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51年12月至1952年10月,中共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场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内容,以大规模群众运动为主要形式的反腐败斗争。这场反腐运动有效地遏制了在中共成为执政党初期部分行政人员因政治身份变化而产生的腐败现象,巩固了新生的中共政权,对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各种疫病频发,不仅影响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而且削弱人民群众的劳动能力,损耗国家的经济,造成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紊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面对疫病丛生的局面,高度重视,把医疗、卫生、防疫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成功降低了各种疫病的发生和蔓延,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人民日报》作为新中国的主要媒体,通过对其1949—1956年关于国家卫生防疫事业报道的分析,梳理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从人民健康出发,开展卫生防疫实践和探索,在短时期内迅速地提高我国的卫生医疗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初步建立起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体系的脉络。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人受帮会、把头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保留有浓厚的封建残余思想,政治观念不够积极。而这一时期,新中国要实现工业化战略,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成为其工作重点,这项任务的完成要依靠广大工人的支持。为此,作为中国共产党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展开了积极的政治宣传,确实起到了不错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星 《北京党史》2013,(5):45-47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开展“三反”运动的重要决定和指示.号召在全国进行一场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9,(2):55-56
常青在2008年12月22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民”的概念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的变迁.打上了太多太多的历史烙印。在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民”与“官”始终对立而生。官是“高官”,民却只能是“草民”。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改革开放前后,有关“民”的词汇,深深留在中国人记忆中的是“农民”和“市民”。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2,(11):59-60
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会长、前驻英大使马派岗在9月17日的《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面对各种新挑战,国内有人认为我国国际环境严重“恶化”,甚至质疑我国的对外原则和外交政策。如何看待我国国际环境。需要全面准确地加以评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历史上,我国至少有三个时期处在相当恶劣的国际环境中。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安全上包围的敌对政策。  相似文献   

7.
195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过的一个婚姻大法.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布的第一个大法”①,其历史意义影响深远。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实施.新的婚姻家庭关系得到确立和发展.封建的婚姻家庭关系开始遭到批判和摒弃。在1951年冬,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曾对婚姻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北京市根据政务院关于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的指示,成立了北京市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委员会.对婚姻法的贯彻落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托原始档案,详细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响应中央号召,学习苏联宣传组织体制,建设宣传网的历史过程。重点分析了宣传网建设中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进程和存在的问题。湖南的个案在某种程度上展示出宣传网在全国由上至下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状况,对当代中国宣传组织体制建设不无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看到《党史文汇》2009年第11期和12期全文刊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名字和事迹,令人欣慰!令我感动!  相似文献   

10.
刘岩 《党史博览》2012,(10):38-39,48
《党史博览》2011年第10期发表拙作《中国共产党点燃“全民抗战”烽火纪事》一文后,有读者提出:“共产党点燃的‘全民抗战’烽火,与卢沟桥燃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烽火是什么关系?”“在全民抗战付诸实践的源头,竖一座‘中国全民抗战纪念碑’,与卢沟桥抗战纪念标志有无冲突?”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8,(9):47-47
李抒望在7月28目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文章,历来被认为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时至今日,“党八股”的种种表现不仅没有绝迹,而且时常乔装打扮、改头换面,招摇过市,举要如下:“注水文章”:作报告写文章,洋洋洒洒,本来一千字就可以讲清楚的问题,硬是拉长到洋洋万言;五分钟就可以讲完的话,一定要短话长说,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市场陷入停顿,商业资本不足,农村谷贱伤农的问题,中共中央、中财委以及各地制订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城乡物资交流、促进国内贸易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国营商业机构构建县乡商业据点,鼓励和欢迎私商游资下乡,拟订合理的工农业产品比价,疏通和拓展流通网络,恢复和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继续搞好内外交流等。经过努力,新中国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观,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工农业产品的交换,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在政治上密切了工农关系,巩固了新生政权,使我们党在执政初期赢得了战略主动,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  相似文献   

13.
为开创新中国文化事业,周恩来作出了一系列决策和部署: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方针,组织新中国文化建设。通过出席各种文化界会议并发表讲话、与各方面文化人士的交往和通信等方式,促进和实现了文化工作者的大团结。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召开期间和出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后,用很大精力组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以及各文化领导机构,为新中国各项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强调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把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作为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主要任务。提出和贯彻对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同时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问题。通过这些方面的系统梳理,充分反映了周恩来对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和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15,(1):55-56
徐立星在11月5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说,中央第二轮巡视反馈情况近日陆续公布,其中“能人腐败”问题广受关注。以官方通报形式剑指“能人腐败”尚属首次,但在实践层面,这一怪象可谓困扰已久。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限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城市,为解决农村医疗问题,1965年1月。党中央批转了卫生部关于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基层的报告。此后半年时间内,全国城市先后组织2800多名医生下农村巡诊。  相似文献   

16.
提高医保水平,实现全民“病有所医”目标,既要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又要以荤制作保障。医疗保障较为完善的国家在推进全民医疗保险时,无—例外地进行了医保立法,以法律规范、凋节医疗保障。我国的医保工作已迈开大步,但现行的《社会保险法》毕竟不是专门法律,且过于宏观,不足以涵盖整个医疗保障领域。  相似文献   

17.
近日读到王顺生、李军所著的《“三反”运动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一书,作者对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做了系统全面的历史考察,得出了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该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三反”运动的细化之作,很有研究品味,极富个性色彩。通读全书,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8.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教育。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从80%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教育、文化基础建设放在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党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扫除文盲、提高全区人民的文化水平,成为海淀区委、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1957年4月20日与21日的《人民日报》连载了一篇题为《一个工人家庭生活的变化》的文章。作者叶剑韵为了具体了解工人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工人的家庭生活起了什么样的变化.进行了采济。在普遍了解的基础上.从工人的工资收入和供养的人口.以及日常的衣、食、住等开支方面加以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把工人分成富裕户、中上等户、中等户、中下等户、经济困难户五种类型。作者选取一家典型户即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机工修理车间五级车工冯广智的家庭进行了考察.详细按时间顺序记述了这个工人家庭在新中国头七年的生活变化.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日报》日前刊登包心鉴的文章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公民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这是“权利本位”。与“权利本位”相对的是“权力本位”。回望以往,某些改革不够彻底不够到位、人民群众不够满意的根本原因,是游离了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和调动全体人民积极}生这一根本前提和根本目标,改革仅仅局限在机构内部,成为部分人的权力再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