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随着商品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明显,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自身及相关的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流通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体,并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率也在不断加深。为促进中部商贸流体系与市场体系建设,必须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为方向;加快商品流通速度,发挥流通对生产的服务和引导作用,形成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商务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普烈洪 《创造》2003,(12):8-9
构建建水商贸区域流通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实现经济大循环,是实现建水区域经济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云南建设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作为地处滇南商贸重镇的建水,重现历史辉煌,重建建水辐射边疆周边市场的商贸区域流通格局,重视老丝绸古道辉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3.
任保平 《求索》2011,(1):8-11
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在于消除城乡市场分割,实现城乡商贸流通统筹,推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而统筹城乡商贸流通应坚持八大基本原则:城乡交易效率的提升是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逻辑,资源禀赋条件是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先决条件,专业化市场的发育是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基础,多业联动是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基本路径,农村流通主体的再造是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关键,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出发点,转型与创新是城乡商贸统筹的动力,城乡双向流通是城乡商贸统筹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11,(18):64-65
步森集团创建于1985年,是一家集服装、建材、房地产、商贸流通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下属步森服饰等5家子公司,总资产达10多亿元。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1,(8):92-93
任保平在《理论导刊》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大生产与小市场是我国城乡一体化中的主要矛盾,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解决大生产与小市场矛盾的关键在于建立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以商贸流通体系改革破解城乡一体化的难题。要以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推动实现城乡之间各自分割和封闭的单向商贸流通体系向城乡之间互动融...  相似文献   

6.
李文深 《政协天地》2010,(12):46-46
宁化与赣南接壤,是福建省确定的6个重点边贸试验区之一。今年5月份,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如何进一步加快边贸流通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提升商贸流通产业品位,拓展市场辐射半径;创新商贸流通营销方式,激活市场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7.
2014年.全省商务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开拓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推进大开放”的总体要求.围绕“拓市场、促消费、扩投资、创优势、优服务”的中心任务,着眼于培育商贸流通与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内外贸易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民导刊》2012,(3):80
覃家岗是沙坪坝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沙坪坝区东部"一核两翼"发展战略中的南翼,是典型的"城中之镇"、"镇中之城",是最早的"中国亿元乡镇"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上桥、新桥都市工业园汽摩产业集群,以马家岩建材市场、西物市场、梨树湾金材市场为代表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以覃家岗建筑公司等三大优势产业。特别是2011年,覃家岗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五个重庆"建设这个中心,以建设直辖市现代化文明示范街道为目标,在街道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9.
推进"市场大省"向"现代商贸流通强省"转变,是传统服务业提升的需要,也是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一大重点。浙江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具有专业市场、交通区位和流通网络等综合优势。"十二五"期间,应抓住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重要契机,以转变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相似文献   

10.
夏晓玲 《新重庆》2006,(6):40-42
涪陵商贸流通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重庆直辖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为涪陵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但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与把涪陵建设成为50万人口大城市的要求相比,涪陵的商贸流通产业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要充分认识商贸流通产业在涪陵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建设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涪陵商贸物流中心,从整体上提高涪陵商贸流通产业的竞争力、吸引力和辐射力。使之成为涪陵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直辖五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市场日益繁荣,人气日益兴旺,全市初步建立起组团式、多层面、城乡贯通、繁荣活跃的市场体系,流通规模稳步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市商贸流通发展还存在流通规模偏小、现代化水平较低、对经济拉动不强等问题。为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现就我市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商贸流通业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商贸流通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商贸流通的现代化是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是把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客观要求。同时,发展商贸流通业,对于增加就业岗位,吸  相似文献   

12.
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组建于1998年。以乔彬为董事长的一班人紧抓发展机遇,按照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和做大做强、提升功能的要求,先后投资2亿元进行重新迁址扩建和不断升级改造,建成了一个规划布局合理、各项设施先进、市场功能完善、管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重庆市商贸流通发展较快,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国有流通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05年底已完成改制任务的83.4%,累计安置职工104681人,化解债务21.1亿元,重组新企业740户;初步构建起大公司大集团主导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先后组建和完善了商社集团、商务集团、粮油集团、新华书店集团、医药股份、新合集团、物流集团等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形成了推动流通现代化的骨干力量;都市中央商务区、区县商圈、城镇商业特色街(专业市场)和乡镇(社区)商业点四个层次的商业中心,成为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农村市场“双建…  相似文献   

14.
《人大建设》2014,(9):F0003-F0003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是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承担着全省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副产品购销收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及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等重要任务。全系统现有省辖市供销社18个、县级供销社132个、基层供销社1876个,社有企业3120个,经营服务网点7.38万个,资产总额500多亿元,所有者权益200多亿元,干部职工40.9万人。  相似文献   

15.
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江苏省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横贯市中心的淮海路,全长4.6公里,被誉为徐州的十里长街。既是市区东西交通的主干道,又是传统的商业街,有大小商铺520多家,市区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商贸企业大多聚集于此。在全市的商贸流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苏北和淮海经济区也有一定的影响。从199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把淮海路创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活动摆上了重要位置,坚持在加强建设中提高、在解决问题中进步、在形成制度中巩固、…  相似文献   

16.
赵建军 《群众》2021,(5):9-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江苏市场规模大、商贸流通业基础好,要加快完善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村现代商品流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建设农村商品市场体系,是农村现代商品流通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海南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发展三个体系,即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力争到2010年初步形成以乡村零售网点为基础,以大中型批发市场和连锁配送为骨干,以农民流通合作组织和大中型农村流通企业为主体,布局合理、服务规范、功能齐备、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大市场。“十一五”期间,我省计划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统筹视角下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服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俊华 《求索》2011,(9):42-44
城乡商贸流通经济是现代社会的先导产业,也是衡量现代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商贸流通业是城市相对发达,而农村相对落后,城乡二元矛盾突出,城乡商贸单向流通,抑制了城乡统筹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现状,揭示了城乡商贸服务体系不完善对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服务体系建设的制约,提出了城乡统筹视角下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服务体系的目标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浙江》2010,(7):24-24
开展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健全商贸流通体制,促进自由贸易的重要探索。义乌将在健全国际贸易便利化体制,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探索内陆城市国际化途径,创新产业联动发展机制,推进区域合作,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先行先试,努力把义乌建设成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全国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商贸流通体制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建设大型专业市场,是适应社会主义大市场、大流通,促进经济繁荣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市越来越重视大型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培育,至去年年底,全市除各镇建立的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外,已建成和筹建大型专业市场20个,年成交额28亿元,其中年成交额超10亿元的有2个,超亿元的有6个。金三角建材市场和江阴纺织市场登全省10大专业市场之列。江阴食品城和纺织市场分别为全国大型市场50强的第27名和32名。我市在蕴育和发展大市场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