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最近一年多,我在婚姻家庭问题咨询工作中接触到婚姻“病案”98例,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81例,占80%以上。夫妇冲突导致离婚或准备离婚的,以结婚不到5年者居多。有些青年朋友对周围人们的家庭危机和婚姻失败感到困惑不解或惶惑不安,从而担心自己“重蹈覆辙”。造成城市青年婚姻家庭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说,随着改革与开放,家庭模式和婚姻行为的变革也必然会到来,可以说家庭婚姻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其中既有“滞后”的传统特征,又有“超前”的现代倾向,两者反差极大,使部分人大有进退维谷、无所适从之感。  相似文献   

2.
王洪武(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63号):笔者近日在网站看到一组“想离婚”的帖子,一位女同志因家庭纠纷和丈夫闹离婚,请大家帮她出主意。此帖一发,接二连三有人跟帖发言。“先冷静下来再说,气头上说的话不算。再说这点小矛盾就轻易提出离婚也太冲动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相似文献   

3.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的离婚夫妇不断增加。1980年全国平均每天离婚数为494对,1985年增至1255对,1988年已达1795对。 虽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这些破裂家庭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孩子们或失去父爱,或失去母爱。家破之苦,离别之痛,便落在年幼的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对离婚家庭孩子的研究存在三点不足 :忽视影响过程、忽视孩子的主动应变、忽视孩子的主观意义建构。本文重点是引入行动 /互动的社会儿童观 ,从一个独特个案① 入手 ,从孩子的视角建构父母离婚以及随之产生的巨变对其所蕴含的意义 ,探讨孩子所作出的正面和负面应变 ,并对父母离婚影响孩子的过程进行思考。笔者在文章中所持的是行动 /互动的儿童观 ,将未成年的青少年视为有能动和互动能力的主体 ,试图做到“和孩子共同研究” (researchwithchil dren) ,而不只是“研究孩子” (researchon/aboutchildren)。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段时间,“严的”工作可谓捷报频传。 这个地方统一行动,那个地方集中宣判, 这个地方打掉了几个犯罪团伙,那个地方抓捕了一批黑恶罪犯。每一条消息,都令人民群众欢欣鼓舞,让犯罪分子心惊胆颤。 但高兴之余,也不免引起一些思考。如某报的“严打”专栏里,同时发过这样的三条消息。一是某市“三天批捕50案69人”;二是某市“一举摧毁一个作案50余起的特大黑恶势力”;三是某县“几天之内端掉6个团伙”。 行动是迅速的,成果是显著的。但看了这样的“行动”和“成果”之后,也容易使人产生许多有疑问。比如,疑问之一,这5…  相似文献   

6.
处理中西化关系的“全盘西化”模式,在20世纪的中国影响深远。此一模式的始祖是“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而不是学界常说的胡适。理由有二:吴虞是明确摧毁“中体西用”之“体”的第一人;吴虞是明确使用“西式”武器摧毁此“体”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古代解除婚姻的条例———“七出”与新《婚姻法》离婚部分第 32条的比较分析 ,指出新旧“七出之条”所体现的离婚自由、婚姻目的等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新旧“七出之条”针对侧重点分别是男性和女性 ;二、新旧“七出之条”所体现的离婚自由内涵不同 ,由过去片面保障男子离婚权转而以同等份量保障了男女两性共同离婚自由权 ;三、新旧“七出之条”所体现的婚姻主要的目的发生了变化 ,支配婚姻动机由经济、生育移向了感情。  相似文献   

8.
“无妻想妻,有妻嫌妻,妻还是妻”,这是江南机器厂四事业部党总支书记宾模显同志(现任十二事业部党总支书记)在一份离婚报告上批的一句话。要问这是怎么回事,事情还须从头讲起。四事业部工人贺师傅和中学女教员张老师是在各自失去伴侣后,由党组织出面“搭鹊桥”结为夫妻的。结婚时,双方身边各有一个孩子,老贺还有一位年迈的父亲,老少五口重新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婚后一段时间,老贺夫妻相亲相爱,全家老少和睦,日子过得挺美满。俗话说,没有不吵嘴的夫妻。果然,后来两口  相似文献   

9.
“离婚率上升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好人不离婚,离婚不正经。” 社会上对离婚问题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看待离婚问题?目前我国离婚方面的情况如何?一九八六年十月,首都六十多位法学界、司法界、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司法人员参加了《婚姻  相似文献   

10.
用人岂能搞“试验”江西况庆林某县领导一次“破格提拔”了3名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分别担任3个乡的党委书记,并自诩搞了3块“试验田”。结果,3位新“官”不争气,上任不久,一个搞婚外恋和收受贿赂被开除党籍,一个作风粗暴民愤较大被撤职,一个主政后弄得单位穷得...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经济特区一开始就是作为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试验场而设立的。这一点,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有一系列明确的论述。经过20年的艰难试验,深圳等中国经济特区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说,试验已取得初步成功。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要求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对全国发挥“示范”作用。从“试验”到“示范”,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经历了一个逻辑的发展。深刻认识“示范”的内涵并正确处理“试验”与“示范”的关系,对深圳承担新使命来说,将是很重要的。“试验”的意义深圳的“试验…  相似文献   

12.
1991年 3月 17日公民投票 ,全国 3/ 4的成年人表示赞成保护住苏联。根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资料 ,2 0 0 0年 ,几乎 80 %的居民认为 ,即使在“勃列日涅夫停滞时期” ,人们生活得比现在也要舒服多了。主张“西化”的自由派人士说 :“苏联是自行崩溃的” ,虽然事实上是他们摧毁了苏联。在分析摧毁我们国家这一重大灾难产生的原因时 ,不能不考虑 4 0多年来所面临的“冷战”。美国及其同盟者在实行反苏的破坏性做法中取得成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灾难都是西方政客们所为。在军队司令部中只要有一个叛徒 ,就足以使一场战斗遭到失败。然而在我国…  相似文献   

13.
“你们双方是自愿的吗?”“自愿。”“对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房屋安排还有异议吗?”“没有。”在上海市南市区婚姻登记处,办证员黄林娣对一对达成“协议离婚”的夫妇作最后的询问。他俩共同走过了一段生活旅程,眼前面临分手,毕竟不是儿戏啊!在得到了斩钉截铁的回答后,黄林娣收起了两张印着大红喜字的结婚证书,换发了蓝色封面的离婚证书。从此,他和她割断了法律上的维系。每周三个上午,象这样来这里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妇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青年人离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很多地区出现离婚潮。因赌博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感觉村庄、家庭生活平淡,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通过网聊、外出务工产生外遇,这三者是导致青年人离婚的主要原因。青年人离婚体现了他们的意义世界发生变化。在传统村落,以传宗接代为内涵的本体性价值构成维系乡土婚姻的价值基础。乡村社会转型导致本体性价值解体。在家庭、村庄生活中,个体开始注重情感需求与感观体验。青年人接触外界机会多,接受外部事物的能力较强。青年人婚姻最先受到影响。青年人离婚成为普遍现象说明社会转型消解了乡土婚姻的价值基础,却未同时赋予新的价值。青年人处于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交接地带,他们是现代社会中的失落者,离婚现象的普遍发生反映了青年人价值缺失后的迷茫。离婚潮的出现对乡村社会秩序造成冲击,亟需重建现代婚姻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5.
简论邓小平的试验思想郑义学,穆洪中试验,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多处论述的一个主要问题。如“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第130页)必须“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如果固守成规,照过去的老框框一模一样地搞,没有一些试验,一些尝试,包括受一些挫折,有一些失败...  相似文献   

16.
“情”即情感。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中“情”的运用,改变了过去政工呆板的面孔,增添了工作的人情味,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比如:在一个阴雨的天气,如果有一名职工家中的房屋漏水,他肯定会分散工作精力想家中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容易生产出废品或发生事故。如果在这时,企业党委或工会派人去将这名职工家中的房屋修好并告诉他,这名职工一定很感动,他会加倍努力工作。这种做法,就是思想工作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情感的力量。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情”也不是万能的,比如:有一名职工和爱人的婚姻基础彻底崩溃了,一方提出了离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外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给深圳人家庭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给人们的婚姻带来了新的波动。尤其是深圳剖分家庭的裂变,产生了离异女性群落,并由此带来了种种令世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一、深圳市的离婚率逐年升高,协议离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女性首先提出离异己过半数,离异女性“强弱”两极占多数,近两年复婚率猛升。深切市离婚率逐年上升。离婚率从1986年的7.47%到1993年已上升为11.11%,升幅提高3.64%,预测1994年离婚率仍将呈上升趋势。协议离婚所占比重破来越大。1986年协议圄婚已占圄婚总数的56.98%。协议圄婚率…  相似文献   

18.
“上访村”里看民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月9日上午,北京丰台区幸福路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来访接待处,二楼尽头南侧的一间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和李玉梅(化名)谈了一个小时:“已经离婚了,你怎么能住到人家家里”,“那套房子比分给我的要好”,“可是你这样做不合情理啊!我们帮你去做工作,把差的钱补给你?”来自辽宁的李玉梅坚持上访了十年。  相似文献   

19.
阿源 《瞭望》2004,(11)
一位朋友原本去买一双靴子,一不留神就被商场的连环返券“绕”了进去,结果除了靴子,还买了一件不太称心的毛衣,一件她儿子过三年才能穿的外套。回家一合计,一点都不划算。 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普通消费者的口头舆论,都对当前一些商家  相似文献   

20.
袁元 《瞭望》2003,(39)
一位富商在西安摆了一桌“豪门宴”,12个人一顿吃了36.6万元。简单换算一下,如果一个家庭一个月的伙食费是1000元的话,那么这顿饭就足够这个家庭吃上30年。 与此“同时”:黄河北岸的河南省原阳县祝楼乡北胡庄村安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