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控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掌握犯罪征兆信息。犯罪通常是有征兆可察的,犯罪征兆可通过信息提前感知。为有效扼制和减少我国社会转型期犯罪高发的态势,亟待研究探索一种利用犯罪征兆信息运算评估的定量结果来开展预警的简便实用方法,使公安实战部门能通过对犯罪征兆信息的甄别、分析和评估,超前预判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危害,明确防控重点,合理配置防控力量,实现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2.
犯罪防控的关键是掌握犯罪征兆信息,并利用对征兆信息的超前预判来实现及时预警,以有效扼制犯罪和减少犯罪危害。防控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安机关可以通过研究犯罪规律、挖掘犯罪原因、掌控犯罪重点和感知征兆信息来提高防控犯罪的效率,促进公安临战处置机制与现代警务发展模式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3.
构建我国青少年犯罪防控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不愿意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难题。目前 ,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 ,已成为倍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因此 ,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控 ,是整个犯罪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防控 ,要从两个层面来实现 :一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二是控制、改造青少年犯罪。具体措施应从完善立法、减少司法干预、优化社会环境等五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暴力信息和色情信息是青少年遭受网络毒害的两大因素,网络暴力信息催生青少年暴力型犯罪,网络色情信息催生青少年性犯罪,网络负面信息与青少年的犯罪生成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在实践中,只有通过对危害信息的传播源、传播途径、受害者自身三条进路综合治理,才能阻截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它的形成有原因、实施有条件、萌生有征兆、发展有过程.从认识论角度看,预防犯罪是建立在总结犯罪现象、认识犯罪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本文通过走访调查、个案分析,研究了上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边缘青少年群体的生活现状,对边缘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少年司法工作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青少年法律工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已严重威胁到社会生活秩序。造成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构筑从思想道德、教育到文化建设、行政监管和法律规制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防线。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越来越严重.网络犯罪主体年轻化、专业化,犯罪手段具有极高的隐蔽性,犯罪形式多样性,犯罪后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些是新时期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显著特点.教育的缺失,网络环境的不规范性,以及网络立法的滞后性是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为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整治和净化网络环境,健全网络法律体系,以便有效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是社区发展的普遍趋势。建立基于社区信息化的犯罪防控机制有利于拓宽犯罪防控的信息来源和探索犯罪防控的社会资源利用模式,创新新时期犯罪防控方法。新型犯罪防控机制建构必须针对信息化社区服务管理智能化、社区资源数字化、社区组织网络化、社区参与虚拟化、"虚拟"社区真实化的基本特征,建构社区治安信息服务中心、社区与警务系统的信息共享机制,从而推动虚拟社区在犯罪防控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呈现上升趋势,防控难度大,急需与信息时代特点相适应的防控手段。基于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的时代特征和新型信息化控制流动人口犯罪手段不断出现,构建流动人口犯罪信息化防控模式,针对流动人口犯罪信息化防控的要素、流程和节点,努力实现基础信息精细化、信息研判常态化、信息应用多样化、阵地控制严密化为主要内容的网上作战方法,防控流动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10.
信息社会与青少年信息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信息犯罪是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网络中心的交流紧密联系的。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1.智能性。从事信息犯罪的青少年大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信息技术和熟练的信息操作技能。2.隐蔽性。信息犯罪是一种“无形犯罪”,正是由于信息犯罪的作案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囚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