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坚持党的宗旨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鑫良 《民主》2007,(3):12-14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11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笔者认为,《决定》的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更加积极主动地(不是消极被动地)正视问题(不是回避和掩盖问  相似文献   

2.
解读六中全会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社会各领域的力量,凝聚共识,全面推进,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月11日闭幕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深圳社工制度建设情况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将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推上了重要日程。2007年10月26日,《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以及七个配套试行文件正式发布(简称1+7文件),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19日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主要任务等有关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共识,并正日益转化为亿万人民的行动。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汲取了中华文明优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相似文献   

6.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纲领和总的指导方针。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决定》的重要内容,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决定》精神,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任务和新课题,对思想政治工作提…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际,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于2006年10月在长安大学召开了以"价值多元与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选择其中五位专家文章摘要刊发,以期对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深化价值哲学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且明确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重要执政能力之一。曾庆红同志在阐述《决定》精神时特别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构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这意味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被作为当前和今后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重要任务之一正式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党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承担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崇高使命,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在中国,办任何大事,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6,(4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召开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认真学习《决定》,深刻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背景、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人民日报》2006年10月20日发表新华社记者张宿堂、孙承斌、邹声文的文章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决定》第一次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决定》第一次鲜明提出“社会体制”的重大观点,引起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吕福春 《求知》2006,(11):15-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地位,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指导性,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只有大力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始终确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方向。当前,必须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7.
兰国茗 《求知》2007,(4):18-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和社会有机体的组织细胞.显然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的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成为开辟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的纲领性文献。一、引领和谐社会建设的方向路径图《决定》共分八个部分,约16000余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结构严谨。根据各个部分在《决定》总布局的地位,八个部分大致可划分为四大块:第…  相似文献   

19.
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目标提出来,是四中全会《决定》的重要创新和贡献。在新时期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它的民主、法治和科学和内涵,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这三大执政理念,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要按照这一方向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六届六中全会理论创新点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细读《决定》全文,种种新意扑面而来,其中"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一个全新的提法。这意味着党和政府将致力于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