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我是文城镇坑美村的村支部书记,不是文城镇的党委书记,更不是文昌市委书记,我的小名我知道,我是泥腿子出身,在坑美村是调不走,挪不动的,就像村头的大榕树,要在这里扎根的。老百姓选我当代表,我就要当好这个代表,当个称职的代表。上级党组织相信我,我就要把这个村支书当好。如果坑美村没变化,经济搞不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乡镇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促进农村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形势的变化,当前乡镇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中,面临迫切的问题,如何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乡镇企业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再创辉煌,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家乡在故黄河畔,听老人们讲,这儿原是一片荒草地,广袤无垠,茅草丛生,在冬季风中抖动的野草,发出清远而寂寥的声响,春天则风沙遍野,贫瘠的土质长不出庄稼。上世纪六十年代,知青们下放在这里开垦荒地,种植苹果树。望着眼下大片大片的苹果树林,叶子青翠欲滴,果实缀满枝头。我就会想起他们当年栽种时的艰辛,浇水施肥,修剪除虫,一天一天将果树种绿。如今果树树冠已长成巨大蘑菇状,春天满树的苹果花,粉得似霞,  相似文献   

4.
1840年鸦片战争,异邦的铁蹄,飘洋过海,惊飞了栖息的海鸥,惊散了香港的春梦:沉重的枷锁,使香港失去了自由,坠入了深渊,生生地被人剥离于母亲的怀抱。屈辱的历史一页页地在时间的熔炉中熊熊燃烧,从那时起,母亲期盼的目光穿过了多少春风秋雨,她的人民为挣脱枷锁牺牲了多少儿女。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著名诗人闻一多饱含热泪,将被帝国主  相似文献   

5.
人生如茶     
费城 《人事天地》2010,(23):63-64
一片茶叶要经历多少风雨,忍受多少煎熬,才能百炼成茶?人的生命旅程曲折往复,犹如这杯中茶叶,无声舒展,淡然收尾,沉静,清苦。那味蕾上的涩涩清香,是生命的滋味,亦是茶的滋味。一片茶叶,看起来那么纤弱,放入杯中,与水融合,绽放出清香。然而,就在茶叶与沸水相融,热烈舞蹈的时刻,人们的目光往往忽视了茶的实质,而注意那杯中之水了。在浩瀚的岁月中,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有多少人能及得上一片小小的  相似文献   

6.
传说,在远古时代,世界有如一个大鸡蛋,处于一片混沌之中,没有天,没有地,没有水,没有阳光,没有空气,更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直到有一天,一位名叫盘古的英雄诞生,挥动巨斧,开天辟地,才造就了如今天高地阔之朗朗乾坤,人类也得以在这片新新世界中繁衍并生生不息。时空变换,斗转星移,潮起潮落,如今已是人类的公元21世纪,这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着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英才不可或缺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英才特质在于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勇敢开拓、孜孜进取。王蒙———正是这样一位集上述特质于一身,在国际标准认…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调解根深蒂固的原因一是文化传统的积淀,这是民族性的;二是人类对和谐的追求,这是世界性的;三是对人性美的呼唤,这是普适性的.调解建构中现存的缺陷主要是因为文化概念的混淆,文化生活的变化,文化心理的影响,一方面是对调解本身的理解缺乏周全的通盘考虑;另一方面是制度设计与当下的形势不合拍."美在和谐"的命题启示我们,在调解制度的建构上,应谨守和谐情怀去设计调解制度,按照"美的规则"去建构调解文化.现实生活中应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分析现代社会形势,顺应民心民情,批判吸收国外ADR的经验,对调解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细致化、具体化,实现传统固有的社会规范上升为现代的法律规范,依靠法律,形成新的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8.
对优化西部地区投资软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西部兴起了新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尤其是西部发达地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呈现激烈的竞争态势.在各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硬件建设以吸引资金、人才、技术聚集的基础上,软环境成为招商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优良的投资软环境是一个地方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吸纳生产要素的聚宝盆,谁拥有良好的软环境,谁就拥有了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潜在财富,因此,作为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必须清醒地估价自己的环境状况,深入了解企业对投资软环境的总体评价,找出与沿海和周边发达地区的差距,寻找对策,以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区域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会计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其培育的人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高等会计教育需要树立市场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同时要更新教育内容,转换运行机制,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及其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促进高等会计教育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离不开广告,然而,虚假广告的大量出现,不但损害了消费者和同行竞争者的利益,而且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为了严厉打击虚假广告,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应该完善立法和执法工作,加强惩处力度,发挥教育和监督的功能,坚持预防与治理双管齐下,从而有效遏制虚假广告.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将指使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人,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这一规定存在不足.因为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过失犯罪,而我国刑法对共同过失犯罪规定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司法解释虽然间接承认了共同过失犯罪,但对指使逃逸的行为人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还是有失妥当的,且没有考虑二者构成间接故意杀人共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环节的弊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环节的存在对交通事故的处理带来了严重影响 :一是延长了事故处理过程 ;二是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陷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事故责任认定与重新认定、甚至行政诉讼工作之中 ;三是严重影响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办理 ,不利于打击交通肇事刑事犯罪 ;四是给交通事故当事人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使之不能及时得到赔偿 ;五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办案资源本身也是一种浪费。应当删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环节 ,修改相关法律法规 ,改变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事故处理中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的探讨——基于对一个案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肇事罪是行政犯罪,必须以行为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为前提。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除了承担行政责任外,还需要具备其他条件。在适用《刑法》第133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规定时,必须注意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逃逸”与《刑法》意义的“逃逸”是两种本质不同的行为,同时不能违反“同一行为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虽然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规定于交通肇事罪,但其本身仍具有独立性,认为该情节属于结果加重犯、情节加重犯或者复杂的情节加重犯的观点均不能合理解释相关立法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的主观罪过形式不是过失,而是间接故意。同时,刑法之所以对"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规定了七年到十五年有期徒刑,实际上是因为该情节的法律评价范围包含了对不作为形式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5.
危险驾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现行法律对危险驾驶的立法规定不足,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无法正确评价该行为,有必要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准确地界定,在刑法中单独增设危险驾驶罪,将酒后驾驶、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围,作为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间的过渡性罪名。  相似文献   

16.
交通肇事罪立法完善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型工程运输车的违法违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愈演愈烈,造成的交通事故触目惊心。适当提高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对增强驾驶员的责任心,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是有好处的。要完善相应的立法,应当从完善交通肇事罪主观罪过的认定规定、完善交通肇事罪结果的认定方法和法定罪刑配置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对交通肇事行为的责任判断,道路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立足于交通秩序的整体状态,而刑事司法部门则重点立足于因果关系,这两种判断标准的不同会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因而应将交通肇事行为的责任判断标准统一起来,采用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试论交通肇事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但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以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则要加重处罚。在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比较多,行为人主观上又多为故意,因此对行为人的行为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同时在处罚时也应将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交通肇事罪中的被害人过错是指在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因肇事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共同过错行为造成重大事故时,被害人对损害结果的产生具有原因力的过失违章行为.它具有不同于其它类型案件被害人过错的特点.其不影响罪的构成,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被害人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以上的,被告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实际上是夸大被害人过错在定罪中的作用,并违背了犯罪构成理论.交通肇事罪中的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并且对加害人刑事责任大小的影响是相对确定的,应将其作为交通肇事罪的从轻情节予以法定化.  相似文献   

20.
交通肇事罪是行政犯罪,必须以行为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为前提。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除了承担行政责任外,还需要具备其他条件。执法部门在适用刑法第133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选”规定时,必须注意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逃逸”与刑法意义的“逃逸”是两种本质不同的行为,同时不能违反“同一行为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