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1年9月3日发生在新西兰奥克兰的恐怖袭击事件,是该国境内近期发生的第二起"独狼式"恐袭案。这一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促使新西兰政府加快了《反恐怖法案》出台的脚步。2021年9月30日,新西兰《反恐怖法案》在国会三审通过并正式成为法律。该法不仅扩大了"恐怖行为"的界定,将准备或策划开展恐怖袭击正式列为刑事犯罪,还赋予了执法机构更大的监视和搜查权力。  相似文献   

2.
自2013年"10·28"天安门金水桥暴恐案件发生以来,全国又发生了数起性质恶劣的暴恐案件,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引发民众高度恐慌,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面对暴恐案件,我们在对其谴责和打击的同时,还要深刻认识到近年发生暴恐案件所反映的新特点、新情况,总结暴恐案件发生的规律,反思公安机关在暴恐案件处置中的成败得失,从增加街面警力、放开武器使用权、加强教育训练、加强情报工作等多方面增强我国公安机关的反恐能力建设,从而牢牢掌握反恐斗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正继2013年"10·28"北京天安门金水桥暴恐事件之后,2014年,多起暴恐袭击事件成了这个社会不和谐的伤疤。"3·01"昆明火车站暴力袭击事件、"4·30"和"5·22"乌鲁木齐暴力恐怖事件、"7·28"莎车县暴恐袭击事件、"9·21"轮台县爆炸事件……暴恐分子在挑战人类文明底线和残害无辜者时,也在伤害自己。罪恶之后,暴恐分子的忏悔和眼泪无法终止自我悲剧,因为法律不相信忏悔,更不相信眼泪。  相似文献   

4.
张海波 《检察风云》2013,(12):55-57
2013年4月15日,美国当地时间下午2点51分,在波士顿国际马拉松比赛的终点站、肯尼迪图书馆先后发生两起爆炸,一起位于费尔蒙科普利广场酒店终点线观礼台附近观众区,另一起位于一家体育用品店,造成三人死亡,183人受伤。这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在美国本土发生的第一起恐怖袭击,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紧张,也引发了其  相似文献   

5.
许建英 《法治纵横》2014,(11):59-59
4月30日19时10分,乌鲁木齐火车站发生暴恐案件,3人死亡,79人受伤案件发生在火车站,又适逢五一节前夕,格外引人注目。5月1日经警方连夜全力侦查,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索告破。这起暴恐案件犯罪嫌疑人色地尔丁·沙吾提(男,39岁,阿克苏沙雅县人)等两人当场被炸死。  相似文献   

6.
戢广南 《法治纵横》2014,(11):58-58
4月30日器恐分子在乌鲁木齐火车站制造血腥爆炸,造成众多人员伤亡。这种典型的恐怖主义行径已经发生多起,充分暴露了暴恐分子破坏安定团结、危害各族群众生命财产的邪恶本质。面对今后可能还会发生这类暴恐案件。笔者有三点想法。  相似文献   

7.
6月16日,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北京“10·28”暴力恐怖袭击案件一审公开宣判,同天新疆三地法院对13名罪行极其严重的暴恐罪犯执行了死刑。结合案件,记者就严打严防暴恐犯罪相关话题采访了新疆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彤和新疆社会科学院科研外事处处长助理木合塔尔·阿不都如苏利。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15,(2):11-12
2014年,正义与罪恶的战争波澜起伏,留下了惊心动魂的国家记忆。这一年,"暴恐"成了威胁公共安全的最凶残恶魔,新疆分裂主义势力频频制造暴恐袭击,气焰之凶史无前例。昆明火车站的蒙面砍人暴行、乌鲁木齐早市的汽车冲撞血案,残害大批无辜民众,举国为之激愤。然而正义并没有被邪恶吓倒,这一年,以新疆为主战场的严打暴恐专项行动全面启动,凶悍亡命的暴恐之徒落网不断、受审不止。也是在这一年,我国首  相似文献   

9.
许多人把在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称作第二个耻辱日。在这次袭击中丧生的人,比62年前日本偷袭珍珠港时丧生的人还多。如同阿富汗当权者所了解的,美国的反应是相当致命的。我们的年轻一代将会在历史课上学到911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庞大的美国国土安全部是如何引导一个保护美国的新时代。大部分发达国家现在都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但面临疆独等"三股势力"暴恐活动的严峻挑战,如何从巴黎暴恐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当前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巴黎暴恐事件特点,分析了巴黎暴恐事件原因,提出加强中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暴恐活动犯罪分子是各族人民的敌人,严厉打击暴恐活动是有效预防恐怖主义犯罪的核心,严厉打击暴恐活动是宗教和谐的保障,严厉打击暴恐活动是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严厉打击暴恐活动是保障民生的需要。严厉打击暴恐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严厉打击暴恐活动必须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暴恐案件呈现高位徘徊态势,暴恐分子最常采用的暴恐袭击方式主要是爆炸式暴恐袭击、砍杀式暴恐袭击、焚烧式暴恐袭击。这三类暴恐袭击多发于人员密集的场所,现场多会出现大量人员伤亡,原始现场破坏严重,现场情况复杂。通过分析这三类暴恐案件现场的特点,站在现场勘查视角下针对这三类暴恐案件现场分别提出现场保护、抢救伤员、紧急排险、实地勘验以及舆情控制等方面的相应紧急措施,并提出依托大数据背景,大力发展科技反恐,建设反恐智库的构想,以期提高暴恐案件紧急处置和现场勘查的效率,实现对暴恐犯罪的有力打击。  相似文献   

13.
10月13日,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对莎车县“7·28”严重暴恐袭击案部分被告人作出一审判决并公开宣判,58名被告人获刑。大量法庭查证的事实显示,在宗教极端思想的作祟下,暴恐分子丧失人性,伤害无辜,令人发指。记者同期对“7·28”案件及9月21日轮台县发生的暴恐案件进行了采访,两案的大量事实都揭示出宗教极端思想是如何把人变成魔鬼的。  相似文献   

14.
自乌鲁木齐"7·5"事件以来,我国的暴恐案件呈逐年增长发趋势,发案数多,伤亡人数多,社会影响大,严厉打击暴恐犯罪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快侦快破暴恐案件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场勘查,这个证据的直接来源,是破案的关键。本文通过阐述新时期暴恐案件的特征,在分析传统现场勘验工作存在的不足的情况下,结合大数据发展趋势,提出构建大数据支持暴恐案件现场勘查的基本构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怡 《法制与社会》2013,(17):184-189
国家不法(不当)责任是国际法律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二读的通过,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强行认定阿富汗应当为此次恐怖袭击承担国家不法(不当)责任,并打着"反恐"的旗号,擅自对阿富汗发动了军事战争。随后,世界各国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反恐"活动。"反恐"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不法(不当)责任的制度造成了影响。然而,根据国家不法(不当)责任的构成要件,恐怖组织的行为并不等同于国家的行为,阿富汗既没有构成国家不法行为,也没有违反相关的义务,其并不需要为"9.11事件"承担任何责任,美国的做法则是对国家不法(不当)责任含义的曲解和任意摊派。  相似文献   

16.
根据美国国务院近期发布的《2013年度反恐国别报告》,2013年全球恐怖威胁发展迅猛,恐怖袭击事件较2012年增加了近一半,全世界大约发生了9707起恐怖袭击,造成17800人死亡。相对于以往,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更加激烈、频繁,给世界各国和国际和平秩序造成了巨大破坏。具体来说,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7.
对反恐情报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反恐工作。对恐怖袭击事件数量进行周期分析,能够求得高峰时段,从而提前做好防控。本文结合阿富汗2011-2015年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数量,对一维周期分析、二维周期分析如何应用于反恐情报分析作了说明。在此基础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数量进行一维、二维周期分析。一维周期分析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数量的周期性规律分为单波峰、双波峰、多波峰三种模式,并结合二维周期分析结果,就每种模式主要涉及国家及波峰所在月份作了列表说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周期分析适用于反恐情报分析,能够得出恐怖袭击发生的时间分布规律,有利于在反恐工作中提高防控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于 2 0 0 3年 3月 2 0日对伊拉克动武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反恐自卫权理论。美国在打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时曾成功主张过这一理论。在 2 0 0 1年“9.11”事件发生后 ,美国迅速宣布该次袭击已构成对美国的武装攻击 ,在根据情报将肇事元凶锁定为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后 ,援引《联合国宪章》第 5 1条关于自卫权的规定对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发动了代号为“无限正义”的军事行动。笔者认为 ,“9.11恐怖袭击”能否构成宪章第 5 1条意义上的武装攻击值得怀疑 ,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实际上得到了被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承认的阿富汗合法政府的同意 ,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排除了美国干涉阿富汗内政的嫌疑 ,其完全可以在“根据同意的干预”之基础上使美国使用武力的行动合法化 ,而不用借助颇有争议的“自卫权理论” ,这样解释也符合安理会第 13 68号和 13 73号决议“依据宪章自卫”的要求。美国提出这一理论旨在支持其单边主义政策 ,为新干涉主义张目 ,为美国霸权下的“民主和平”充当工具。  相似文献   

19.
黄逸 《法治纵横》2014,(19):46-48
近年来,我国各地时常发生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在接二连三的袭击中,暴恐分子精心选择时机与作案手段,以残害无辜群众的暴恐行径,制造恐怖气氛和轰动效应,以此向人民与政府示威施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阿富汗政局不稳,导致阿富汗毒品呈泛滥之势,毒品源源不断地外流。新疆与阿富汗在地理上相邻,再加上宗教信仰相同,大量毒品渗入到新疆境内,对新疆的边境安全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本文分析了新疆毒品情况,以及新疆境内的毒贩与"三股势力"相勾结,毒贩为"三股势力"提供经费,而"三股势力"为毒品的贩卖提供武装保护,助长了毒品走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这就导致了阿富汗毒品在新疆屡禁不止的局面。新疆吸毒人数增加诱发了大量的刑事、治安案件发生,破坏了新疆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