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斌  胡鸿保 《思想战线》2004,30(6):14-17
“口述”和“传统”以及“口述传统”一直都存在着诸多争议。从“传统”的建构来看 ,社会记忆使“传统”通过“现在”而被呈现。从史学角度来看 ,“口述”与“历史”的携手不仅打破了历史陈述的垄断 ,赋予历史平民化、大众化的基本特色 ,而且也促使一些历史学家的史观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2.
口述历史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述历史”是历史学者借助口头和录音等传播手段,从口述者的讲述中获取历史信息的特殊的传播活动。口述历史是一种新的史学形态,也是一种新的史学方法。不少学者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对口述历史进行了论述,本文尝试以传播学为理论参照,分析口述历史的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的口述历史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学术界对口述历史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仍有两种不同的倾向.由于史学研究方法的改变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档案开放和公布的滞后与当代史研究的日益深入、"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和认识历史的迫切需求等原因,使我国的口述历史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口述历史发展中必须注意提高认识和改变观念、加强队伍和学科建设两个问题.新的史学革命终将由口述历史的充分发展而引发.  相似文献   

4.
王镇富 《长白学刊》2009,(1):137-140
作为历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影像史学”在史学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应用。“影像史学”的出现,意味着变革传统的研究方法,这对拓宽传统史学的史料视野,延伸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围,普及历史学的大众应用,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史学工作者如遵循“和而不同”的理念,对影像史学、书写史学、口述史学等治史方式进行整合,将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历史的真相。作为一门传统的老学科,历史学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许多新挑战,“影像史学”可能是应对这类挑战的一条新出路。  相似文献   

5.
徐秀丽 《同舟共进》2013,(11):75-75
《同舟共进》2013年第1期发表了冯锡刚先生的《一首“告废”诗——周恩来理性而睿智的选择》一文,对周恩来写于1958年“大跃进”期间的一首诗作了周密细致的考证,不但钩沉出这首诗的原文,还对就此诗周请陈毅批评一事作了叙述,并推论:“在敬重如师长的周恩来面前,陈毅绝不会‘班门弄斧’”,他的批评,无非“对个别韵脚或用字”之类提点意见。冯先生的考证颇见功力,但其推测则不成立。笔者近期正在从事“李敦白口述历史”访谈工作,碰巧获知了这件事的后半部分内容,而且事实比推测更为生动有趣,特加摘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回归与融入:华侨农场归侨口述历史(广西卷)》是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郑一省教授及其团队的口述史专著,为近年来侨乡文化研究的力作。该著作还是广西高校人文社科“2011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招标课题“广西华侨农场归侨口述史研究”的成果,历经六载春秋,终成此佳作。全书以广西典型的华侨农(林)场如百色华侨农场、武鸣华侨农场、来宾华侨农场、柳城华侨农场、宁明华侨农场为田野对象,抢救式地对华侨农场里的归侨展开口述史访谈与调查,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印尼、越南归难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口述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民族志与田野调查密切相关。口述民族志以报道人叙述为依据,通过报道人细致地过往回忆,将华侨华人迁徙历程、日常生活、社会事件进行历史还原,与过往的历史形成比对,或可达到“口述翻案”的效果。文章基于在斯里兰卡的田野调查,以“现场感”所要求的“人”“时”“景”为三大要素进行提前准备,访谈人的问题提纲围绕个人与家族生命史、时间与空间为两大维度进行提问,继而通过“厘字辈”“画系谱”和“写文化”,反思华侨华人研究中民族志方法与实践,以盼能为华侨华人研究提供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和口述史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口述史的特质可以凸显女性主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女性主义者借助口述史方法,可以更深入探究女性的生活和经验。女性口述史实践构成口述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可以丰富口述史的内容和层次,甚至可以推动口述史事业的发展,但很难说存在方法论意义上的女性口述史。不能否认女性主义强调的性别视角之重要意义,但在分析女性的生存处境时,它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女性生存处境还受到除了性别观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影响,例如嫁给当地农民的女知青口述中的婚姻解组,与其说是受机械的平等观和传统性别观的影响,不如说是农民和女知青在价值观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的。在性别实践中,重视女性口述史背后的“整全性”社会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在中囤,口述历史一直吸引眼球。它经常能爆出更多的细节乃至猛料.补充档案历史的不足。2013年6月22日.北京佟麟阁路85号的老教堂里,档案研究学者沈志华与央视名嘴崔永元对阵,携带各自的“智囊”,聚首论说“朝鲜战争”,容纳300人的会场挤进了600多人。崔永元这次的身份不是主持人,而是“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0.
龚云普 《前沿》2010,(3):188-192
本文在简要评述现代口述史兴起的过程、意义的基础上,围绕"历史由谁讲述?"、"‘口述’与‘文献’谁更接近历史的本原?"等基本理论问题,认为应该运用辩证思维理论来解决"口述历史的‘软肋’"、"何为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历史的撰写"等具体问题。研究者只有在口述历史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口述史才能实现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韩钢 《同舟共进》2013,(5):48-55
关于粉碎“四人帮”的历史事件,学界有不少著述和文章:由于缺乏档案文献,研究者主要依据回忆和口述资料来梳理和讨论。亲历者和当事人的记忆多有龃龉和出入,研究者关于一些史实特别是细节的叙述也不尽一致;至于种种未经证实的说法,在坊间更有不少流传。抓捕“四人帮”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高层权力更替,政治风险极大。笔者猜测,出于谨慎和保密,除了笔记、日记、字条之类的个人资料,很可能当年就没有多少文献。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相关研究还要基本依靠回忆和口述的进一步披露来深化:  相似文献   

12.
发动“西安事变”、改写中国现代史的张学良,日前以101岁高龄辞世,但在他回忆“西安事变”的口述历史记录里,他亲口追溯发动“西安事变”的心境和缘由,解开了影响中国和世局的大谜题,也澄清了历来史家种种推敲和臆测。楔子主动提起最讳谈话题1989年6月1日,是张学良89大寿,王冀教授从美国来看他,出乎客人意料,张学良先生谈起了他最讳谈的“西安事变”话题。“今天我忍不住,我对你们说,事情完全是临时逼出来的。就是一二·九那天,我对学生说,我可以代表蒋委员长,考虑你们的要求,我也可以代表你们,把你们的请求转达…  相似文献   

13.
孟庆延 《求索》2022,(1):126-134
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口述史并非普遍的研究方法,口述史研究作为个案研究往往被认为缺少普遍性。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共产主义文明"为研究问题意识的口述史研究传统却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贡献了自己独特的力量。2019年,周晓虹主持的"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研究项目启动,将有关"现代中国"的研究主题从革命推进到了建设。以这两种不同的口述史研究项目为聚焦对象,从问题意识、理论传统与分析路径等角度讨论其内在差异,会发现这两种研究传统所讨论的核心问题内在具有一致性,从而共同构成了面向中国历史与文明的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谱系。  相似文献   

14.
刘东 《传承》2012,(7):8-9
历史研究主要是通过史料进行的,收集到丰富可信的史料是展开党史研究的第一步。党史研究中常接触到的三类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实物史料)的收集和研究方法应根据党史研究实际情况灵活穿插运用,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相似文献   

15.
《也是家乡》[1]是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院叶宋曼瑛(ManyingS.Ip)教授于1990年出版的英文口述史Home away from Home:Life Stories of the NewZealand Chinese Women的中文版。该书是较早的一部运用口述史方法研究海外华人妇女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6.
回首中国近代激荡的百年史,自上世纪初叶梁启超高擎史学革命的大旗之后,王国维提出将传世文献与地下发掘材料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作为研究历史的新方法,与由瑞典地质、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北京人”和仰韶文化,中国考古之父李济发掘殷墟等所汇成的史学研究波澜,开辟了中国近现代史学革命的一片新天地。当历史车轮滚滚驰向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澎湃,学术理论界乃至文学创作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热流。其中,口述历史的异军突起,又一次引领了史学研究方法在新时期的划时代变革,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教授便是推动当代…  相似文献   

17.
《山东人大工作》2011,(2):58-59
本刊编者按:江平先生口述自传《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以最高票数荣居第11届深圳读书月“2010年度十大好书”榜首,并成为该活动2010唯一“年度推荐”作品和新浪中国好书榜社科榜推荐作品。本书于2010年9月出版,至12月已是第4次印刷。  相似文献   

18.
邓炘炘 《小康》2010,(3):112-115
白马诗社,这个被忽略的文学群体,某种程度却是"五四"精神在海外的延续,是海外学子家国情怀的寄托 2009年10月26日,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先生去世于美国旧金山家中。消息传入国内,引起史学界巨大震动。唐德刚在中国大陆地区以作家、口述历史学家闻名,他的《胡适口述历史》、《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梅兰芳传稿》、《史学与红学》等著作广受好评。  相似文献   

19.
许水涛同志是人民政协报社副社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硕士,编审,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长期从事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和口述历史采集工作,发表各类文字300多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栽),是纪念人民政协70周年文献专题片《初心和使命》撰稿人。本刊特别邀请许水涛副社长撰文二篇,从本期开始,分别就“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价值”和新时代如何“借鉴口述历史推进文史资料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与政协文史工作者、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新闻工作者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相信大家将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20.
《漂泊中的坚持》是安顿的最新作品。凭借《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安顿在上世纪90年代名噪一时,被誉为“中国第一位采访情感隐秘的记者”。如今,安顿和这类作品都不再那么火爆了,不过,对于安顿本人来讲,却还在不断“成长”。这种成长与她所接触的新的采访群体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