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2009,(3):F0004-F0004
武川电力公司自2003年建成自治区电力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后,就把建设国网一流企业作为新的目标。积极开展“建设一流的电网、追求一汉的管理,培育一流的队伍、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效益”建设工作,实现了“十个”转变。  相似文献   

2.
劳骥 《前线》2013,(8):86-86
有位老同志说:“党员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树牢‘天线’。”这话在理。 “底线”乃做人的“脊梁骨”,良心的“定盘星”,于事的“基准点”。缤纷世界中,做人都有“底线”。为官的“底线”则是“清廉”。  相似文献   

3.
其实,“猴年马月”原来是写作“驴年马月”的。《汉语大词典》未收“猴年马月”,却收有“驴年马月”,释义为“不可知的年月”。  相似文献   

4.
“讲究”与“将就”读音相近,意义大不一样,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和做法。对工作而言,“讲究”是办事认真,“将就”则是敷衍了事。对生活和待遇而言,“讲究”则是生活奢华,“将就”点儿倒是无伤大雅。对待工作,对待事业,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讲究”,而不“将就”。所谓“讲究”就是要把工作当学问来研究,  相似文献   

5.
凌河 《新湘评论》2014,(13):48-49
一条并不新鲜的新闻,近日引出公众热议——广东省纪委发出通知,规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说这条新闻“并不新鲜”,是说“党内称同志”这一条,多年来不知重申过多少遍;而说它仍然是一条“新闻”,则是指这个规定,竟点出了“称呼问题”的一个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涛 《党课》2012,(8):77-78
时下,有些“一把手”,在工作中存在“事无巨细一手揽,大小问题一把抓”的现象。同时,一些部门和单位在工作中凡事也都要抬出“一把手”.以示“重视”,好像一切离开了“一把手”就束手无策、难以办成。于是,什么事都需要“一把手”来抓。不管什么组织都要挂上“一把手”的大名,请“一把手”亲自任“组长”“主任”,不管什么工作都要“一把手”出面。  相似文献   

7.
史载,清朝刑部大臣冯志酷爱书画。一次,有人送他一幅宋代拓片,他让属下原封不动退回。属下劝曰:“何不打开看看。”他说:“这种宝物,一看便会爱不释手,不如封其眼,断其诱。”有些东西,眼不见,心不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封眼”来“断诱”,不能说不是一个办法。但是,有些东西,你封不封眼,它都诱惑着你,光“封眼”是未必能顶得住的。我以为,面对种种诱惑,要真正“断其诱”,重要的是“封其心”。只有“封其心”,才能不为所惑,不为所动。其实,冯志面对“宝物”能够“断其诱”,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他在“封眼”之前,就已经封了其“心”。“封心”…  相似文献   

8.
有位做地方官的朋友,曾颇有感触地对我说:“做个好官跟做个好人一样,既要有所“不怕”,更要有所“怕”。“不怕”,才能直腰杆,秉公正;“怕”,才能尽责任,行正路。经他举一反三地解析后,我便发觉在这似乎有些矛盾的“为官定律”中,有着相辅相成的哲理!仔细想想,我们有的“公仆”之所以最终犯下了愧对党和人民的罪愆,就是因为他们没能正确处理“不怕”与“怕”的关系使然。 所谓“不怕”,就是“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歪风邪气,“不怕”恶权凶势之高压,“不怕”奸佞小人之花招,永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大义大勇,始终保持刚直不阿,秉公明廉的凛凛正气。所  相似文献   

9.
史海威 《学习导报》2012,(14):30-30
“公关”和“攻关”都是解决问题、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但二者取得的成效、产生的影响、蕴含的精神并不完全相同。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关”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等方面不可或缺,但绝不能也不应一遇到困难和问题,首先想到“公关”而不是“攻关”,甚至拿“公关”当“攻关”,以“公关”代替“攻关”。  相似文献   

10.
曾那迦 《廉政瞭望》2022,(16):28-30
之所以有“牵头”的产生,本就是因为突然产生的专项工作仅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难以完成,需多个部门通力合作。但在实践中,牵头部门往往自嘲是“头疼”部门,在配合单位面前像“软柿子”,协调起来“吃力不讨好”,还面临上级的督导问责。于是一些部门和公职人员变得不愿“牵”、不敢“牵”、不会“牵”。  相似文献   

11.
林雪 《当代党员》2013,(7):70-70
“民唯邦本,本固邦宁。”毛泽东同志曾把人民群众比作“铜墙铁壁”、比作“眼睛”、比作“上帝”,并告诫众人“一刻也不要脱离群众”。  相似文献   

12.
敬业,让她在大年夜走火入“魔”;敬业,让雪地里的她如同天使;还是敬业,让她继当选“中国石油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石油十大加油状元”后,于2005年荣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首批铁人奖章”,完成了获取系统内重大荣誉的“帽子”戏法。  相似文献   

13.
“文山”“会海”早已为人生厌。可是,不少人却又不得不在“文山”“会海”中游爬。 诚然,“文”和“会”有其重大价值。有时一个会议可以扭转中国革命的航向,一个文件可以开创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由于所处地位的突出,常会陷入各种“包围”之中。许多领导因“围”而疲、因“围”而怨,也有一些领导身在“围”中不知“围”,甚至乐于被“围”、离不开“围”,最终因“围”而误,因“围”而败。基于这种环境,对领导干部而言,“识围”、“辨围”、“突围”,当是必修功课之一。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为人做事,既要“敢”字当头,又要“畏”字不忘。所谓“敢”字当头,就是敢于探索、敢为人先,勇于突破成规定势,不断开拓前进;就是敢于坚持原则,不是是非面前不开口、发表意见“顺竿爬”、原则问题“打哈哈”,而是需要“拉脸”的时候无所畏惧;所谓“畏”字不忘,就是有所敬畏,怕为政不勤、为政不廉,怕辜负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望,时刻督促自己为民、务实、清廉。“敢”与“畏”虽然是两种对立的心态,但需要有机地统一在思想和行动中。只有“敢”字当头,才能摒弃老框框,开创新天地;只有“畏”字不忘,才能兢兢业业,勤政廉政。“敢”与“…  相似文献   

16.
“做秀”与“做事”,是有根本区别的。有一副对联是:“善于做秀的人,虽然风光无限,但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勤于做事的人,尽管默默无闻,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副简单的对联比较全面地概括出了“做秀”与“做事”的不同:从目的上说,“做秀”是为出名,即“风光无限”,而“做事”是  相似文献   

17.
高深 《求是》2006,(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伟大战略目标,也是举国一致的愿望。但是少数领导干部对“和谐”还存在着一些误解。比如认为,“和谐”即是“同一”,如果稍有不同、稍有分歧,就认为是“不和谐”。这些人在实行民主集中制时,习惯于“一言堂”;在研讨某个问题时,习惯于没有“杂音”;在贯彻上级精神时,习惯于“照本宣科”。岂不知“和”与“同”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古代思想家孔子看来,君子注重团结、尊重差异,小人却随声附和、朋比不周。在分辨“和”与“同”的问题上,晏婴的见解独到且深刻。有一次齐侯…  相似文献   

18.
任炳 《前线》2011,(11):57-57
“快”,指很有速度。 环顾当世,“快”无处不在。曲艺中有“快”板、“快”书;摄影机中有“快”门;爽快的人说话叫“快”人“快”语,好传闲话的人叫“快”嘴;紧急传递的文书叫“快”报、实物叫“快”递;简便省时的饭食叫“快”餐;跑得“快”的车叫“快”车;落笔成文的作者称“快”手……  相似文献   

19.
时下,有些单位和部门的主要领导被称为“老板”“老大”的风气日渐流行起来。许多人也将“老板如何如何”、“我们老大说了”等等挂在嘴边,而不少被称者也受之安然。 追本溯源,旧社会称那些资本家、掌柜的或雇主为“老板”;而“老大”出现最多的是在港台影视片中,黑社会的头目一律被称“老大”。可见,把身为人民公仆的党政机关领导也称为“老板”“老大”,完全有悖于党的原则和宗旨。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4,(10):18-19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要求政府机关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细化说明“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相关数据显示,政府机关“三公”经费公布三年来,各级各类政府机关的“三公”经费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