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是搞市场经济,就越会强调人文精神。因为市场经济在把人物化的同时,人们超越物化的追求突出了。所以,近年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人文精神。从研究状况来看,人们很难对人文精神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人文纵横》一书中,作者力求对人文精神给出自己的理解。他指出: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一词里都包含着“人”和“文”两方面的涵义:即关于理想的“人”与“人性”的观念,和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所设置的各类学科。古希腊时期认为理想的人就是自由的人,所以西方的人文传统自始至终贯穿着“自由”的理念。在中国,“人文”一词同…  相似文献   

2.
<正>“因为自己体会过一个人去医院的心情,所以明白那种孤独感!成都需要陪诊的朋友可以联系我!”2月18日,今年26岁的四川雅安女孩李悦汀在小红书上发布了自己春节后的第一条推文,正式加入陪诊师这一新就业群体。她给出的陪诊价格是80元/小时,200元/半天,400元/全天。在发出这条推文后的第二天,李悦汀就接到了第一单陪诊业务。一名女士亲友都不在身边,又着急去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做一项手术,便找到了她。“术前我帮她取了个药,把她送进手术室,等出来以后再陪她输完液就结束了,一共就用了半天时间。”  相似文献   

3.
“次 道 德 ”是 个 新 词 ,选 自 一 本 新出 版 的 书 中 ,一 些 权 威 的词 典 还 没 来得 及 收 录 。 这 个 词 所 要 表 达 的 意 思是 ,一 些 实 施 不 正 当 行 为 的 人 ,有 时在 实 施 不 正 当 行 为 中 却 遵 循 某 种 道德 规 范 。 如 小 偷 窃 取 他 人 钱 财 以 后 ,把 对 自 己 无 用 而 对 失 主 很 有 用 的 证件 、钥 匙 、手 机 卡 等 “完 璧 归 赵 ”;绑 匪劫 持 人 质 后 只 勒 索 钱 财 , 不 伤 害 性命 ;盗 版 软 件 也 贴 上 防 伪 标 志 ,声 明确 保 质 量 并实 行 “三 包 ”之 类 。这 种近乎 “盗 亦 有 道 …  相似文献   

4.
瓜田 《前线》2006,(10)
“史无前例”这个词,现在不大常用,概因以前使得太滥。瓜田今天之所以想起这个词,是因为见到一个挺振奋中国人的“史无前例”的事情。这就是全世界正在涌动的“汉语潮”。今年瓜田有幸跑了一趟欧洲。所到国家中,只见旅游点的人几乎全是外国游客,本地人极少。很多小贩流动于各个历史名胜景点,兜售旅游纪念品。这些人由于“工作需要”,每个人都学了些外国话,包括汉语。由于中国游客多,所以汉语说得蛮好。见到中国人,他们就“你好你好”地打招呼,接着用汉语大嚷:“一个欧元两个!一个欧元两个!”中国人听了十分受用。在威尼斯,瓜田想从小贩那里…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意思是“喜好社交的、同伙的、集体的”.早在18世纪末,就有人使用“社会主义”一词.1803年,意大利传教士贾科莫·朱利阿尼写的《驳社会主义》一文,把社会主义看成上帝安排和自然界继承下来的一种传统的社会制度。1822年,罗伯特·欧文的一位通信者爱德华·科珀,第一次用英文写出“社会主义”这个词,1827年11月,罗伯特·欧文的信徒主办的《合作杂志》上,第一次公开使用了“社会主义者”,指主张财产公有制的人。1832年,法国的乔西叶尔在圣西门主办的《地球》期刊上,把社会主义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有组织的联系。1834年,  相似文献   

6.
“人 文”一词见于中国古代哲学典籍《周易》 ,所谓“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在古人看来 ,研究“天文”和“人文” ,了解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规律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从事生产活动和文明创造。“人文”就是化人 ,最高目标是“化成天下” ,达到高度文明的社会境地。国家治理同样也应本着这样的人文精神 ,把人文精神的发达作为追求目标。“五四”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使当代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  相似文献   

7.
爱的奉献     
韩淑敏 《党课》2009,(2):61-63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首家喻户晓的《爱的奉献》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全国十大肢残人创业之星”韩淑敏正是这样.用无私的博爱奉献之心.让一个个失去希望的孩子看到了曙光.使一个个陷入绝境的家庭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相似文献   

8.
“小富不算富,离土离乡找‘钱’路”,这已成为扶余县农民的口头禅。曾经老守田园、小富即安的扶余县农民已不再安分,纷纷走出家门奔“钱”程。这是全县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带来的喜人局面。2003年,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9万人,劳务收入2.5亿元,今年计划转移7.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亿元。目前,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多人,并有  相似文献   

9.
“企业走向市场”是针对“把企业推向市场”的提法而言的。我认为后者的提法不准确。这一提法的不科学性在于:作为商品经济的实体企业来讲,走向市场是它自身的要求,不存在“推”的问题。所谓“推”的提法似乎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在走向市场问题上是被动的,没有自觉的要求;企业是被“推”的客体,主体则是政府。因此,愿不愿意“推”,用多大的力度“推”,都决定于政府,企业无能为力。这是旧体制的观念反映。“企业走向市场”相对于旧体制是一种根本性变革。其中有不少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一条新闻能不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去看,标题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题好一半文”。一个好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新闻添辉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郑培民同志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日记最能打动人,尤其是记载他家如何拒绝他人送来的钱物,更折射出郑培民家“后门”的坚固:“某某同志来家,我不在家,他请我爱人转交给我一封推荐信,并送了5000元钱,讲请我爱人杨力求旅游用。力求当即指出,这是送‘错误’给我们,绝对不能收!”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短文说:近代意义上的“革命”一词,是孙中山先生最早倡用的.在这之前,中国只有“造反”、“起义”、“暴动”等词,向来不用“革命”两字.1895年10月,兴中会在广州运送军械,准备起义,却不慎走漏风声,陈皓东等70余人被清军逮捕.不久,孙中山、陈少白、郑弼臣(士良)3人被迫自香港东渡日本.11月初经过神户时,3人登岸后买了一份日本报纸看,见上面登有一则新闻《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孙中山(时年29岁)阅完对陈少白  相似文献   

13.
1945年 7月 ,黄炎培先生在延安与毛泽东探讨历史兴亡周期现象 ,随后 ,出版了《延安归来》一书 ,用了“周期率”一词。近几年来 ,有人认为“周期率”是对“周期律”的误引或者误用。而笔者认为 ,“误引说”或者“误用说”是不成立的 ,应该用“周期率”。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早对“周期率”提出异议的是李振民在 1 991年第 3期《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律”》一文 (以下简称李文 )。在该文的注释中 ,他认为黄炎培将“律”误用为“率” ,“周期率”应用“周期律”。建党 80周年时 ,不少人重提毛黄探讨的历史兴亡周…  相似文献   

14.
长沙地区近来有一个流行颇广的词,它的读音为它常见或常闻于有关处理民间纠纷或刑狱等类事物上。有时更作为罪犯及其家属亲友常用的口头禅,被引用于报道这类事物的传媒上。对于后者,兹事体大,值得一议。按照这两个汉语普通话拼音,无法用相应的文字把它对译出来,还其本来面目。这是同为天底下原本就没有读这两个语音的现成的语言或文字。它们是被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后,不怀好意地制造出来的。根据出现在媒体报道和市民交谈的“语境”,它们只能是“了难”山acnan)一词。词义是“了结灾难”的意思。这后一个难(n乙n)字,字典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汪树安  吴晟  马会东 《党课》2006,(1):55-55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集中力量狠抓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因地制宜,创新选举模式。在个别宗族势力强、派性严重,容易造成少数人操纵选举的村,依然实行“两推一选”。在推行“直推直选”的村,又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预选、  相似文献   

16.
近来,在翻阅报刊时,“底线”一词屡现倩影。《汉语大词典》对于“底线”一词的诠释虽有三个义训,但与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底线”又有所不同。我所说的义训是用现代社会的生活习俗和典章制度,来训诂“底线”的词义。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9,(11):49-50
杨继绳在2009年第9期的《中国改革》上撰文指出:“人民”是当今用得最多的两个字。怎样理解这个时时见、处处见的词呢?“人民”是集合词,这一集合,就淹没了成千上万的个体;“人民”是抽象词,这一抽象,就抽去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人”一旦被抽象为“人民”,就成了没有声音、没有面目、没有形体的幻影。就成了可以任意雕塑的大理石,可以把它雕塑成至高无上的神,顸礼膜拜;也可以把它雕塑成铺路石,踩在脚下。  相似文献   

18.
到2005年8月8日,朴文国担任本溪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一职刚好3个月。回顾此前的职位竞争经历,朴文国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这次升职,群众信服,自己底气也足。因为是通过‘双推双考’干部选拔机制任职,而不是个别领导或少数人的意志决定的结果。”朴文国所说的“双推双考”,是本溪市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所谓“双推”,即在干部推荐环节,实行自我推荐和群众推  相似文献   

19.
对“老年人发挥余热”之说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报刊上经常出现“老年人发挥余热”的提法。有时一些领导同志在报告中也常用“余热”一词。很多人后来逐渐明白,“余热”一词是名为褒奖实为贬义之词。故近年来已不大用“余热”来形容老年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了。最近,一家报纸上有一篇报导,小标题为“45名离退休党员乐呵呵地发挥着余热”。看了这篇报导,想想这个标题,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为居民做好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仅仅是发挥余热吗?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人们所称的老年人发挥的“余热”的含义。按照词义,“余热”无非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多余的热量…  相似文献   

20.
一 般 来 说 ,国 家 干 部 都 会 随 身 带个 公 文 包 ,既 是 工 作 需 要 ,也 是 生 活习 惯 。 这 公 文 包 有 单 位 发 的 、别 人 送的 、也 有 自 己 买 的 ;有 国 产 的 、进 口的 ;有 羊 皮 的 、牛 皮 的 ,甚 至 还 有 鳄 鱼皮 的 。就 数 湖北 宣 恩 县 椿 木营 乡 民 政办 助 理 周 国 知 的 “公 文 包 ”最 特 殊 、最别 致 、也 最 引 人 注 目 ,他 的 “公 文 包 ”是 湖 北 山 区 农 民 经 常 用 的 竹 背 篓 ,不论 进 城 开 会 还 是 下 乡 工 作 ,他 都 一 直背 着 这个 背 篓 ,一 背 就是 20 年 。 干 部 们 公 文 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