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紧话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要深入开展资源“国情”教育,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广泛开  相似文献   

2.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摘自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3.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反思以往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为缓解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而作出的正确选择。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解决资源不足的矛盾,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相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宣传、技术、政策、法制等层面的工作力度.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6.
切实贯彻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十一五”规划将环保目标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环保实现民生目标,环境保护已由单纯的国策变成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二五“规划对环境与资源保护都有新的突破和创新,首先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最高纲领,建立更严格和更完善的宏观的资源环境政策,其次将生态理念贯穿到政府决策和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最终实现保护环境资源和生产效益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智慧 《求实》2006,(Z2):22-23
一、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与环境问题、环境法制建设的关系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目标是使资源得到节约使用,环境得到保护,人民过一种更加文明、健康和科学的生活,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2004年初,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问题,目的是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14,(8)
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发展背景,而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和内生动力。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实践经验表明,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利用国土空间,是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综合考察不同城镇化区域生态承载能力、开发强度和开发潜力的基础上,统筹谋划人口、经济、生态资源的合理布局,才能形成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包双叶 《求实》2014,(8):59-63
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发展背景,而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和内生动力。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实践经验表明,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利用国土空间,是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综合考察不同城镇化区域生态承载能力、开发强度和开发潜力的基础上,统筹谋划人口、经济、生态资源的合理布局,才能形成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依据区域生态承载能力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定位,依据区域生态承载能力,搞好规划设计和政策引导,建立与资源、环境、生态相适宜的产业结构、布局和规模。都市功能核心区,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电子商务、金融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都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电子信息、汽车和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研发和总装基地。城市发展新区大力发展装备、化工、消费品、电子配套等战略性、支柱型产业,建成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承接地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的产业密集带。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要依托区域资源禀赋,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到2020年要聚集全市60%以上的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