站在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 这是他平生最痛苦的时刻。手腕上寒光闪闪的手铐和面前“被告人”的牌子,他觉得是那样的刺眼……  相似文献   

12.
论贪污贿赂行为的社会危害及其防治刘缨贪污贿赂,古来有之,《史记·伯夷列传》有“贪夫徇财”之记载。辞海注释“贪”为爱“财”之意。贿赂,指私赠财物而行请托。《隋书·炀帝征下》描写当时社会是“政刑驰紊,贿货公行。”贪污贿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腐败的集...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衰亡都有其必然性,所有朝代的衰亡都有其规律性,其原因大都无外于内忧与外患诸力所致。重读明史,感到明朝衰亡更具典型性。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云”,明朝的衰亡,衰萌于嘉靖皇帝朱厚熄,实亡于万历皇帝朱翊钧,直接亡于崇祯皇帝朱由检。  相似文献   

14.
按照“游戏规则”,只有包工头贿赂县官,哪有县官去贿赂包工头的?这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当然,前提是县官想找靠山,包工头又是“中组部处长”,2006年7月5日,被称为“四川第一贪”的四川省犍为县原县委书记田玉飞,因受贿1859万余元和1330万余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相似文献   

15.
宋福范 《理论前沿》2002,1(12):33-35
“四不贪”机制,是反腐败成功的国家在长期的反腐败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理腐败的机制和措施的总和。它对于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反腐败斗争很有借鉴之处。研究“四不贪”机制的构成要素和运行特点对于反思现阶段我国的反腐败战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反腐败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综观中国历代王朝的递嬗,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无不与官吏的贪污腐败有关。因此,总结厉史的经验教训,“欲治其国,必先惩贪:一要正确认识惩贪为政治经济服务的重要性,紧迫性和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如“为官以正”的思想、“为官尚义”的思想、“节欲戒贪”的思想等,构成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和道德操守的核心,影响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名垂青史的清廉官吏。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廉政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体现着死刑的残忍度和每个朝代的时代精神。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基本的有两类,即“斩”与“绞”,但每个朝代会有相应的变化。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经历了以下发展的历程:三皇五帝至商朝:起源与渐增;西周至汉朝:繁多与残酷;三国至唐朝:减少而适中;五代十国至清朝:反动与继承;清末法律变革时期:少而人道。中国古代死刑行刑种类的态与发展体现着在中国古代具有浓厚的报复主义与威慑主义。  相似文献   

19.
彭匈 《人事天地》2013,(12):50-51
宋代是一个出大家的朝代。这与开国皇帝赵匡胤制定的一个政策分不开。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和平方式解除了将领们日后的威胁。自此,赵匡胤得了甜头的同时,也想到了自己的未来。于是制定一条“抑武重文”的政策,重用文人,优待文人,还列为祖宗家法,刻于太庙。  相似文献   

20.
宋代设置的巡检司“巡逻州邑,捕捉盗贼”,属我国历史上最早警察性质的机构。起初带有监视地方之意,后刚发展为专一维持社会治安的机关。它除巡逻、捕盗、缉私外,还负责救火、边防,已具备现代警察的某些分工。宋代农民起义不断,但却无法形成汉、唐、元、明、清等朝代出现的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这与密如蛛网的巡检设置有关。故当时人称之为“万世良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