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6月,辽宁承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工作组会议胜利召开。从辽宁省正式接任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中方主席省以来,辽宁与"17+1"国家的合作日渐深入。随着中国(辽宁)中东欧17国国家馆的建成和开放,辽宁与中东欧"17+1"国家的合作也进入实质性合作的新阶段。如何发挥辽宁优势高效地开展与中东欧"17+1"国家的合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里,我们探讨一下辽宁与中东欧"17+1"国家开展合作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石岩 《侨园》2019,(Z1)
<正>1月16日,由辽宁省商务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沈阳市商务局、沈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的中国(辽宁)中东欧16国国家馆启动仪式在沈阳举行。此举拉开了在"16+1合作"框架下中国(辽宁)与中东欧16国全面合作的序幕。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商务部欧洲司参赞索鹏,辽宁省商务厅厅长宋彦麟,沈阳市委常委、铁西区委书记李松林,沈阳市副市长阎  相似文献   

3.
旅游合作是新疆与中亚次区域众多合作领域中的最佳切入点。在合作方面,新疆与中亚次区域具有旅游合作愿望强烈、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互补性强、合作历史悠久、市场制度供给足、合作机制健全的独特优势,合作前景广阔。新疆应利用这些优势,与中亚次区域各国在健全旅游合作政策、建立旅游合作机制、大力发展边境旅游、改善次区域基础设施、整合次区域旅游资源,设计开发跨国旅游线路、联合开展宣传促销等方面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9,(11)
<正>波罗的海三国(以下或简称"三国")既是中东欧"17+1"合作伙伴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国。自独立以来,与中国的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双边战略需求的不对称性导致波罗的海三国与中国关系始终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广泛实施,中国-中东欧"17+1"合作机制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欧盟合作的发展,如何推动中国与波罗的海三国关系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侧重点。在这里我们从人文交流的角度探讨一下深化中国与波罗的海三国关系的现实可行性。波罗的海三国国家不大,成为独立国家的经历也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8,(4)
为推进辽宁省与中东欧16个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16+1"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建设,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每期重点介绍中东欧16个国家的经济、能源、工业、农业、外贸等概况以及与中国的传统友谊、双边经贸合作情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正"16+1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伙伴关系的新形式,开创了中欧关系中的多层级的合作机制,提供了处理对欧关系的新思路。从2012年华沙会晤以来,"16+1合作"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的16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和交通物流的合作中获得了新的增长点,有力地推动了各方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整个欧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目前东北亚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阻碍东北亚旅游合作的阻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东北亚旅游合作的新构想:立法,合作共赢;市场细化与宣传;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为东北亚旅游合作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0月22日,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第四次工作组会议闭幕式上,辽宁省正式接任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中方主席省。辽宁将在2019年承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工作组会议和2020年承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两年辽宁将是两场重要国际会议的主场,这对正在走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8,(11)
正为全面梳理辽宁省与中东欧16国交流合作情况,安排部署即将在辽宁召开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工作组会议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有关工作,11月2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应中元主持召开辽宁省中东欧16国交流座谈会,全省14个市外办20余名代表参会。会上,全省14个市外办代表分别从与中东欧16国合作情况、2019年出访上述地区计划、下一  相似文献   

10.
穆重怀 《侨园》2022,(9):36-37
<正>2022年,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已经走过了第十个年头。这十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后疫情时代,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深化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中东欧国家落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解决好这一课题对于进一步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促进中欧关系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企业创新的合作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增加社会整体福利,但由于交易成本、信息及企业行为博弈等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创新合作往往不尽人意,实践证明,由企业的地域相近性形成的"创新域"是一条可行的改善途径。本文将创新、空间因素与企业行为三者结合起来,通过对"创新域"内企业创新合作行为的分析,试图从企业行为的角度来解释创新的空间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12.
正中欧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它联结了世界两大经济体,对于世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何借助中国-中东欧国家"17+1"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伙伴国的参与来推动中欧关系向好发展是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里,我们就中国与拉脱维亚的关系发展历程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石岩 《侨园》2019,(Z1)
<正>1月15日,辽宁省副省长陈绿平在友谊宾馆会见中东欧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团一行。陈绿平代表辽宁省人民政府对各位使节来辽宁出席中国(辽宁)中东欧16国国家馆启动仪式并进行友好访问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辽宁省省情和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指出,当前,辽宁正在加快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中央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辽宁积极扩大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构筑了三条通往欧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8,(Z2)
正为进一步推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通过高层互访,加大全面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框架,促进富余产能走出去,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求发率辽宁省友好经贸代表团于2018年6月7日至10日访问了罗马尼亚,分别会见了罗马尼亚两位副总理和布拉索夫省主席,拜会了罗马尼亚卫生部,并考察了罗马尼亚辽宁工业园。陈求发在会见罗马尼亚副总理斯特凡时说,辽宁十分重视发展同罗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8,(Z2)
正10月20日,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在保加利亚索菲亚市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全球发展理念,地方合作实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发来贺信。保加利亚总理博伊科·博里索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保加利亚、捷克、塞尔维亚等16个中东欧国家的地方政府代表团和经贸团组,辽宁、河北、浙江等14个省区市政府领导分别率团参会。保加利亚欧盟轮值主席国事务部长帕弗洛娃主持开幕式。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期内,党的基层组织出现了组织结构、功能体系弱化现象,这对我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运用西方新近兴起的治理理论,对义乌"市场党建"模式作一深入剖析,可对新历史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功能转型与组织创新作出有益的探索.在义乌,政府放权为政府与经商户间"合作治理"模式的开展释放了制度空间,但目前经商户群体还无法承担起政府合作治理伙伴的角色.义乌市场党组织在政府与社会"合作治理"运行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关系与纽带作用,有效助力"合作治理"解困.  相似文献   

17.
金湾是珠海全域旅游主战场之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把全域旅游打造成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以金湾"航空旅游+产业"为引爆点,提高金湾旅游的知名度;立足金湾"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城田相映"的特色,设计独特新颖的旅游线路,强化"悠游金湾""欢度国庆·畅享金湾"品牌;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深入推进区域旅游与直接相关产业全面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日本韩国旅华客源市场特点及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君  王晶 《学理论》2008,(6):46-49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东北亚旅游合作,尤其是中日韩三国旅游合作态势良好。随着三国国家、地方政界、企业及学界的协力推动,三国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国和旅游目的地。针对日韩两国旅华客源的市场规模、成分结构、年龄结构、购买力特点及心理等特点,应有的放矢的制定策略、调整对策,以其更好地扩大和拓展我国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9.
吕成  于晓琪 《理论导刊》2012,(6):25-27,30
区域旅游合作是政府的一种法律行为,应当受法律的调整和规范。区域旅游合作中政府行为的法律规制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明确合作协议的法律效力;二是编制跨区域规划,为合作各方提供统一的行为规则;三是加强旅游信息交流,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一带一路"倡议全面落地的当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经贸、科技等合作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也提上了日程。以双边文化教育合作推动文化认同、民心相通是当下人文交流的重要渠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教育合作对于双边民众交往具有特殊的作用,将有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